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柱型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5523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立柱型材,包括立柱第一外板,立柱第一外板的一端通过立柱第一折弯连接立柱第二外板;立柱第二外板通过立柱第二折弯与立柱第三外板连接;立柱第三外板通过立柱第三折弯与立柱第四外板连接,立柱第四外板通过立柱第四折弯与立柱第五外板连接;立柱第五外板通过立柱第五折弯与立柱第六外板连接;立柱第六外板通过立柱第六折弯与立柱第七外板连接,立柱第七外板通过立柱第七折弯与立柱连接耳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又能提供组装密合性,提高整体稳定的立柱型材。

Column prof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柱型材
本专利技术涉及型材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立柱型材。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柜体大多是采用立柱和立柱焊接组装的形式,组装好的柜体虽然结构坚固,但会对运输等造成极大的不便,在运输中还存在对框架结构造成破坏的可能性,尤其是连接部分,容易损害造成不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又能提供组装密合性,提高整体稳定的立柱型材。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立柱型材,包括立柱第一外板,立柱第一外板的一端通过立柱第一折弯连接立柱第二外板;立柱第二外板通过立柱第二折弯与立柱第三外板连接;立柱第三外板通过立柱第三折弯与立柱第四外板连接,立柱第四外板通过立柱第四折弯与立柱第五外板连接;立柱第五外板通过立柱第五折弯与立柱第六外板连接;立柱第六外板通过立柱第六折弯与立柱第七外板连接,立柱第七外板通过立柱第七折弯与立柱连接耳连接;其中立柱连接耳、立柱第二外板、立柱第四外板、立柱第五外板、立柱第六外板相互平行,立柱第一外板、立柱第三外板和立柱第七外板平行;立柱第五外板的两端上设置凹陷的立柱连接槽;立柱第七外板沿型材长度方向设置立柱加强槽。进一步的,立柱连接槽的凹陷深度大于立柱第五外板的厚度。进一步的,立柱连接槽包括圆形台阶状连接槽底座、连接部和圆环形平底,连接部采用弧形度化。进一步的,立柱第四外板与立柱第六外板处于同一平面。进一步的,立柱第七外板的长度小于立柱第六外板的长度,立柱第七外板的长度大于立柱连接耳的长度。进一步的,立柱第六外板上设置矩形缺口,矩形缺口的长度与立柱第六折弯的长度相同。进一步的,立柱第七外板的厚度小于矩形缺口的深度。进一步的,立柱连接耳上设置多个形状不同的立柱孔,这些形状不同的立柱孔沿型材的长度方向按照不同形状间隔布置。进一步的,立柱第一折弯、立柱第二折弯、立柱第三折弯、立柱第六折弯、立柱第七折弯的弯折半径相同;立柱第四折弯、立柱第五折弯的弯折形状相同。进一步的,立柱加强槽截面为圆弧形,圆弧的弯折度为90°。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型材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本专利技术的型材在连接处设置立柱连接槽,提高整体组装时的贴合度,降低了型材在运输过程中的摩擦受损程度。型材上设置的连接耳便于型材的组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缩短中间段后的整体右侧视角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缩短中间段后的整体俯看角度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缩短中间段后的整体左侧视角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缩短中间段后的整体仰视角度结构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缩短中间段后的整体右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缩短中间段后的整体俯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缩短中间段后的整体左视图;图10为横梁型材的主视图;图11为横梁型材的右侧视角结构图;图12为横梁型材的右视图;图13为横梁型材的左侧视角结构图;图14为横梁型材的左视图;图15为横梁型材的右侧另一视角结构图;图16为横梁型材的俯视图;图17为横梁型材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中标识:横梁第一外板101、横梁第二外板102、横梁第三外板103、横梁第四外板104、横梁第一连接耳105、横梁第二连接耳106、横梁第一折弯107、横梁第二折弯108、横梁第三折弯109、横梁第四折弯110、横梁第五折弯111、横梁第六折弯112、横梁第七折弯113、横梁第一内板114、横梁第二内板115、横梁连接槽116、横梁连接孔117、立柱第一外板201、立柱第二外板202、立柱第三外板203、立柱第