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二次设备三维数字化建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76568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电站二次设备三维数字化建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针对装置级二次设备,根据其外观特征进行三维建模,得到变电站二次设备三维物理模型;针对装置级二次设备,根据其位置信息以及参数信息,建立生成变电站二次设备数字化信息模型;将变电站二次设备三维物理模型和变电站二次设备数字化信息模型对应关联,生成变电站二次设备三维数字化模型。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考虑到输变电工程二次三维数字化设计的需要,发挥三维可视化程度高的优势,提高了输变电工程的建设效率。

A 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construction method of secondary equipment in Sub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电站二次设备三维数字化建设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输变电工程领域,特别是一种变电站二次设备三维数字化建设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各行业的三维数字化设计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建筑行业,电力工程领域的电网输变电工程三维数字化设计也受到足够重视。随着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在电网输变电工程的逐步推广应用,将生成越来越多的三维数字化模型。现阶段在电网变电站工程三维设计领域,已针对变电一次设备、建构筑物开展了适用于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建模工作,但在二次设备的模型表述上通常还是对一整个屏柜整体进行建模,并未对安装于屏柜内的二次设备进行更加精细化的建模,这样的建模深度仅能反映屏位布置情况,不能反映柜内保护配置和设备间具体的接线和连线情况,因此并不能完全满足变电站工程二次设计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变电站二次设备三维数字化建设方法,充分考虑到输变电工程二次三维数字化设计的需要,发挥三维可视化程度高的优势,提高了输变电工程的建设效率。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变电站二次设备三维数字化建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针对装置级二次设备,根据其外观特征(几何尺寸,包括长、宽、高)对二次设备的外观进行三维建模(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平台),得到变电站二次设备三维物理模型;针对装置级二次设备,根据其位置信息以及参数信息,建立生成变电站二次设备数字化信息模型;将变电站二次设备三维物理模型和变电站二次设备数字化信息模型对应关联,生成变电站二次设备三维数字化模型。进一步地,所述位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当前二次设备所设于的屏柜编号以及该二次设备在该屏柜内的定位(以几何中心为基点);所述参数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类型、设备型号、设备尺寸(长、宽、高)、设备功能以及设备背板接线端子定义。进一步地,将所述变电站二次设备三维数字化模型与变电站工程硬接线信息、虚回路连接信息(SCD文件)相结合,并将其导入电网工程台账系统,实现三维数字化移交。进一步地,当在电网工程台账系统中选中一个二次设备时,将该二次设备的三维数字化模型以及与该二次设备相关的硬接线和虚回路连接信息及其相关信息(传输信息名称、传输信息类型等)一同显示出来,为设计和运维、检修提供依据,实现无纸化信息查询,提高变电站二次系统信息查询效率。进一步地,在电网工程台账系统中,对于安装于同一屏柜的二次设备,将其三维数字化模型设于同一个组内。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根据二次设备在具体屏柜内的定位和几何尺寸,通过空间几何计算,得到具体屏柜柜内的空间利用率,为扩建工程的二次设备安装提供设计依据。本专利技术通过数字化移交存储于电网工程台账系统中,可快速查询屏柜柜内设备参数信息,借助MR、AR、VR或三维漫游的形式可直观展现屏柜内设备布置情况和空间占用情况,为设计人员提供设计依据。同时可实现对柜内设备配置、接线的可视化展示,实现工程设计的远程收资和运维阶段的虚拟培训,解决设计人员现场收资看不到二次屏柜内部情况和接线的问题,减少对二次屏柜的影响,降低变电站现场运维风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方法充分考虑到输变电工程二次三维数字化设计的需要,发挥三维可视化程度高的优势,使得工程设计人员特别是扩建工程设计人员能够在云端平台准确查看变电站工程二次系统的实际配置情况,减少设计人员长途跋涉远赴现场收资的次数,提高工程设计效率和准确性,进一步减少现场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从而提高输变电工程的建设效率。同时,本专利技术可用于工程收资,解决设计人员现场收资看不到二次屏柜内部情况和接线的问题,减少对二次屏柜的影响,降低变电站现场运维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原理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电站二次设备三维数字化建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针对装置级二次设备,根据其外观特征(几何尺寸,包括长、宽、高)对二次设备的外观进行三维建模(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平台),得到变电站二次设备三维物理模型;针对装置级二次设备,根据其位置信息以及参数信息,建立生成变电站二次设备数字化信息模型;将变电站二次设备三维物理模型和变电站二次设备数字化信息模型对应关联,生成变电站二次设备三维数字化模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位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当前二次设备所设于的屏柜编号以及该二次设备在该屏柜内的定位(以几何中心为基点);所述参数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类型、设备型号、设备尺寸(长、宽、高)、设备功能以及设备背板接线端子定义。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变电站二次设备三维数字化模型与变电站工程硬接线信息、虚回路连接信息(SCD文件)相结合,并将其导入电网工程台账系统,实现三维数字化移交。在本实施例中,当在电网工程台账系统中选中一个二次设备时,将该二次设备的三维数字化模型以及与该二次设备相关的硬接线和虚回路连接信息及其相关信息(传输信息名称、传输信息类型等)一同显示出来,为设计和运维、检修提供依据,实现无纸化信息查询,提高变电站二次系统信息查询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在电网工程台账系统中,对于安装于同一屏柜的二次设备,将其三维数字化模型设于同一个组内。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根据二次设备在具体屏柜内的定位和几何尺寸,通过空间几何计算,得到具体屏柜柜内的空间利用率,为扩建工程的二次设备安装提供设计依据。本实施例通过数字化移交存储于电网工程台账系统中,可快速查询屏柜柜内设备参数信息,借助MR、AR、VR或三维漫游的形式可直观展现屏柜内设备布置情况和空间占用情况,为设计人员提供设计依据。同时可实现对柜内设备配置、接线的可视化展示,实现工程设计的远程收资和运维阶段的虚拟培训,解决设计人员现场收资看不到二次屏柜内部情况和接线的问题,减少对二次屏柜的影响,降低变电站现场运维风险。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电站二次设备三维数字化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针对装置级二次设备,根据其外观特征进行三维建模,得到变电站二次设备三维物理模型;/n针对装置级二次设备,根据其位置信息以及参数信息,建立生成变电站二次设备数字化信息模型;/n将变电站二次设备三维物理模型和变电站二次设备数字化信息模型对应关联,生成变电站二次设备三维数字化模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二次设备三维数字化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针对装置级二次设备,根据其外观特征进行三维建模,得到变电站二次设备三维物理模型;
针对装置级二次设备,根据其位置信息以及参数信息,建立生成变电站二次设备数字化信息模型;
将变电站二次设备三维物理模型和变电站二次设备数字化信息模型对应关联,生成变电站二次设备三维数字化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二次设备三维数字化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当前二次设备所设于的屏柜编号以及该二次设备在该屏柜内的定位;所述参数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类型、设备型号、设备尺寸、设备功能以及设备背板接线端子定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二次设备三维数字化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将所述变电站二次设备三维数字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成炜王亮郭威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