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翔专利>正文

气化式烧柴热水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6363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气化式烧柴热水灶,其灶膛有上下两个燃烧室,灶膛外周设置有二次供风通道,第一燃烧室上部设有二次进风孔、隙,第二燃烧室内的周边部安装有余热吸收器,余热吸收器的空腔通过管道与保温水箱相连通,排烟道上安装有暖气片,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一次气化,二次供风结构,能使柴草充分燃烧,既提高了柴草的燃烧热效率,又减少了大气的黑烟污染。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余热多次回收结构,在做饭的同时,既能提供大量生活热水和采暖热量,又减少了大气热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烧柴做饭用的灶具,尤其是在烧柴做饭时能产生大量热水的气化式烧柴热水灶。目前,家庭生活热水供应主要有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三类,由于能源危机,气、电价格大幅度上涨,前两类产品售价虽不太高,但安装后需付出大量使用资金,太阳能热水器虽是一次性投资,却有售价高、冬季提供热水量少、阴雨天气不能提供热水等缺点,由于农民的购买力有限,以上三类产品尚不能在广大农村普及,虽然以煤为燃料的水箱煤火在做饭时能提供一定量的生活热水,但随着煤炭价格的上涨,大多数农民就地取材用植物秸杆及树枝烧火做饭,常年与热水无缘,不但无法解决洗澡问题,既是在滴水成冰的冬天,连洗手、洗菜的生活热水都没有,农民希望过上小康生活,而小康生活的最基本特征是有生活热水供应。纵观国内外市场,还没有一种能在烧柴做饭的同时产热水的灶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价格低康,能用来做饭,同时还能产生大量热水的气化式烧柴热水灶。为实现上述目的,我们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将灶膛分成上下两个燃烧室,内芯上口以下为第一燃烧室,以上为第二燃烧室;灶膛外周设置有一、二次供风通道;第一燃烧室上部设有二次进风孔、隙;第二燃烧室内的周边部安装有余热吸收器,余热吸收器的空腔通过管道与保温水箱相连通;烟道上亦安装有余热吸收器。本专利技术采用一次气化,二次供风结构,能使柴草充分燃烧,既提高了柴草的热效率,又减少了大气的黑烟污染。本专利技术利用余热多次回收结构,既能提供大量生活热水和采暖热量,又减少了大气热污染。本专利技术用植物秸杆作燃料,是可再生能源中的生物质能利用,是广义的太阳能利用,既防止有人在大田内乱烧秸杆引起的大气污染,又节省了大量煤、气、电资源,有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受国家政策支持。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造价低,功能全,在做饭的同时,又能全天提供大量热水和采暖热量,很受农民欢迎,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附图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气化式烧柴热水灶和双循环水箱联接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1的B-B剖面示意图。图4是气化式烧柴热水灶和暖气片联接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4的C-C剖面示意图。图6是图4的D-D剖面示意图。图7是气化式烧柴热水灶和单循环水箱联接的剖面示意图。图8是图7的E-E剖面示意图。图9是图7的F-F剖面示意图。图10是图8的G-G剖面示意图。图11是气化式烧柴热水灶和开口式单循环水箱联接的剖面示意图。图12是图11的H-H剖面示意图。图13是图12的I-I剖面示意图。图14是气化式烧柴热水灶和暖气片联接的剖面示意图。图15是图14的J-J剖面示意图。图16是图14的K-K剖面示意图。图17是图14的L-L剖面示意图。图18是图14的M-M剖面示意图。现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气化式烧柴热水灶由灶外壳、灶芯、二次进风管、余热吸收器、保温水箱、循环液及其管道系统组成。图中1.一次进风/排渣推拉门框,2.一次进风/排渣推拉门,3.进柴推拉门框,4.进柴推拉门,5.灶外壳,6.螺旋状余热吸收器,7.锅圈,8.灶内芯,9.灶外芯,10.二次进风孔,11.密封板,12.自来水管,13.止回阀,14、21.水箱外壳端盖,15、20.水箱端盖,16.循环液加入管,17.