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增加地基承载力的暗挖车站结构及其PBA工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工程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增加地基承载力的暗挖车站结构及其PBA工法。
技术介绍
PBA工法,为暗挖车站的重要工法,由于其化整为零的开挖步续可有效控制结构变形及地表沉降,被广泛应用于地层承载力较高的地层中。然而,在地层承载力较低的软土地层中,地基承载力无法支撑来自钢管桩及边桩的巨大压力,传统PBA工法在开挖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底板变形过大,结构受力不均等风险,因此,如何对传统PBA工法进行改进,提高施工过程中底板的地基承载力,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加地基承载力的暗挖车站结构及其PBA工法,具有底板早封闭、底板承载力大、施工步骤灵活、结构及地层变形小的特点。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增加地基承载力的暗挖车站PBA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法施做有上下两层导洞;下层包括左右两个下导洞,均分割为外侧、中间和内侧三个洞室;每个下导洞上方对应施做两个上导洞,上导洞共 ...
【技术保护点】
1.增加地基承载力的暗挖车站PBA工法,其特征在于:/n所述工法施做有上下两层导洞;/n下层包括左右两个下导洞,均分割为外侧、中间和内侧三个洞室;/n每个下导洞上方对应施做两个上导洞,上导洞共四个,外侧上导洞与内侧上导洞之间施做上导洞外侧洞室,两个内侧上导洞之间施做上导洞中间洞室;/n上下两层导洞之间施做上部洞室和下部洞室;/n所有导洞支护结构为钢架喷砼。/n
【技术特征摘要】
1.增加地基承载力的暗挖车站PBA工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法施做有上下两层导洞;
下层包括左右两个下导洞,均分割为外侧、中间和内侧三个洞室;
每个下导洞上方对应施做两个上导洞,上导洞共四个,外侧上导洞与内侧上导洞之间施做上导洞外侧洞室,两个内侧上导洞之间施做上导洞中间洞室;
上下两层导洞之间施做上部洞室和下部洞室;
所有导洞支护结构为钢架喷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加地基承载力的暗挖车站PBA工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施作下导洞外侧洞室上部超前预加固措施(1-1)加固地层,开挖下导洞外侧洞室①土体,施作下导洞外侧洞室钢架喷砼初期支护(2-1);
第二步:施作下导洞内侧洞室上部超前预加固措施(1-2)加固地层,开挖下导洞内侧洞室②土体,施作下导洞内侧洞室钢架喷砼初期支护(2-2);
第三步:施作下导洞中间洞室上部超前预加固措施(1-3)加固地层,开挖下导洞中间洞室③土体,施作下导洞中间洞室钢架喷砼初期支护(2-3),完成下导洞施工;
第四步:在下导洞外侧洞室①和下导洞内侧洞室②中施做下导洞内底纵梁回填混凝土(5-1)和下导洞内底纵梁防水保护层(6-1),在下导洞内侧洞室②施作中间底纵梁(3),在下导洞外侧洞室①内施做两侧底纵梁(4);
第五步:分段拆除下导洞内下导洞外侧洞室钢架喷砼初期支护(2-1)和下导洞内侧洞室钢架喷砼初期支护(2-2)中间部分,施做下导洞内中部回填混凝土(5-2)和下导洞内中部防水保护层(6-2),在中间底纵梁(3)和两侧底纵梁(4)之间施作两侧底板(7);
第六步:施作上导洞上部超前预加固措施(1-4),先后开挖上导洞④,施作上导洞钢架喷砼初期支护(2-4);
第七步:在下导洞内的两侧底纵梁(4)上施做桩底拉梁(8);在外侧上导洞④内施做桩顶冠梁(11),在桩顶冠梁(11)上方施做两侧导洞内初支扣拱(10);在中间上导洞④内施做顶纵梁(9);在桩顶冠梁(11)和桩底拉梁(8)之间自上而下施作侧桩(12),在顶纵梁(9)和中间底纵梁(3)之间施做钢管桩(13);在两侧导洞内初支扣拱(10)与上导洞钢架喷砼初期支护(2-4)之间施做上导洞回填混凝土(5-3);
第八步:在两侧顶纵梁(9)的内侧分别施做顶梁两侧支撑结构(15);施做上导洞外侧洞室超前预加固措施(1-5),开挖外侧上导洞④和内侧上导洞④之间的上导洞外侧洞室⑤土体,施做上导洞外侧洞室⑤顶部的边跨初支扣拱(14);
第九步:凿除外侧上导洞④内侧的上导洞钢架喷砼初期支护(2-4),自顶纵梁(9)到桩顶冠梁(11)施做二衬边跨扣拱(16);
第十步:施做上导洞中间洞室超前预加固措施(1-6),并注浆加固地层;开挖内侧上导洞④之间的上导洞中间洞室⑥,施做上导洞中间洞室⑥的初支中跨扣拱(17),在顶梁两侧支撑结构(15)之间施做顶梁中部支撑结构(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新,汪珂,崔玉龙,李储军,杨俊,郑飞,王博,贾少春,翁木生,高升,张雄雄,雷永生,王天明,高志宏,张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