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脲封端的丁二烯聚合物和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新的、意想不到性能的脲封端的丁二烯聚合物(urea-terminatedbutadienepolymers,UTB)和脲封端的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urea-terminatedbutadieneacrylonitrilecopolymers,UTBN)。本专利技术的聚合物既用作潜热固化环氧配方的加速剂又用作增韧剂,不再需要采用传统的脲加速剂或单独的加速剂和增韧剂。意想不到的是,当以一定浓度使用时,所述聚合物对配方的玻璃转化温度没有影响或影响最小。另外,包含本专利技术的聚合物的环氧配方的反应时间(latency)相当于包含其它商购的作为加速剂使用的脲类的环氧配方。包含本专利技术的脲封端的聚合物的环氧配方相比包含传统增韧剂的配方具有更低的粘度。
技术介绍
取代脲已长期与各种其它的固化剂(curatives)一起使用来加速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最早的关于N-取代脲的合成和用途的参考文献之一是美国专利号3,294,749,其公开了通过异氰酸酯(isocyanate)与伯胺或仲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脲封端的聚丁二烯聚合物,所述脲封端的聚丁二烯聚合物通过将羟基、羧基或胺封端的聚丁二烯与异氰酸酯和胺封端剂反应而形成。/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721 US 62/535,5421.一种脲封端的聚丁二烯聚合物,所述脲封端的聚丁二烯聚合物通过将羟基、羧基或胺封端的聚丁二烯与异氰酸酯和胺封端剂反应而形成。
2.一种脲封端的聚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所述脲封端的聚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通过将羟基、羧基或胺封端的聚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与异氰酸酯和胺封端剂反应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脲封端的聚丁二烯聚合物,其中所述异氰酸酯为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且所述胺封端剂为二甲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脲封端的聚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其中所述异氰酸酯为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且所述胺封端剂为二甲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脲封端的聚丁二烯聚合物,其中所述最终反应产物包含未反应的异氰酸酯基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脲封端的聚丁二烯聚合物,其中所述最终反应产物基本上不包含未反应的异氰酸酯基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脲封端的聚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其中所述最终反应产物包含未反应的异氰酸酯基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脲封端的聚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其中所述最终反应产物基本上不包含未反应的异氰酸酯基团。
9.一种制备脲封端的聚丁二烯聚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提供聚丁二烯聚合物,所述聚丁二烯聚合物在其末端具有羟基、羧基或胺官能团;
b.将羟基、羧基或胺封端的聚丁二烯聚合物与异氰酸酯反应作为初始步骤;
c.将胺封端剂加入反应混合物中与异氰酸酯基团反应,以形成脲基团作为第二步骤;以及
d.分离并收集最终的脲封端的聚丁二烯聚合物。
10.一种制备脲封端的聚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提供聚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所述聚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在其末端具有羟基、羧基或胺官能团;
b.将羟基、羧基或胺封端的聚丁二烯聚合物与异氰酸酯反应作为初始步骤;
c.将胺封端剂加入反应混合物中与异氰酸酯基团反应,以形成脲基团作为第二步骤;以及
d.分离并收集最终的脲封端的聚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初始步骤中,相比于聚合物或共聚物的官能团,异氰酸酯过量存在。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初始步骤中,所述异氰酸酯基团与聚合物或共聚物的官能团之比的范围在约10:1至约4:1之间。
技术研发人员:杰里米·帕萨塔,
申请(专利权)人:艾默罗德专用聚合物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