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屏下摄像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69751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22:22
一种屏下摄像头结构,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增透OLED面板,所述增透面板下设置有镜头模组,所述增透OLED面板通过如下步骤制得,在基板上成膜缓冲层,在薄膜晶体管区的缓冲层上图案化有源层,在有源层之上图案化栅极绝缘层,并整体成膜第一导电膜层及栅极层,在电容区蚀刻所有栅极金属,在薄膜晶体管区保留栅极金属及第一导电膜层,在其他区域根据图案化需要蚀刻栅极金属及导电膜层;图案化第二绝缘层,使得暴露薄膜晶体管区的有源层,并遮覆电容区的第一导电膜层;先后成膜第二导电膜层及电极层,在电容区蚀刻所有电极金属,在薄膜晶体管区保留源漏极和第二导电膜层,所述源漏极通过第二导电膜层与有源层接触。上述方案解决了可显示区域下方设置摄像模组的问题。

A camera structure under scre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屏下摄像头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的全面屏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加面板摄像头部分区域透光率的全面屏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日益发展,各种新型技术不断涌现,透明显示技术因其透明的显示面板这一特性及其独特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透明显示技术的核心是透明显示面板,透明显示板是一种能够显示图像的透明面板,它与双面显示板不同,双面显示板是一种能够在显示面板两侧同时显示图像的显示器件。而透明显示板在关闭时,面板就仿佛一块透明玻璃,当其工作时,观看者不仅能够观看到在面板上显示的内容,同时还能透过面板观看到面板后的物体。智能手机发展到现在,能实现的功能已经越来越多,人们已经逐渐习惯用手机来进行社交、玩游戏和看视频等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与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喜欢可视角度大,大屏幕的手机,但前置摄像头占据了很多屏幕位置,为了达到更高的屏占比,提高显示效果,全面屏的概念应运而生。全面屏的“全面”,可以说是我们的美好愿望,但由于种种技术原因,全面屏无法达到真全面,虽然视觉趋向性让自动弹出、推滑盖的机械式设计大行其道,但无需质疑的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屏下摄像头结构,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OLED面板,所述面板下设置有镜头模组,所述OLED面板通过如下步骤制得,/n在基板上成膜缓冲层,在薄膜晶体管区的缓冲层上图案化有源层,在有源层之上图案化栅极绝缘层,并整体成膜第一导电膜层及栅极层,在电容区蚀刻所有栅极金属,在薄膜晶体管区保留栅极金属及第一导电膜层,在其他区域根据图案化需要蚀刻栅极金属及导电膜层;图案化第二绝缘层,使得暴露薄膜晶体管区的有源层,并遮覆电容区的第一导电膜层;先后成膜第二导电膜层及电极层,在电容区蚀刻所有电极金属,在薄膜晶体管区保留源漏极和第二导电膜层,所述源漏极通过第二导电膜层与有源层接触,还包括制作步骤,制作钝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屏下摄像头结构,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OLED面板,所述面板下设置有镜头模组,所述OLED面板通过如下步骤制得,
在基板上成膜缓冲层,在薄膜晶体管区的缓冲层上图案化有源层,在有源层之上图案化栅极绝缘层,并整体成膜第一导电膜层及栅极层,在电容区蚀刻所有栅极金属,在薄膜晶体管区保留栅极金属及第一导电膜层,在其他区域根据图案化需要蚀刻栅极金属及导电膜层;图案化第二绝缘层,使得暴露薄膜晶体管区的有源层,并遮覆电容区的第一导电膜层;先后成膜第二导电膜层及电极层,在电容区蚀刻所有电极金属,在薄膜晶体管区保留源漏极和第二导电膜层,所述源漏极通过第二导电膜层与有源层接触,还包括制作步骤,制作钝化层并蚀刻暴露出漏极金属,再设置平坦层及画素定义层,蚀刻电容区上的平坦层和画素定义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下摄像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电容区蚀刻所有栅极金属,在薄膜晶体管区保留栅极金属及第一导电膜层,在其他区域根据图案化需要蚀刻栅极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宇怀黄志杰苏智昱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