一种转接器,用于电性耦接排线及心电图装置,排线的两侧各具有凹槽。转接器包含下壳体及卡固结构。下壳体具有两个凸轴,卡固结构的两侧各具有穿孔及卡勾,其中两个穿孔分别耦接于两个凸轴,且两个卡勾之间的距离小于排线的宽度。两个卡勾被设置以当该排线耦接至该转接器时,该排线的两侧分别可将该两个卡勾往远离的方向推开,且当该排线与该转接器耦接后,该两个卡勾复位而分别与该排线的该两个凹槽卡合。本案的转接器能够将整合式一次性贴片接头端(例如:排线或柔性排线)快速耦接,并稳定将信号传至心电图装置本体。也可快速使整合式一次性贴片自转接器移除并更换新贴片,降低传统心电图装置操作时需将贴片与吸球端一个个拆装所耗费的时间。
Adap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接器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转接器,尤其是一种用于心电图贴片及心电图装置的转接器。
技术介绍
传统12导联的心电图装置在使用时,需通过吸球、夹具及贴片等方式设置在待测者身上,医护人员在使用上需耗费较多时间。因此开始发展出抛弃式(一次性)贴片。然而,现有的快拆心电图装置大多为贴片与吸球端一个个拆装组合,且这些组件无法与一次性整合贴片搭配使用,因此缺乏便利性与普及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转接器,能够将整合式一次性贴片接头端(例如:排线或柔性排线)快速耦接,并稳定将信号传至心电图装置本体,也可快速使整合式一次性贴片自转接器移除并更换新贴片。此外,转接器可适用于不同导联线类型,因此可普及一次性整合性贴片与不同形式的心电图装置电性耦接。如此一来,可降低传统心电图装置操作时需将贴片与吸球端一个个拆装所耗费的时间。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根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转接器,用于电性耦接排线及心电图装置,其中该排线的两侧各具有凹槽,转接器包含下壳体及卡固结构。下壳体具有两个凸轴,卡固结构的两侧各具有穿孔及卡勾,其中两个穿孔分别耦接于两个凸轴,且两个卡勾之间的距离小于排线的宽度。其中,两个卡勾被设置以当排线耦接至转接器时,排线的两侧分别可将两个卡勾往远离的方向推开,且当排线与转接器耦接后,两个卡勾复位而分别与排线的两个凹槽卡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卡固结构还包含弹性连接部,且弹性连接部两侧各具有延伸臂及导引部。每个导引部分别连接两个延伸臂其中一者与弹性连接部的一端。其中,两个延伸臂及两个导引部被设置以当排线的两侧分别将两个卡勾往远离的方向推开时,两个延伸臂分别在两个凸轴上方旋转而带动两个导引部往接近的方向推挤弹性连接部。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导引部各具有导引斜面,转接器还包含导引结构,位于卡固结构上方,且包含两个导引柱。每个导引柱位于两个导引斜面其中一者与两个延伸臂其中一者之间。其中,两个导引柱被设置以当两个导引柱分别推挤两个导引斜面时,两个导引部往接近的方向推挤弹性连接部,以带动两个延伸臂分别在两个凸轴上方旋转,使两个卡勾远离而分别脱离排线的两个凹槽。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转接器还包含推钮,固定于导引结构上方,设置以带动导引结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转接器还包含上壳体,位于导引结构与推钮之间,且具有开槽。其中推钮穿过开槽而耦接导引结构,且上壳体与下壳体定义出供排线插入的缝隙。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延伸臂各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且两个延伸臂被设置以当两个延伸臂分别在两个凸轴上方旋转时,两个第一端远离,两个第二端接近。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卡勾各具有斜面,两个斜面彼此相对。且两个斜面被设置以当排线耦接至转接器时,排线的两侧分别推动两个卡勾的两个斜面,且当排线与转接器耦接后,排线位于两个斜面之间。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转接器还包含连接器、电路板、及导联线连接盒。连接器位于两个延伸臂之间。电路板位于两个凸轴之间,且电性耦接连接器。导联线连接盒电性耦接电路板与心电图装置。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导联线连接盒还包含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上各具有多个导电母扣。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导联线连接盒还包含与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相连的第三侧壁,第三侧壁具有多个插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提供一种转接器,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转接器能够将整合式一次性贴片接头端(例如:排线或柔性排线)快速耦接,并稳定将信号传至心电图装置本体。