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自投试验辅助装置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6032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备自投试验辅助装置及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子排、第二端子排、第一转换开关、第二转换开关、中间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所述第一转换开关和中间继电器连接第一端子排;所述第二转换开关和时间继电器连接第二端子排。其装置简单、可靠、经济;接线、操作简便;满足了备自投装置试验的多接点开入与接点的相继连续变位要求,能够很好的配合完成备自投动作逻辑的完整试验。其易于推广应用,在备自投装置调试现场实践中具有很好的实用性,有利于提高现电力系统备自投一次设备的运行可靠性以及场试验人员工作效率。

Auxiliary device for automatic switching test and use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备自投试验辅助装置及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备自投试验辅助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电力系统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简称备自投)检验时,一次设备是不停电,为检查装置动作逻辑的正确性,需要做到:1.模拟5个断路开关(DL)合、分位及母线有、无压状态(也有使用接点来判断)开入备自投装置。2.根据备自投保护的保护原理,每一个动作逻辑,一般要在不到1秒的短时间模拟3次的开关位置量的相继而连续地变位开入,才能完成逻辑试验。备自投装置试验的多接点开入与接点的相继连续变位要求,正是现场试验的难点:1.纯手动短接接点,速度跟不上,且易出错;2.保护测试仪的接点有限,不满足多接点要求。实际工作中采用带一次带电设备进行传动来完整验证逻辑正确性,但也给一次设备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一旦出错,将造成一次设备失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备自投试验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子排、第二端子排、第一转换开关、第二转换开关、中间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所述第一转换开关和中间继电器连接第一端子排;所述第二转换开关和时间继电器连接第二端子排。优选地,所述第一端子排和第二端子排为插拔式端子排,并带有开断连接片。优选地,对于所述第一转换开关和第二转换开关,均有:E-H通、全断、A-D通三种状态,其中,第一转换开关的端点:A-1、A-2、B-1、B-2、C-1、C-2、D-1、D-2,以及E-01、E-02、F-01、F-02、G-01、G-02、H-01、H-02分别连接第一端子排的1-16接线位;第二转换开关的端点:A-1、A-2、B-1、B-2、C-1、C-2、D-1、D-2,以及E-01、E-02、F-01、F-02、G-01、G-02、H-01、H-02分别连接第二端子排的1-16接线位;所述中间继电器的固定端接点ZJ-1、ZJ-2分别连接第一端子排的18、19接线位,活动端接点ZJ-com连接第一端子排的17接线位,电源端正极ZJ-14和电源端负极ZJ-13分别连接第一端子排的20、22接线位;所述时间继电器的延时接点的固定端SJ-1t、SJ-02t分别连接第二端子排的18、19接线位,延时接点的活动端SJ-comt连接第二端子排的17接线位,无延时接点的固定端SJ-1、SJ-02分别连接第二端子排的21、22接线位,无延时接点的活动端SJ-com连接第二端子排的20接线位,电源端正极SJ-A1和电源端负极SJ-A2分别连接第一端子排的21、23接线位;所述第二端子排的23接线位接地。优选地,所述第一端子排和第二端子排设置在箱体的顶部,所述第一转换开关和第二转换开关设置在箱体的侧部,所述中间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安装在箱体内。以及根据以上优选方案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备自投保护装置的Ⅰ段母线单元和Ⅱ段母线单元的开关合与分位接点接于第一端子排和第二端子排上对应的转换开关接点上,中开关3DL接点接于时间继电器或中间继电器的对应端子,并按逻辑关系将转换开关的一对接点串接于时间继电器或中间继电器的电源回路上。本专利技术及其优选方案装置简单、可靠、经济;接线、操作简便;满足了备自投装置试验的多接点开入与接点的相继连续变位要求,能够很好的配合完成备自投动作逻辑的完整试验。其易于推广应用,在备自投装置调试现场实践中具有很好的实用性,有利于提高现电力系统备自投一次设备的运行可靠性以及场试验人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备自投一次接线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装置外部结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装置转换开关、中间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装置端子排与转换开关、中间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连接关系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装置的使用方法接线示例图(模拟动作逻辑:I段母线失压;同时跳1DL、11DL,联合3DL)。