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抗器匝间混合绝缘缺陷的实验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6075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7:21
电抗器匝间混合绝缘缺陷的实验模具,属于高压绝缘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未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电抗器匝间混合绝缘缺陷的模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两端贯通的空心绝缘筒,空心绝缘筒的两侧的敞口端安装有绝缘板,空心绝缘筒的外侧侧壁向空心绝缘筒的轴线凹陷形成若干弧形凹槽,空心绝缘筒的外部缠绕第一导线层,第一导线层的导线部分嵌入所述弧形凹槽内,第一导线层的外部缠绕有第二导线层,第一导线层与第二导线层之间填充有绝缘胶,第二导线层的外部涂覆绝缘胶,第二导线层导线的匝数小于第一导线层导线的匝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实际应用中的电抗器匝间绝缘结构相近,以其作为各种电气性能测试的试验样品所得的结果更加贴近实际,试验结果可靠性更高。

Experimental mold for the defects of mixed insulation between turns of re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抗器匝间混合绝缘缺陷的实验模具
一种电抗器绝缘缺陷试验模具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压绝缘领域。具体涉及电抗器匝间混合绝缘缺陷的实验模具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电抗器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设备,起到限制短路电流、补偿无功功率的作用。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大量电抗器被投入到电网中来改善电能质量。然而,从近几年的运行状况来看,运行中的电抗器经常出现故障,电抗器起火事故时常发生,这给电力部门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分析故障原因可以发现,匝间短路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而电抗器的匝间绝缘缺陷是造成匝间绝缘短路的重要因素。从电抗器的制造工艺上可以看出,电抗器的绕线一般选用小截面的圆形铝导线,导线表面缠绕聚脂薄膜或者聚酰亚胺薄膜,将导线经过未固化的环氧树脂胶浸渍后绕制在一起,然后放入加热箱中进行固化处理。在绕制线圈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同类型的缺陷。例如,即使未凝固的环氧树脂渗入到相邻绕线之间,在圆形导线之间也会存在微小的缝隙;由于工艺水平的差异,在包封内部每层绕线的匝数并不都是相同的;线圈的铝导线表面可能会出现微小的金属凸起,很容易刺穿绝缘层。电抗器在长期运行中受到热老化、电动力、操作过电压及外界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绝缘缺陷在多种老化因素作用下会逐渐发展,使电抗器的绝缘性能逐渐劣化,最终导致匝间绝缘击穿。研究电抗器匝间绝缘的老化特性及破坏机理,对于识别电抗器绝缘的老化程度,预测其寿命,提高电抗器运行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绝缘缺陷在匝间绝缘的老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需要重点研究典型缺陷对匝间绝缘特性的影响及在多种老化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在实际运行中,往往不是一种缺陷作用使绝缘发生劣化,而是多种绝缘缺陷共同影响下导致匝间绝缘破损。目前,关于变压器、电机匝间绝缘老化试验的研究成果已经有很多,而对于电抗器匝间绝缘的研究鲜有报道。电抗器的匝间绝缘结构与变压器、电机的并不相同,所以变压器、电机匝间绝缘老化的试验模型不能直接应用于电抗器匝间绝缘各种老化试验。电抗器匝间绝缘属于复合型固体绝缘,绝缘内部存在多种类型的缺陷,进行绝缘老化试验及研究其老化特性时存在着诸多困难。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制作电抗器匝间多种绝缘缺陷混合的试验模型的方法,并制作出多种绝缘缺陷混合的试验模型,对于研究电抗器匝间绝缘的老化机理及寿命预测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更准确地研究电抗器匝间绝缘的损坏机理及预测其寿命,需要建立电抗器匝间多种绝缘缺陷混合的试验模型,本申请提出一种电抗器匝间多种绝缘缺陷混合的试验模型及其制备方法。电抗器匝间混合绝缘缺陷的实验模具,包括两端贯通的空心绝缘筒,空心绝缘筒的两侧的敞口端安装有绝缘板,所述空心绝缘筒的外侧侧壁向空心绝缘筒的轴线凹陷形成若干弧形凹槽,相邻凹槽之间留有凹槽间隔,所述绝缘板上安装有电极组件,所述空心绝缘筒的外部缠绕第一导线层,第一导线层的导线部分嵌入所述弧形凹槽内,第一导线层的外部缠绕有第二导线层,第一导线层与第二导线层之间填充有绝缘胶,第二导线层的外部涂覆绝缘胶,第二导线层导线的匝数小于第一导线层导线的匝数,所述第一导线层引出的导线连接电极组件的高压端,第二导线层引出的导线连接电极组件的低压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线层的导线与第二导线层的导线截面均为圆形。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线层的导线线芯表面具有凸起。进一步的,相邻两凸起之间的导线距离相同。