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MW超临界机组给水系统蒸汽流平衡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5375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660MW超临界机组给水系统蒸汽流平衡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属于超临界机组给水系统技术领域。超临界机组给水系统在FCB发生时蒸汽流平衡汽源切换控制的易于操作,可靠性好。包括控制器、锅炉、一号管、二号管、三号管、四号管、给水泵汽轮机和呈T字型的三通管;在一号管上设有截止阀;在二号管上设有切换阀;在三号管上设有主力阀;在四号管上设有低压调节阀;主力阀包括抽汽逆止阀和电动阀;三通管的左端管口中心线与三通管的右端管口中心线落在同一条水平直线上,三通管的下端管口中心线与三通管的右端管口中心线互相垂直。

Steam flow balance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of 660MW supercritical unit water supply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660MW超临界机组给水系统蒸汽流平衡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超临界机组给水系统
,具体660MW超临界机组给水系统蒸汽流平衡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超临界机组甩负荷时候,给水系统的给水泵汽轮机主要动力汽源失去,为了维持给水系统的正常运行,避免锅炉的给水流量的大幅度波动,需要将动力蒸汽流平衡汽源切换为辅助汽源。而辅助汽源的压力、温度与常规动力汽源存在不小的差异,辅助汽源压力过大时,给水系统流量会波动,辅助汽源压力过小时,给水流量会大幅减小,可能会引起停炉风险。辅助汽源连接至动力汽源的阀门开启的时间与各个开度的时长也会影响到给水系统汽源动力的供给,从而影响给水系统给水流量的大小及稳定性。目前,超临界机组给水系统在FCB发生时蒸汽流平衡汽源切换控制的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超临界机组给水系统在FCB发生时蒸汽流平衡汽源切换控制的稳定性差的不足,提供一种超临界机组给水系统在FCB发生时蒸汽流平衡汽源切换控制的易于操作,可靠性好的660MW超临界机组给水系统蒸汽流平衡控制装置及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660MW超临界机组给水系统蒸汽流平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17)、锅炉(16)、调试用汽流经的一号管(7)、中压进汽流经的二号管(8)、主力汽源流经的三号管(9)、汇集蒸汽流经的四号管(2)、给水泵汽轮机(1)、呈T字型的三通管(6)、辅助蒸汽联箱(161)、主蒸汽轮机(162)和蒸汽流控制进水机构;/n在一号管上设有截止阀(10);在二号管上设有切换阀(11);在三号管上设有主力阀(21);在四号管上设有低压调节阀(19);主力阀包括抽汽逆止阀(12)和电动阀(15);/n三通管的左端管口中心线与三通管的右端管口中心线落在同一条水平直线上,三通管的下端管口中心线与三通管的右...

【技术特征摘要】
1.660MW超临界机组给水系统蒸汽流平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17)、锅炉(16)、调试用汽流经的一号管(7)、中压进汽流经的二号管(8)、主力汽源流经的三号管(9)、汇集蒸汽流经的四号管(2)、给水泵汽轮机(1)、呈T字型的三通管(6)、辅助蒸汽联箱(161)、主蒸汽轮机(162)和蒸汽流控制进水机构;
在一号管上设有截止阀(10);在二号管上设有切换阀(11);在三号管上设有主力阀(21);在四号管上设有低压调节阀(19);主力阀包括抽汽逆止阀(12)和电动阀(15);