2、也可快速使整合式一次性贴片自转接器移除并更换新贴片。3、转接器可适用于不同导联线类型,因此可普及一次性整合性贴片与不同形式的心电图装置电性耦接。如此一来,可降低传统心电图装置操作时需将贴片与吸球端一个个拆装所耗费的时间。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转接器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转接器耦接排线时且省略上壳体、推钮、及导联线连接盒后的立体图。图3为图1的转接器省略导联线连接盒后的分解立体图。图4至图6为图2的转接器于电性耦接排线时在不同阶段的立体图。图7为图6所示的排线与转接器的电路板分开时的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转接器的导联线连接盒的立体图。图9A及图9B为本技术转接器与导线电性耦接时的立体图。图10为本技术转接器与一次性贴片及心电图装置电性耦接时的立体图。【符号说明】10:转接器5142:斜面100:上壳体516:第一端102:缝隙518:第二端110:开槽520:弹性连接部200:下壳体530:导引部210:凸轴532:导引斜面220:支撑结构600:导引结构230:缺口610:导引柱300:推钮700:连接器400:导联线连接盒800:电路板402:连接线900:排线440:按扣式导线910:凹槽450:香蕉式导线920:一次性贴片500:卡固结构930:心电图装置510:延伸臂F:方向512:穿孔D:距离514:卡勾W:宽度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转接器,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方法、步骤及特征,详细说明如后。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现有已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且为了清楚起见,图式中的层和区域的厚度可能被夸大,并且在图式的描述中相同的组件符号表示相同的组件。图1为本技术转接器10的立体图。转接器10具有上壳体100、下壳体200、推钮300、以及导联线连接盒400。导联线连接盒400可通过连接线402连接至转接器10的上壳体100与下壳体200内。转接器10的前侧(背对连接线402的一侧)可用来连接排线。转接器10的导联线连接盒400可通过不同类型的导线电性连接电子装置(例如心电图装置)。图2为图1的转接器10耦接排线900时且省略上壳体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接器,用于电性耦接排线及心电图装置,其中该排线的两侧各具有凹槽,其特征在于,该转接器包含:/n下壳体,具有两个凸轴;以及/n卡固结构,其两侧各具有穿孔及卡勾,该两个穿孔分别耦接于该两个凸轴,且该两个卡勾之间的距离小于该排线的宽度;/n其中,该两个卡勾被设置以当该排线耦接至该转接器时,该排线的两侧分别可将该两个卡勾往远离的方向推开,且当该排线与该转接器耦接后,该两个卡勾复位而分别与该排线的该两个凹槽卡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接器,用于电性耦接排线及心电图装置,其中该排线的两侧各具有凹槽,其特征在于,该转接器包含:
下壳体,具有两个凸轴;以及
卡固结构,其两侧各具有穿孔及卡勾,该两个穿孔分别耦接于该两个凸轴,且该两个卡勾之间的距离小于该排线的宽度;
其中,该两个卡勾被设置以当该排线耦接至该转接器时,该排线的两侧分别可将该两个卡勾往远离的方向推开,且当该排线与该转接器耦接后,该两个卡勾复位而分别与该排线的该两个凹槽卡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卡固结构还包含:
弹性连接部,且该弹性连接部的两侧各具有延伸臂及导引部,其中每个该导引部分别连接该两个延伸臂其中一者与该弹性连接部的一端;
其中,该两个延伸臂及该两个导引部被设置以当该排线的两侧分别将该两个卡勾往远离的方向推开时,该两个延伸臂分别在该两个凸轴上方旋转而带动该两个导引部往接近的方向推挤该弹性连接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两个导引部各具有导引斜面,该转接器还包含:
导引结构,位于该卡固结构上方,且包含两个导引柱,每个该导引柱位于该两个导引斜面其中一者与该两个延伸臂其中一者之间;
其中,该两个导引柱被设置以当该两个导引柱分别推挤该两个导引斜面时,该两个导引部往接近的方向推挤该弹性连接部,以带动该两个延伸臂分别在该两个凸轴上方旋转,使该两个卡勾脱离该排线的该两个凹槽。
4.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资智,张耿豪,
申请(专利权)人:美商维托臣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美国;US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