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线层的导线缠绕在第一导线层相邻两匝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凹槽为圆弧形凹槽,圆弧形凹槽的圆心共线,并且弧形凹槽圆心所在的直线与空心绝缘筒的中心轴线平行。进一步的,所述凹槽间隔相同,第一导线层的导线的半径与圆弧形凹槽所在圆的半径相同,相邻两圆弧形凹槽所在圆的圆心距离与第一导线层的导线直径相同。进一步的,所述电极组件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球形均压电极和第二球形均压电极。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制备的电抗器匝间多种绝缘缺陷混合的试验模型,与实际应用中的电抗器匝间绝缘结构相近,以其作为各种电气性能测试的试验样品所得的结果更加贴近实际,试验结果可靠性更高;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试验模型同时存在气隙缺陷、金属凸起缺陷和匝数偏差这三种典型的匝间绝缘缺陷,更加接近实际电抗器匝间绝缘状态,可以更加真实地模拟电抗器在制作及运行过程中匝间绝缘状态,适用于热老化、电老化、机械振动等多种绝缘老化试验,使用范围广泛,制备方法简单,取材方便。附图说明图1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空心绝缘筒及绝缘板的结构主视图;图1b为图1a的左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心绝缘筒的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空心圆柱形绝缘筒,2、正方形绝缘板,3、上部通孔,4、下部通孔;5、弧形凹槽,6、凹槽间隔,a、第一加工位置,b、第二加工位置;7、第一球形均压电极,8、连接孔,9、第二球形均压电极,10、连接杆,11、接线孔,12、固定孔;13、第一导线层,14、第二导线层,15、匝数偏差缺陷,16、气隙缺陷,17、金属凸起缺陷,18、绝缘层,19、高压电极连接端,20、低压电极连接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做出详细描述。制备圆柱形空心环氧树脂绝缘筒1,并在筒体两端分别安装绝缘板2形成工字形结构,空心圆柱形绝缘筒1的内直径为200mm,长度为300mm,厚度为10mm;为了实现实验模具的固定,本实施例两侧方形绝缘板2为正方形,在实验过程中则不需要额外的固定装置进行模具固定,并且正方形绝缘板2呈左右对称式分布,边长为400mm,厚度为15mm;空心圆柱形绝缘筒1的中心位于正方形绝缘板2的中心位置,距离上下左右的边距为200mm;每块绝缘板2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加工两个对称布置的直径为10mm、深度为15mm的通孔,两个通孔的圆心与圆柱形空心绝缘筒1的圆形端的圆心共线,本实施例采用的绝缘板2为正方形,上部通孔3中心位置距绝缘板2的上边缘距离为40mm,下部通孔4中心位置距绝缘板2的下边缘距离为40mm。如图2所示,在空心圆柱形绝缘筒1的外表面选择上下两个位置,用于加工固定绕线的凹槽;第一个加工位置位于空心圆柱形绝缘筒1上部,与左右两侧的正方形绝缘板2上部的两个通孔处于同一直线位置;第二个加工位置位于空心圆柱形绝缘筒1下部,与左右两侧的正方形绝缘板2下部的两个通孔处于同一直线位置;从侧面看这两个加工位置分布在圆柱形的上下两侧呈对称分布在一条直线上;分别在这两个加工位置上沿着圆柱形的轴向方向加工一排曲率半径为2.5mm的弧形凹槽5,凹槽深度为2mm,凹槽的间隔为1.5mm,凹槽数量为60个,呈一条直线分布,在安装电极后,电极缠绕在绕线凹槽内的导线连接,可以减少接线距离,方便出线端与电极连接。本实施采用的导线为铝导线,其线芯直径等于4.5mm,导线外部依次缠绕三层聚脂薄膜和一层无纺布,总直径为5mm。...

【技术保护点】
1.电抗器匝间混合绝缘缺陷的实验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贯通的空心绝缘筒,空心绝缘筒的两侧的敞口端安装有绝缘板,所述空心绝缘筒的外侧侧壁向空心绝缘筒的轴线凹陷形成若干弧形凹槽,相邻凹槽之间留有凹槽间隔,所述绝缘板上安装有电极组件,所述空心绝缘筒的外部缠绕第一导线层,第一导线层的导线部分嵌入所述弧形凹槽内,第一导线层的外部缠绕有第二导线层,第一导线层与第二导线层之间填充有绝缘胶,第二导线层的外部涂覆绝缘胶,第二导线层导线的匝数小于第一导线层导线的匝数,所述第一导线层引出的导线连接电极组件的高压端,第二导线层引出的导线连接电极组件的低压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抗器匝间混合绝缘缺陷的实验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贯通的空心绝缘筒,空心绝缘筒的两侧的敞口端安装有绝缘板,所述空心绝缘筒的外侧侧壁向空心绝缘筒的轴线凹陷形成若干弧形凹槽,相邻凹槽之间留有凹槽间隔,所述绝缘板上安装有电极组件,所述空心绝缘筒的外部缠绕第一导线层,第一导线层的导线部分嵌入所述弧形凹槽内,第一导线层的外部缠绕有第二导线层,第一导线层与第二导线层之间填充有绝缘胶,第二导线层的外部涂覆绝缘胶,第二导线层导线的匝数小于第一导线层导线的匝数,所述第一导线层引出的导线连接电极组件的高压端,第二导线层引出的导线连接电极组件的低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抗器匝间混合绝缘缺陷的实验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层的导线与第二导线层的导线截面均为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抗器匝间混合绝缘缺陷的实验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线层的导线线芯表面具有凸起。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远航聂洪岩王永红魏新劳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