三通管的左端管口中心线与三通管的右端管口中心线落在同一条水平直线上,三通管的下端管口中心线与三通管的右端管口中心线互相垂直;
一号管的一端管口以0度水平方式对接连接在三通管的左端管口(3)上,一号管的另一端管口对接连接在辅助蒸汽联箱上;
二号管的一端管口连通连接在截止阀与三通管之间的一号管上,并且一号管与二号管以89度夹角连接;二号管的另一端管口对接连接在锅炉的蒸汽出口上;
三号管的一端管口以0度水平方式对接连接在三通管的右端管口(4)上,三号管的另一端管口对接连接在主蒸汽轮机的抽汽口上;
四号管的上端管口以0度竖直方式对接连接在三通管的下端管口(5)上,四号管的下端管口对接连接在给水泵汽轮机的进汽口上;
抽汽逆止阀设置在三通管和电动阀之间的三号管上;
在一号管上设有流量计(13),在二号管上也设有流量计(14),在三号管上也设有流量计(22),在四号管上也设有流量计(20);
给水泵汽轮机的控制端、截止阀的控制端、切换阀的控制端、低压调节阀的控制端、抽汽逆止阀的控制端、电动阀的控制端和各个流量计都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接;
蒸汽流控制进水机构包括五号管和六号管,所述四号管的右侧外管壁为竖直平面,并在四号管的右侧外管壁上设有与四号管的管腔相连通的一号侧壁孔;所述五号管的左侧外管壁也为竖直平面,并在五号管的左侧外管壁上端设有与五号管的管腔相连通的二号侧壁孔,在五号管的右侧外管壁下端设有与五号管的管腔相连通的三号侧壁孔;
五号管的左侧外管壁一体固定连接在四号管的右侧外管壁上,四号管上的一号侧壁孔与五号管上的二号侧壁孔正对布置;
在二号侧壁孔和三号侧壁孔之间的五号管的管腔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上密闭滑动柱、上润滑油柱、中密闭滑动柱、下润滑油和下密闭滑动柱;在位于二号侧壁孔处的上密闭滑动柱上朝左固定设有左横板,并且左横板的左端延伸到四号管内;在位于三号侧壁孔处的下密闭滑动柱上朝右固定设有右横板,并且右横板的右端延伸到五号管的三号侧壁孔外;
在五号管的上管口内密封固定连接有一号密封块,在五号管的下管口内固定连接有顶块,在顶块与下密闭滑动柱之间的五号管内设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挤压连接在顶块上和下密闭滑动柱上;
六号管的左侧外管壁下端竖直固定连接在五号管的右侧外管壁上端;
所述四号管的管心线、所述五号管的管心线和所述六号管的管心线均与同一条竖直直线平行;
在六号管的管腔内上下间隔设有上密封隔板和下密封隔板,从而在上密封隔板和下密封隔板之间的六号管的管腔内形成密封腔;
在下密封隔板的中部设有下密封孔,在上密封隔板的中部并排间隔设有左密封孔和右密封孔,从而在左密封孔和右密封孔之间的上密封隔板上形成密封隔块;
在一块竖直板的上端设有顶端开口的呈竖直长条状的过水缺口,从而在过水缺口处的竖直板两侧形成左支隔水板和右支隔水板;
竖直板上下密闭滑动设置在下密封孔内,竖直板上的左支隔水板和右支隔水板也分别上下密闭滑动设置在左密封孔内和右密封孔内,竖直板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右横板上,并且在右横板向下移动到三号侧壁孔的最底端时过水缺口的底部则位于下密封隔板上方的密封腔内;
在右横板向上移动到三号侧壁孔的上端时过水缺口的底部则密闭压紧连接在左支隔水板和右支隔水板之间的密封隔块上,并且在过水缺口的底部密闭压紧连接在密封隔块上时,此时的竖直板将密封腔分隔成互不连通的左腔和右腔;在过水缺口的底部没压在密封隔块上时,此时的竖直板将密封腔分隔成互相连通的左腔和右腔;
在位于上密封隔板和下密封隔板之间的六号管的左侧外管壁上设有与所述左腔相连通的四号侧壁孔,在位于上密封隔板和下密封隔板之间的六号管的右侧外管壁上设有与所述密封腔相连通的五号侧壁孔;
一个供水箱的出水口通过一根水管对接连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孟林晓斌丁志强杨勇李斐王涛叶飞杨金道何时超张涛陈经纬柴慧建柳绍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