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乔娟专利>正文

一种变电站蓄电池直流电源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6083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电站蓄电池直流电源测试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变电站对蓄电池测试时测试线随意放置容易丢失或缠绕,测试时难以观察和记录显示器上显示的数据,装置长时间放置易有灰尘进入测试接口的问题,其包括测试仪本体,所述测试仪本体顶端安装有手柄,测试仪本体外部一侧固定有收线机构,测试仪本体底端一侧安装有提升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优化了现有变电站蓄电池直流电源测试装置,增加了收线装置,可将测试用线放置在具体位置,方便下次寻找且不易缠绕,当测试仪长时间放置时,外壳可有效阻挡灰尘进入测试接口,提升组件的使用可以将装置倾斜,便于人观察和记录测试的数据。

A testing device for DC power supply of storage battery in Sub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电站蓄电池直流电源测试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源测试
,具体为一种变电站蓄电池直流电源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蓄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是按可再充电设计的电池,通过可逆的化学反应实现再充电,它的工作原理是充电时利用外部的电能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输出,变电站中的蓄电池经常需要进行测试,以保证蓄电池的使用,但现有的蓄电池直流电源测试装置存在对蓄电池测试时测试线随意放置容易丢失或缠绕,测试时难以观察和记录显示器上显示的数据,装置长时间放置易有灰尘进入测试接口的问题。所以如何设计一种变电站蓄电池直流电源测试装置,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变电站蓄电池直流电源测试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变电站对蓄电池测试时测试线随意放置容易丢失或缠绕,测试时难以观察和记录显示器上显示的数据,装置长时间放置易有灰尘进入测试接口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测试仪本体,所述测试仪本体顶端安装有手柄,测试仪本体外部一侧固定有收线机构,测试仪本体底端一侧安装有提升组件。优选的,所述收线机构包括收线盒、空心槽、滑槽、滑块、移动杆、基柱、绕线管、密封板和拉环,测试仪本体外部一侧固定有收线盒,收线盒内部一侧安装有空心槽,空心槽顶底两端均安装有滑槽,滑槽内部安装有滑块,滑块之间固定有移动杆,移动杆外部一侧位于空心槽外侧位置处安装有基柱,基柱外侧套接有绕线管,基柱外部一侧安装有密封板,密封板外部一侧固定有拉环。优选的,所述提升组件包括支撑块、转轴、提升杆和强力吸盘,测试仪本体底端一侧安装有支撑块,支撑块内侧安装有转轴,转轴外部一侧安装有提升杆,提升杆外部一侧固定有强力吸盘。优选的,所述测试仪本体外部一侧安装有防尘盖,防尘盖顶端安装有记录贴。优选的,所述收线盒内部对应密封板位置处安装有限位块,限位块数量为两个。优选的,所述绕线管外侧安装有绝缘保护套,绝缘保护套外部安装有抗磨损层。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优化了现有变电站蓄电池直流电源测试装置,增加了收线装置,可将测试用线放置在具体位置,方便下次寻找且不易缠绕,当测试仪长时间放置时,外壳可有效阻挡灰尘进入测试接口,提升组件的使用可以将装置倾斜,便于人观察和记录测试的数据。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绕线管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基柱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强力吸盘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测试仪本体;2、手柄;3、收线机构;4、提升组件;5、防尘盖;6、记录贴;31、收线盒;32、空心槽;33、滑槽;34、滑块;35、移动杆;36、基柱;37、绕线管;38、密封板;39、拉环;41、支撑块;42、转轴;43、提升杆;44、强力吸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由图1给出,本技术包括测试仪本体1,测试仪本体1顶端安装有手柄2,测试仪本体1外部一侧固定有收线机构3,测试仪本体1底端一侧安装有提升组件4,便于倾斜装置,便于观察。