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专利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如下:如图2-图5所示,本实施例装置主体由箱体、两个多接点万能转换开关、时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两排插拔式端子排组成,相互之间通过连接线完成电气连接。两个万能转换开关接点分别布置于两排并列布置的端子排中的一列,也相对应于一段母线单元的接点,使接线与母线段清晰对应,并满足多接点要求。可以实现备自投保护装置上接线一次完成,试验过程只要调整辅助装置上端子排的部分接线就可完整模拟备自投各种状态的动作逻辑试验。在本实施例中,端子排为插拔式且带有通断连片,对于公共端已短接在一起的端子,通断连片就可实现投退公共端;即插即接、即拔即拆,使试验接、拆线便捷。时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的单独或组合使用可以实现接点的相继连续变位,且继电器动作电压为弱电、利用备自投弱电回路或外接直流电源即可启动,接线安全。具体地,对于第一转换开关和第二转换开关,均有:E-H通(位置“1”)、全断(位置“0”)、A-D通(位置“2”)三种状态,其中,第一转换开关的端点:A-1、A-2、B-1、B-2、C-1、C-2、D-1、D-2,以及E-01、E-02、F-01、F-02、G-01、G-02、H-01、H-02分别连接第一端子排的1-16接线位;第二转换开关的端点:A-1、A-2、B-1、B-2、C-1、C-2、D-1、D-2,以及E-01、E-02、F-01、F-02、G-01、G-02、H-01、H-02分别连接第二端子排的1-16接线位;中间继电器的固定端接点ZJ-1、ZJ-2分别连接第一端子排的18、19接线位,活动端接点ZJ-com连接第一端子排的17接线位,电源端正极ZJ-14和电源端负极ZJ-13分别连接第一端子排的20、22接线位;时间继电器的延时接点的固定端SJ-1t、SJ-02t分别连接第二端子排的18、19接线位,延时接点的活动端SJ-comt连接第二端子排的17接线位,无延时接点的固定端SJ-1、SJ-02分别连接第二端子排的21、22接线位,无延时接点的活动端SJ-com连接第二端子排的20接线位,电源端正极SJ-A1和电源端负极SJ-A2分别连接第一端子排的21、23接线位;第二端子排的23接线位接地。根据以上提供的装置,接线时,Ⅰ(Ⅱ)段母线单元的开关合与分位接点接于第一、第二端子排上对应的万能转换开关接点上,中开关(3DL)接点接于时间继电器或中间继电器对应端子,按逻辑关系将万能转换开关的一对接点串接于时间继电器或中间继电器的启动电源回路上。完成接线后只要切换万能转换开关把手、调整端子排的部分接线就可完整模拟备自投各种状态的动作逻辑试验。如图6所示,其提供了模拟动作逻辑:I段母线失压;同时跳1DL、11DL,联合3DL的具体接线方案,其中右侧对应第一转换开关1ZK控制的接线(初始切换至位置“1”),左侧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备自投试验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子排、第二端子排、第一转换开关、第二转换开关、中间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所述第一转换开关和中间继电器连接第一端子排;所述第二转换开关和时间继电器连接第二端子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备自投试验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子排、第二端子排、第一转换开关、第二转换开关、中间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所述第一转换开关和中间继电器连接第一端子排;所述第二转换开关和时间继电器连接第二端子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备自投试验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排和第二端子排为插拔式端子排,并带有开断连接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备自投试验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第一转换开关和第二转换开关,均有:E-H通、全断、A-D通三种状态,其中,第一转换开关的端点:A-1、A-2、B-1、B-2、C-1、C-2、D-1、D-2,以及E-01、E-02、F-01、F-02、G-01、G-02、H-01、H-02分别连接第一端子排的1-16接线位;第二转换开关的端点:A-1、A-2、B-1、B-2、C-1、C-2、D-1、D-2,以及E-01、E-02、F-01、F-02、G-01、G-02、H-01、H-02分别连接第二端子排的1-16接线位;所述中间继电器的固定端接点ZJ-1、ZJ-2分别连接第一端子排的18、19接线位,活动端接点ZJ-com连接第一端子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江华卓建章陈琼高琴林锦冰谢榕燕李亮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建水口发电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