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烟火灾报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6873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2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安防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感烟火灾报警器,包括壳体及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前向发射管、后向发射管和接收管,所述壳体的周缘设置有多个阻挡环境光的光栏,相邻两所述光栏之间形成外进烟通道;所述前向发射管与所述后向发射管的中心光轴在同一轴线上;所述前向发射管的端面与所述后向发射管的中心光轴之间的第一夹角、所述后向发射管的端面与所述前向发射管的中心光轴之间的第二夹角为钝角或锐角;所述前向发射管与所述接收管之间还设置有隔光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使后向发射管和前向发射管发出的光不会反射到接收管,从而减小背景信号,增大对烟雾的响应范围,减小对灰尘的积累敏感,便于生产。

A smoke fire ala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感烟火灾报警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安防
,尤其涉及一种感烟火灾报警器。
技术介绍
感烟火灾报警器就是通过检测烟雾浓度来实现火灾防范的,例如,比较常见的是安装在天花板上,当室内着火产生烟雾时,烟雾上升到感烟火灾报警器中,便可以引起感烟火灾报警器报警。目前感烟火灾报警器一般采用立式或卧式的前向散射迷宫,由红外发光管与接收管构成光轴夹角大于90度的前向散射光路,正常无烟情况下发射管发出的红外光被迷宫侧壁吸收,接收管接收不到信号,光烟雾颗粒进入迷宫探测区时,烟雾对红外光有散射作用,接收管双就能接收到与烟雾浓度成正比的散射光信号。但时,黑烟的前向散射强度只有灰白烟的1/4左右,对黑烟响应迟钝,在有水雾、灰尘的场所,无法分辨出是水雾、灰尘还是黑烟,导致在该场所无法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的技术采用了两发一收的方式,形成一个光轴夹角大于90度的前向散射光路,一个光轴夹角小于90度的后向散射光路,利用黑烟后向散射强度是灰白烟的2至3倍的特点,提高对黑烟的响应性能。但是,由于在无黑烟时,后向散射光路也会通过迷宫的内壁反射,使接收管接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感烟火灾报警器,包括壳体及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前向发射管、后向发射管和接收管,所述壳体的周缘设置有多个阻挡环境光的光栏,相邻两所述光栏之间形成外进烟通道;其特征在于,/n所述前向发射管与所述后向发射管的中心光轴在同一轴线上;/n所述前向发射管的端面与所述后向发射管的中心光轴之间的第一夹角、所述后向发射管的端面与所述前向发射管的中心光轴之间的第二夹角为钝角或锐角;/n所述前向发射管、所述后向发射管及所述接收管均朝向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前向发射管和所述后向发射管的发射范围与所述接收管的接收范围存在重叠区域,所述重叠区域为反应区,所述外进烟通道朝向所述反应区;/n所述前向发射管与所述接收管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烟火灾报警器,包括壳体及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前向发射管、后向发射管和接收管,所述壳体的周缘设置有多个阻挡环境光的光栏,相邻两所述光栏之间形成外进烟通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向发射管与所述后向发射管的中心光轴在同一轴线上;
所述前向发射管的端面与所述后向发射管的中心光轴之间的第一夹角、所述后向发射管的端面与所述前向发射管的中心光轴之间的第二夹角为钝角或锐角;
所述前向发射管、所述后向发射管及所述接收管均朝向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前向发射管和所述后向发射管的发射范围与所述接收管的接收范围存在重叠区域,所述重叠区域为反应区,所述外进烟通道朝向所述反应区;
所述前向发射管与所述接收管之间还设置有隔光板,所述隔光板一端连接所述光栏,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反应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烟火灾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管与所述隔光板之间还设置有防反光板,所述防反光板一端连接所述光栏,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反应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烟火灾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光板与所述防反光板之间、所述接收管与所述防反光板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振晓施清钦虞立其
申请(专利权)人:赛特威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