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2和图3给出,收线机构3包括收线盒31、空心槽32、滑槽33、滑块34、移动杆35、基柱36、绕线管37、密封板38和拉环39,测试仪本体1外部一侧固定有收线盒31,收线盒31内部一侧安装有空心槽32,空心槽32顶底两端均安装有滑槽33,滑槽33内部安装有滑块34,滑块34之间固定有移动杆35,便于通过移动杆35带动基柱36向外,提供了向外滑动的轨道,移动杆35外部一侧位于空心槽32外侧位置处安装有基柱36,基柱36外侧套接有绕线管37,基柱36外部一侧安装有密封板38,密封板38外部一侧固定有拉环39。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4给出,提升组件4包括支撑块41、转轴42、提升杆43和强力吸盘44,测试仪本体1底端一侧安装有支撑块41,便于支撑测试仪本体1,支撑块41内侧安装有转轴42,转轴42外部一侧安装有提升杆43,提升杆43外部一侧固定有强力吸盘44,便于吸附在桌面上,保证装置的稳定性。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测试仪本体1外部一侧安装有防尘盖5,防尘盖5顶端安装有记录贴6,便于记录测试数据,防止灰尘进入测试接口。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收线盒31内部对应密封板38位置处安装有限位块,限位块数量为两个,便于限制密封板38的位置。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绕线管37外侧安装有绝缘保护套,绝缘保护套外部安装有抗磨损层,便于保护测试用线不被磨损。本技术使用时,提起手柄2将测试仪本体1放置在测试位置,打开防尘盖5,使用提升组件4将测试仪本体1一端抬高,手扶提升杆43,向下绕着转轴42拨动,使提升杆43卡进支撑块41下端的卡槽中,这时强力吸盘44吸附于桌面,因为只抬高了一端,所以测试仪本体1呈倾斜状,人眼睛视线就能更加直观的看到显示屏,方便人观察,如果需要记录数据,可以在防尘盖5上的记录贴6上进行记录,更加便利,测试完成后可使用收线机构3对测试用线进行收集存放,向外拉动拉环39,带动密封板38从收线盒31中的限位块处出来,从而带动基柱36向外,基柱36内部固定有移动杆35,移动杆35两端的滑块34在空心槽32顶底两端的滑槽33内移动,所以基柱36会向外移动,基柱36上的绕线管37也向外,绕线管37出了收线盒31后,将测试线绕在绕线管上37,再将绕线管37推回至收线盒31内部,此时密封板38回到原来位置,对收线盒31有个密封作用,防止测试线放置在外金属探头部分遇水生锈,使测试线不易缠绕和丢失,方便下次的使用。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优化了现有变电站蓄电池直流电源测试装置,增加了收线装置,可将测试用线放置在具体位置,方便下次寻找且不易缠绕,当测试仪长时间放置时,外壳可有效阻挡灰尘进入测试接口,提升组件的使用可以将装置倾斜,便于人观察和记录测试的数据。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电站蓄电池直流电源测试装置,包括测试仪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仪本体(1)顶端安装有手柄(2),测试仪本体(1)外部一侧固定有收线机构(3),测试仪本体(1)底端一侧安装有提升组件(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蓄电池直流电源测试装置,包括测试仪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仪本体(1)顶端安装有手柄(2),测试仪本体(1)外部一侧固定有收线机构(3),测试仪本体(1)底端一侧安装有提升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蓄电池直流电源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线机构(3)包括收线盒(31)、空心槽(32)、滑槽(33)、滑块(34)、移动杆(35)、基柱(36)、绕线管(37)、密封板(38)和拉环(39),测试仪本体(1)外部一侧固定有收线盒(31),收线盒(31)内部一侧安装有空心槽(32),空心槽(32)顶底两端均安装有滑槽(33),滑槽(33)内部安装有滑块(34),滑块(34)之间固定有移动杆(35),移动杆(35)外部一侧位于空心槽(32)外侧位置处安装有基柱(36),基柱(36)外侧套接有绕线管(37),基柱(36)外部一侧安装有密封板(38),密封板(38)外部一侧固定有拉环(3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娟韩佳旺柳云祥刘富元苏海峰王飞
申请(专利权)人:乔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