循环液加入管盖,18.水箱,19.水箱壁内孔,22.热水输出管,23.保温材料,24、27.环形管,25.水箱外壳,26、28.循环液管,29.烟管,30.保温材料,31.二次进风管,32.二次进风口,33.地面,34.炉篦,35.灶外壳,36.灶芯,37.灶外芯,38.环形空间,39.供风管,40.灶内芯,41.锅圈,42.锅,43、46烟管,44.墙,45.烟囱,47、49.弯头,48.暖气片,50.二次进风管,51.底座,52.二次供风孔,5 3.灰斗,54.进柴门,55.灶外壳,56.灶芯,57.余热吸收器,58.灶外芯,59.灶内芯,60、68.循环管,61.水龙头,62.水箱外壳,63.水箱,64.溢水管,65.水位显示管,66.自来水管,67.阀门,69.二次进风管,70.底座,71.灶外壳,72.空心环状余热吸收器,73.锅圈,74外芯,75.内芯,76、80.循环管,77.支架,78.保温水桶,79.保温水桶盖,81.水位自动控制器,82.自来水管,83.供热水管,84.二次进风管,85.灶腿,86.地面,87.外砌式灶外壳,88.内芯,89.烟道,90、93.上下集气管,91.固定缝,92.烟囱,94.二次进风管,95.二次进风口,96.环形隔离墙,97.散热板,98.固定螺钉。图1、图2、图3共同描述了一种承压双循环气化式烧柴热水灶一次进风/排渣推拉门框(1)固定在灶外壳(5)上,框(1)内安装有一次进风/排渣推拉门(2)。一次进风/排渣推拉门(2)、炉篦(34)、地面(33)、灶外壳底部共同围成一个非封闭空间为一次进风分配室。进柴推拉门框(3)固定在灶外壳(5)上,框(3)内安装有进柴推拉门(4)。灶外壳(5)的上端口上放有锅圈(7),锅圈(7)上可以放置饭锅,改变锅圈的大小和数量,可以放置大小不同的锅。炉篦(34)和灶内芯(8)固定在灶外壳的台阶上。炉篦(34)、灶内芯(8)、进柴推拉门(4)共同围成一个非封闭空间为第一燃烧室。灶外芯(9)固定在密封板(11)上。二次进风管(31)与灶内芯固定在一起,二次进风管、部分灶内芯与灶外壳的内壁之间填充有保温材料(30)。灶内芯(8)的上部、灶外芯(9)、密封板(11)共同围成一个非封闭环形空间为二次进风分配室。灶内芯(8)、二次进风管(31)共同围成一个非封闭空间为二次进风通道,二次进风通道上端与二次进风分配室相连通,下端通过灶外壳(5)底部的孔与大气相通。水箱端盖(15)、(20)上开有环形槽,槽与水箱(18)连接在一起后形成环形管(24)、(27),水箱依靠其周围的保温材料固定于水箱外壳中间。水箱外壳端盖(14)、(21)与水箱外壳(25)固定在一起。灶外芯(9)、灶外壳(5)的上部、密封板(11)、锅圈(7)共同围成一个非封闭空间为第二燃烧室。螺旋状余热吸收器(6)安装在第二燃烧室内的周边部,且与灶外壳保持一定距离,螺旋管的下部固定在密封板(11)上,它的上下两个端口分别通过循环液管(28)、(26)与水箱的环形管(27)、(24)相连通。两环形管通过水箱壁内的孔(19)相连通。环形管(27)与管(16)相连通。烟管(29)固定在灶外壳上,它与第二燃烧室相连通。实用时,先从管(16)加入适量循环液,将水箱内充满水,将锅放在锅圈上,从进柴门加入大量柴草引燃,关闭进柴门,柴草在第一燃烧室燃烧气化,调节一次进风推拉门的开合程度,可调节可燃性气体的生成量,同时,空气从二次进风口(32)进入半环形二次进风通道内,被灶内芯预热后上升至二次进风分配室,从二次进风孔(10)喷出,与上升的可燃性气体混合后,被一次燃烧室内的火苗点燃,形成喷射火焰,空气还从灶内、外芯上部的环形缝隙向火焰喷射,它一方面助燃,另一方面将火焰向中心压缩,在第二燃烧室形成一个剧烈燃烧的高温火柱,高温火柱依靠惯性直冲锅底将锅加热,高温废气从余热吸收器之间的缝隙通过时将吸收器内的循环液加热,高温循环液经管(28)、环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化式烧柴热水灶,由灶外壳、灶芯、二次进风管、余热回收器、保温水箱、循环液及其管道系统组成,其特征是:灶膛有上下两个燃烧室:灶内芯、炉篦、进柴门共同围成一个非封闭空间为第一燃烧室,灶外芯、灶外壳的上部、密封板、锅圈共同围成一个非 封闭空间为第二燃烧室;在灶膛外周设置有一次、二次供风通道:炉篦、地面、灶外壳底部、一次进风/排渣门共同围成一个非封闭空间为一次进风分配室,灶内芯的上部、灶外芯、密封板共同围成一个非封闭空间为二次进风分配室,灶内芯、二次进风管共同围成一个非封闭的空间为二次进风通道,二次进风通道还可以是灶内芯外的数个独立的管子,亦可以是灶芯壁内含有的数个独立管道,二次进风通道上部与二次进风分配室相连通,下部通过一次进风分配室与大气相通,或直接与大气相通;第一燃烧室上部设有二次进风孔、隙;余热吸收器安装在第二燃烧室内的周边部,且与灶外壳保持一定距离,余热吸收器的下部固定在密封板上,它的上下两个端口分别通过管与保温水箱或水箱壁内的孔相连通;排烟道上亦安装有余热吸收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翔王平
申请(专利权)人:高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