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高温应用的钨钢棒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749738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合金锻造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高温应用的钨钢棒,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钢锭10‑20%、钨锭10‑20%、铬盐5‑15%、锡锭5‑15%、镍锭10‑15%、锰粉2‑4%和铝锭8‑11%等。该基于高温应用的钨钢棒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钢锭放置到180t顶底复吹转炉内加热到软化,取出钢锭至锻打台,使用锻锤反复锻打钢锭,锻打过程中撒铬盐到钢锭的表面,锻打至钢锭表面硬化后将钢锭放置到180t顶底复吹转炉内加热到软化,重复锻打钢锭三到五次,钢棒的抗拉伸性能得到了增强,硬度也相应有所提升,且制备方法简单明了,使用设备也是较为常见的合金冶炼设备,整个制备过程成本低廉,最终制得的钨钢棒性能优良,解决了使用者的麻烦,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A tungsten steel bar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based on high temperature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高温应用的钨钢棒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合金锻造
,具体为一种基于高温应用的钨钢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钨钢,又称为硬质合金,是指至少含有一种金属碳化物组成的烧结复合材料,碳化钨、碳化钴,碳化铌、碳化钛和碳化钽是钨钢的常见组份,碳化物组份(或相)的晶粒尺寸通常在0.2-10微米之间,碳化物晶粒使用金属粘结剂结合在一起,粘结剂通常是指金属钴(Co),但对一些特别的用途,镍(Ni),铁(Fe),或其它金属及合金也可使用,对于一个待定的碳化物和粘结相的成份组合称之为“牌号”。中国专利CN105216394A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温应用的高性能钨钢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解决了现有钨钢连接件存在接头残余应力大,强度低,耐热性差和连接温度高的问题,但是该专利中钨钢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需要在高压环境下对金属进行加热,所需的制备环境要求较高,需要使用较多的设备,最终钨钢复合材料的制备成本也相应较高,不适合推广使用,故而提出一种基于高温应用的钨钢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高温应用的钨钢棒及其制备方法,具备造价低廉等优点,解决了中国专利CN105216394A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温应用的高性能钨钢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解决了现有钨钢连接件存在接头残余应力大,强度低,耐热性差和连接温度高的问题,但是该专利中钨钢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需要在高压环境下对金属进行加热,所需的制备环境要求较高,需要使用较多的设备,最终钨钢复合材料的制备成本也相应较高,不适合推广使用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造价低廉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高温应用的钨钢棒,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钢锭10-20%、钨锭10-20%、铬盐5-15%、锡锭5-15%、镍锭10-15%、锰粉2-4%和铝锭8-11%等。优选的,所述钢锭为含碳量在0.0218%-2.11%的铁碳合金,所述钨锭为纯钨,所述铬盐为Cr(NO3)3、Cr(ClO4)3、Cr2(SO4)3或CrCl3。优选的,所述铝锭为将铝矾土原料经过化学处理,除去硅、铁和钛等的氧化物而制得,所述锰粉为一氧化锰、二氧化锰、三氧化二锰或四氧化三锰。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钢锭10%、钨锭10%、铬盐5%、锡锭5%、镍锭10%、锰粉2%和铝锭8%等。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钢锭15%、钨锭15%、铬盐10%、锡锭10%、镍锭12%、锰粉3%和铝锭9%等。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钢锭20%、钨锭20%、铬盐15%、锡锭15%、镍锭15%、锰粉4%和铝锭11%等。