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洗井抽油泵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75206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正洗井抽油泵及系统,该正洗井抽油泵包括:接头、泵筒、柱塞和固定阀,其中,泵筒的一端连接接头,另一端连接固定阀;柱塞套设在泵筒内部,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游动阀、柱塞本体、第二游动阀和打捞爪,其中第一游动阀靠近接头,打捞爪靠近固定阀;第一游动阀、柱塞本体、第二游动阀和打捞爪的两端均设有通孔;固定阀包括打捞头、与打捞头连接的固定阀罩、与固定阀罩连接的带有通孔的球篮、坐落在球篮通孔上的固定阀球、与球篮连通的固定阀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可以实现油井的正洗井,洗井效果好。

Pump and system of positive flushing w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正洗井抽油泵及系统
本技术涉及采油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正洗井抽油泵及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油井洗井时主要采用反向洗井,反洗井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对于近井地带亏空严重的油井,洗井液会漏入地层,无法有效建立洗井循环;二是洗井液沿油套环空下行,会有一大部分热量损失,对于清蜡洗井及油稠洗井的情况,洗井效果会受到影响;三是出砂井及稠油井随着生产时间的延长,砂及油泥混合物会包覆在抽油泵下端防砂筛管外壁,形成一层泥饼状的堵塞物,反洗井解除堵塞效果较差。综上所述,现有油井反洗井方式的洗井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正洗井抽油泵,可实现油井的正洗井,洗井效果好,该正洗井抽油泵包括:接头、泵筒、柱塞和固定阀,其中,泵筒的一端连接接头,另一端连接固定阀;柱塞套设在泵筒内部,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游动阀、柱塞本体、第二游动阀和打捞爪,其中第一游动阀靠近接头,打捞爪靠近固定阀;第一游动阀、柱塞本体、第二游动阀和打捞爪的两端均设有通孔;固定阀包括打捞头、与打捞头连接的固定阀罩、与固定阀罩连接的带有通孔的球篮、坐落在球篮通孔上的固定阀球、与球篮连通的固定阀座。本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正洗井抽油泵系统,可实现油井的正洗井,洗井效果好,该系统包括:上述正洗井抽油泵和与正洗井抽油泵的柱塞连接的抽油杆。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需要洗井时,将正洗井抽油泵垂直放入井中,其中固定阀远离井口,然后下放抽油杆及柱塞,压重使得柱塞的打捞爪抓住固定阀的打捞头,上提抽油杆,打捞爪带动打捞头及球篮上行,固定阀球随着球篮一起上行并与固定阀座分离,此时,从油管正洗井,洗井液经过第一游动阀、柱塞本体、第二游动阀和打捞爪,再经固定阀座流出,从而实现正洗井,且洗井效果比反洗井效果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正洗井抽油泵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座和第二限位座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应用本技术实施例中提出的正洗井抽油泵系统进行正洗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正洗井抽油泵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正洗井抽油泵包括:接头1、泵筒2、柱塞3和固定阀4,其中,泵筒2的一端连接接头1,另一端连接固定阀4;柱塞3套设在泵筒2内部,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游动阀31、柱塞本体32、第二游动阀34和打捞爪36,其中第一游动阀31靠近接头1,打捞爪36靠近固定阀4;第一游动阀31、柱塞本体32、第二游动阀34和打捞爪36的两端均设有通孔;固定阀4包括打捞头41、与打捞头41连接的固定阀罩42、与固定阀罩42连接的带有通孔的球篮45、坐落在球篮45通孔上的固定阀球47、与球篮45连通的固定阀座4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需要洗井时,将正洗井抽油泵垂直放入井中,其中固定阀远离井口,然后下放抽油杆及柱塞,压重使得柱塞的打捞爪抓住固定阀的打捞头,上提抽油杆,打捞爪带动打捞头及球篮上行,固定阀球随着球篮一起上行并与固定阀座分离,此时,从油管正洗井,洗井液经过第一游动阀、柱塞本体、第二游动阀和打捞爪,再经固定阀座流出,从而实现正洗井,且洗井效果比反洗井效果好。具体实施时,泵筒2与接头1和固定阀4均为丝扣连接,第一游动阀31与柱塞本体32采用丝扣连接方式,柱塞本体32与第二游动阀34采用丝扣连接,第二游动阀34和打捞爪36采用丝扣连接。第一游动阀31、柱塞本体32、第二游动阀34和打捞爪36的两端均设有通孔,可使得在正洗井时,洗井的液体可从第一游动阀31流入,并分别流过柱塞本体32、第二游动阀34和打捞爪36的通孔,从固定阀座46的通孔流出。在一实施例中,柱塞3还包括第一顶杆33和第二顶杆35,其中,第一顶杆33套设在柱塞本体32内部,直径小于柱塞本体32的通孔的直径;第二顶杆35套设在打捞爪36内部,直径小于打捞爪36的通孔的直径。