四外板204、立柱第五外板205、立柱第六外板206、立柱第七外板207、立柱连接耳208、立柱第一折弯209、立柱第二折弯210、立柱第三折弯211、立柱第四折弯212、立柱第五折弯213、立柱第六折弯214、立柱第七折弯215、立柱连接槽216和立柱加强槽21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立柱型材,包括立柱第一外板201,立柱第一外板201的一端通过立柱第一折弯209连接立柱第二外板202;立柱第二外板202通过立柱第二折弯210与立柱第三外板203连接;立柱第三外板203通过立柱第三折弯211与立柱第四外板204连接,立柱第四外板204通过立柱第四折弯212与立柱第五外板205连接;立柱第五外板205通过立柱第五折弯213与立柱第六外板206连接;立柱第六外板206通过立柱第六折弯214与立柱第七外板207连接,立柱第七外板207通过立柱第七折弯215与立柱连接耳208连接。其中立柱连接耳208、立柱第二外板202、立柱第四外板204、立柱第五外板205、立柱第六外板206相互平行,立柱第一外板201、立柱第三外板203和立柱第七外板207相互平行。立柱连接耳208的长度小于立柱第七外板207的长度,立柱第七外板207的长边上一般设置一条长条槽,专门与立柱连接耳208通过立柱第七折弯215连接,该长条槽的深度很小一般1mm左右即可,使得整体上立柱连接耳208靠近立柱第七外板207。通过立柱第七折弯215,立柱连接耳208与立柱第七外板207的长边还是具有一定较小的距离,通过折弯靠近后整体更加紧凑,即使受到外力时也更加不易发生形变。立柱第一折弯209、立柱第二折弯210、立柱第三折弯211、立柱第六折弯214、立柱第七折弯215的弯折半径相同。立柱第一折弯209、立柱第二折弯210的长度和弯折程度相同。相互之间的连接一般都是采用90°的弯折半径,因此立柱连接耳208、立柱第二外板202、立柱第四外板204、立柱第六外板206相互平行。立柱第一外板201、立柱第三外板203、立柱第七外板207相互平行。具体的相互之间的连接弯折半径也可以其它角度,但整体上仍保证上述的平行关系,其中90°是最为合理。立柱第四外板204通过立柱第四折弯212与立柱第五外板205连接;立柱第五外板205通过立柱第五折弯213与立柱第六外板206连接;立柱第四折弯212、立柱第五折弯213的弯折形状和长度相同。立柱第四折弯212、立柱第五折弯213都采用三段式,以立柱第四折弯212为例其第一段与立柱第四外板204连接,以45°的弯折半径为佳,第二段为矩形连接段形成不在同一平面内的距离,第三段与立柱第五外板205连接,也以45°的弯折半径为佳。此处弯折半径只要第一段与第三段相同即可,以保证立柱第四外板204与立柱第五外板205平行。同理立柱第五折弯213也是如此。立柱第四外板204与立柱第六外板206处于同一平面,立柱第五外板205比立柱第四外板204更向型材内靠近。此设计与相应横梁型材相适应,确保衔接点之间的配合更加平整。立柱第五外板205的两端上设置凹陷的立柱连接槽216。立柱连接槽216的凹陷深度大于立柱第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立柱型材,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第一外板,立柱第一外板的一端通过立柱第一折弯连接立柱第二外板;立柱第二外板通过立柱第二折弯与立柱第三外板连接;立柱第三外板通过立柱第三折弯与立柱第四外板连接,立柱第四外板通过立柱第四折弯与立柱第五外板连接;立柱第五外板通过立柱第五折弯与立柱第六外板连接;立柱第六外板通过立柱第六折弯与立柱第七外板连接,立柱第七外板通过立柱第七折弯与立柱连接耳连接;/n其中立柱连接耳、立柱第二外板、立柱第四外板、立柱第五外板、立柱第六外板相互平行,立柱第一外板、立柱第三外板和立柱第七外板平行;/n立柱第五外板的两端上设置凹陷的立柱连接槽;立柱第七外板沿型材长度方向设置立柱加强槽。/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29 CN 20192041428281.立柱型材,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第一外板,立柱第一外板的一端通过立柱第一折弯连接立柱第二外板;立柱第二外板通过立柱第二折弯与立柱第三外板连接;立柱第三外板通过立柱第三折弯与立柱第四外板连接,立柱第四外板通过立柱第四折弯与立柱第五外板连接;立柱第五外板通过立柱第五折弯与立柱第六外板连接;立柱第六外板通过立柱第六折弯与立柱第七外板连接,立柱第七外板通过立柱第七折弯与立柱连接耳连接;
其中立柱连接耳、立柱第二外板、立柱第四外板、立柱第五外板、立柱第六外板相互平行,立柱第一外板、立柱第三外板和立柱第七外板平行;
立柱第五外板的两端上设置凹陷的立柱连接槽;立柱第七外板沿型材长度方向设置立柱加强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型材,其特征在于:立柱连接槽的凹陷深度大于立柱第五外板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柱型材,其特征在于:立柱连接槽包括圆形台阶状连接槽底座、连接部和圆环形平底,连接部采用弧形度化。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信德
申请(专利权)人:辛柏机械技术太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