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3769289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2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接触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接触线的制备方法包括:采用四道次异形模具对挤压杆进行拉拔:按照模具从大到小依次装入四模巨拉机中,然后将挤压杆依次穿过由大到小的异形模具进行拉拨获得接触线;各道次模具的变形量依次为20%~25%、27%~33%、27%~32%和23%~27%;前三道次异形模具为固定尺寸的模具,第四道次异形模具为成品模具。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实现连续化生产,简化了更换模具、轧头、穿模等工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并且该异形模具尺寸能够满足铜银、铜镁、铜锡接触线进行拉拔变形。

A contact wire and it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触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接触线
,涉及一种接触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尤其涉及一种铜和/或铜合金接触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电气化铁道用铜及铜合金接触线是电气化铁道牵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接触线主要分为纯铜接触线、铜银合金接触线、铜锡合金接触线、铜镁合金接触线以及铜铬锆合金接触线。铜及铜合金接触线加工生产的最终工序为冷拉拔工序。在生产中,不同材质规格的铜及铜合金接触线有特定的拉拔工艺。因此在生产时需要不停的更换拉拔模具及工艺参数,不但大大增加了工序繁琐性,还由于装配误差,模具更换等问题导致接触线表面质量差;每次更换拉拔模具及调整工艺参数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并且调整参数会造成产品尺寸发生偏差,这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及生产过程的稳定性。现有拉拔工艺已经不再满足生产效率,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过程稳定性,亟待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铜及铜合金接触线拉拔工艺,使得生产效率得以提高,生产稳定性得以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线的制备方法,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触线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n采用四道次异形模具对接触线挤压杆进行拉拔:按照模具从大到小依次装入能装载四道次异形模具的四模巨拉机中,然后将接触线挤压杆依次穿过由大到小的异形模具进行拉拨获得接触线;各道次模具的变形量依次为20%~25%、27%~33%、27%~32%和23%~27%;/n其中,前三道次异形模具为固定尺寸的模具,第四道次异形模具为成品模具;所述异形模具的内芯本体截面均为两侧对称设置有燕尾沟槽的圆形结构,所述燕尾沟槽的槽角在水平方向上通过水平线划分为上斜角和下斜角;水平线至异形模具顶部的垂直距离为头部高度,两对称的燕尾沟槽的槽底之间的距离为沟槽底间距,两对称的燕尾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线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四道次异形模具对接触线挤压杆进行拉拔:按照模具从大到小依次装入能装载四道次异形模具的四模巨拉机中,然后将接触线挤压杆依次穿过由大到小的异形模具进行拉拨获得接触线;各道次模具的变形量依次为20%~25%、27%~33%、27%~32%和23%~27%;
其中,前三道次异形模具为固定尺寸的模具,第四道次异形模具为成品模具;所述异形模具的内芯本体截面均为两侧对称设置有燕尾沟槽的圆形结构,所述燕尾沟槽的槽角在水平方向上通过水平线划分为上斜角和下斜角;水平线至异形模具顶部的垂直距离为头部高度,两对称的燕尾沟槽的槽底之间的距离为沟槽底间距,两对称的燕尾沟槽的槽尖之间的距离为沟槽尖间距;两对称的燕尾沟槽的上折边缘之间的距离为头部宽度;两对称的燕尾沟槽的下折边缘之间的距离为截面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触线的材质包括纯铜或铜合金;
优选地,所述铜合金包括铜银合金、铜锡合金或铜镁合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制备横截面积为120mm2的接触线时,前三道次异形模具的尺寸如下表所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制备横截面积为120mm2的接触线时,第四道次异形模具的尺寸如下表所示: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恒飞薛恒沈崇虎南文耀张超郭星锐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西电光电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