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顶杆33的直径小于柱塞本体32的通孔的直径,使得第一顶杆33可以穿过柱塞本体32的通孔,第二顶杆35的直径小于打捞爪36的通孔的直径,使得第二顶杆35可以穿过打捞爪36的通孔。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顶杆33包括第一环形挡板331;第二游动阀34包括带有通孔的第二游动阀罩341,第一顶杆33穿过第二游动阀罩341的通孔,并通过环形挡板331坐落在第二游动阀34上;第二顶杆35包括第二环形挡板352,第二顶杆35通过第二环形挡板352坐落在打捞爪36的台阶上。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顶杆33穿过第二游动阀罩341的通孔,并通过环形挡板331坐落在第二游动阀34上,即实现了第一环形挡板331控制第一顶杆33的移动距离不超过设定范围。第二顶杆35通过第二环形挡板352坐落在打捞爪36的台阶上,即实现了第二顶杆35的移动距离不超过设定范围。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游动阀球311置于第一游动阀31内部,用于打开或封堵柱塞本体32的通孔;第二游动阀球351置于第二游动阀34内部,用于打开或封堵打捞爪36的通孔。在上述实施例中,正洗井时,第一游动阀球311向接头1方向移动时,第一游动阀球311打开柱塞本体32的通孔,第二游动阀球351打开打捞爪36的通孔;在不洗井时,第一游动阀球311封堵柱塞本体32的通孔,第二游动阀球351封堵打捞爪36的通孔。具体实施时,固定阀4的结构有多种,下面给出其中几个实施例。在一实施例中,固定阀4还包括套设于球篮45外部的限位接箍43,限位接箍43包括靠近打捞头41的第一限位座431和远离打捞头41的第二限位座432。在一实施例中,球篮45包括第三环形挡板451,球篮45通过第三环形挡板451坐落在限位接箍43的第二限位座432上。在一实施例中,弹簧44套设在限位接箍43内部且套设在球篮45外部,弹簧一端与第一限位座431接触,另一端与第三环形挡板451接触。在上述几个实施例中,弹簧44在第一限位座431接触和第三环形挡板451之间压缩,产生作用力,使得固定阀球47随着球篮45一起移动,从而打开或封堵固定阀座46。弹簧44可以有多个,排列在第一限位座431和第三环形挡板451之间。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顶杆33和第二顶杆35采用空心筛杆结构。在上述实施例中,空心筛杆结构的第一顶杆33和第二顶杆35中可流过正洗井用的液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正洗井抽油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1)、泵筒(2)、柱塞(3)和固定阀(4),其中,/n泵筒(2)的一端连接接头(1),另一端连接固定阀(4);/n柱塞(3)套设在泵筒(2)内部,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游动阀(31)、柱塞本体(32)、第二游动阀(34)和打捞爪(36),其中第一游动阀(31)靠近接头(1),打捞爪(36)靠近固定阀(4);/n第一游动阀(31)、柱塞本体(32)、第二游动阀(34)和打捞爪(36)的两端均设有通孔;/n固定阀(4)包括打捞头(41)、与打捞头(41)连接的固定阀罩(42)、与固定阀罩(42)连接的带有通孔的球篮(45)、坐落在球篮(45)通孔上的固定阀球(47)、与球篮(45)连通的固定阀座(4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洗井抽油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1)、泵筒(2)、柱塞(3)和固定阀(4),其中,
泵筒(2)的一端连接接头(1),另一端连接固定阀(4);
柱塞(3)套设在泵筒(2)内部,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游动阀(31)、柱塞本体(32)、第二游动阀(34)和打捞爪(36),其中第一游动阀(31)靠近接头(1),打捞爪(36)靠近固定阀(4);
第一游动阀(31)、柱塞本体(32)、第二游动阀(34)和打捞爪(36)的两端均设有通孔;
固定阀(4)包括打捞头(41)、与打捞头(41)连接的固定阀罩(42)、与固定阀罩(42)连接的带有通孔的球篮(45)、坐落在球篮(45)通孔上的固定阀球(47)、与球篮(45)连通的固定阀座(4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洗井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柱塞(3)还包括第一顶杆(33)和第二顶杆(35),其中,
第一顶杆(33)套设在柱塞本体(32)内部,直径小于柱塞本体(32)的通孔的直径;
第二顶杆(35)套设在打捞爪(36)内部,直径小于打捞爪(36)的通孔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洗井抽油泵,其特征在于,第一顶杆(33)包括第一环形挡板(331);
第二游动阀(34)包括带有通孔的第二游动阀罩(341),第一顶杆(33)穿过第二游动阀罩(341)的通孔,并通过环形挡板(331)坐落在第二游动阀(34)上;
第二顶杆(35)包括第二环形挡板(352),第二顶杆(35)通过第二环形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威刘永胜申东涛马洪伟王心亮赵辉樊瑞闫丽娜麻鹏宇林琳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