一种基于高温应用的钨钢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钢锭放置到180t顶底复吹转炉内加热到软化,取出钢锭至锻打台,使用锻锤反复锻打钢锭,锻打过程中撒铬盐到钢锭的表面,锻打至钢锭表面硬化后将钢锭放置到180t顶底复吹转炉内加热到软化,重复锻打钢锭三到五次,最后将钢锭放置到180t顶底复吹转炉内加热到软化,使用1780mm宽热连轧设备将其轧制成型,得到钢棒;2)取锡锭、镍锭和铝锭,将锡锭、镍锭和铝锭分别打磨成粉末,使用搅拌设备将锡锭、镍锭和铝锭的粉末搅拌均匀,将锡锭、镍锭和铝锭的粉末混合物投入高温熔炼炉中熔炼成液体,将其浇注到模具内,凝固后取出备用,得到混合金属棒;3)将钨锭放置到180t顶底复吹转炉内加热到软化,取出钨锭至锻打台,使用锻锤反复锻打钨锭,锻打过程中添加锰粉到钨锭的表面,锻打至钨锭表面硬化后再次将钨锭放置到180t顶底复吹转炉内加热到软化,重复锻打钨锭三到五次后淬火备用,得到钨棒;4)将步骤1制得的钢棒、步骤2制得的混合金属棒和步骤3制得的钨棒同时投入高温熔炼炉,当步骤1制得的钢棒、步骤2制得的混合金属棒和步骤3制得的钨棒表面开始液化后取出,将步骤1制得的钢棒放置在底部,将步骤2制得的混合金属棒放置在步骤1制得的钢棒顶部,将步骤3制得的钨棒放置在步骤2制得的混合金属棒顶部,使用冲压机挤压成型,得到了钨钢混合体,将钨钢混合体投入180t顶底复吹转炉内加热到软化,取出后使用锻锤反复锻打,反复锻打五到七次,得到所求基于高温应用的钨钢棒。(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高温应用的钨钢棒及其制备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基于高温应用的钨钢棒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钢锭放置到180t顶底复吹转炉内加热到软化,取出钢锭至锻打台,使用锻锤反复锻打钢锭,锻打过程中撒铬盐到钢锭的表面,锻打至钢锭表面硬化后将钢锭放置到180t顶底复吹转炉内加热到软化,重复锻打钢锭三到五次,最后将钢锭放置到180t顶底复吹转炉内加热到软化,使用1780mm宽热连轧设备将其轧制成型,得到钢棒,钢棒的抗拉伸性能得到了增强,硬度也相应有所提升,且制备方法简单明了,使用设备也是较为常见的合金冶炼设备,整个制备过程成本低廉,最终制得的钨钢棒性能优良,解决了使用者的麻烦,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2、该基于高温应用的钨钢棒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钢棒、混合金属棒和钨棒同时投入高温熔炼炉,当钢棒、混合金属棒和钨棒表面开始液化后取出,将钢棒放置在底部,将混合金属棒放置在钢棒顶部,将钨棒放置在混合金属棒顶部,使用冲压机挤压成型,钨棒和钢棒的连接中有混合金属棒粘合,钨钢棒整体的结构较为紧密,钨钢棒的整体性能较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一种基于高温应用的钨钢棒,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钢锭10%、钨锭10%、铬盐5%、锡锭5%、镍锭10%、锰粉2%和铝锭8%等。钢锭为含碳量在0.0218%-2.11%的铁碳合金,钨锭为纯钨,铬盐为Cr(NO3)3、Cr(ClO4)3、Cr2(SO4)3或CrCl3。铝锭为将铝矾土原料经过化学处理,除去硅、铁和钛等的氧化物而制得,锰粉为一氧化锰、二氧化锰、三氧化二锰或四氧化三锰。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钢锭10%、钨锭10%、铬盐5%、锡锭5%、镍锭10%、锰粉2%和铝锭8%等。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钢锭15%、钨锭15%、铬盐10%、锡锭10%、镍锭12%、锰粉3%和铝锭9%等。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钢锭20%、钨锭20%、铬盐15%、锡锭15%、镍锭15%、锰粉4%和铝锭11%等。一种基于高温应用的钨钢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钢锭放置到180t顶底复吹转炉内加热到软化,取出钢锭至锻打台,使用锻锤反复锻打钢锭,锻打过程中撒铬盐到钢锭的表面,锻打至钢锭表面硬化后将钢锭放置到180t顶底复吹转炉内加热到软化,重复锻打钢锭三到五次,最后将钢锭放置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高温应用的钨钢棒,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钢锭10-20%、钨锭10-20%、铬盐5-15%、锡锭5-15%、镍锭10-15%、锰粉2-4%和铝锭8-11%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高温应用的钨钢棒,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钢锭10-20%、钨锭10-20%、铬盐5-15%、锡锭5-15%、镍锭10-15%、锰粉2-4%和铝锭8-11%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高温应用的钨钢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锭为含碳量在0.0218%-2.11%的铁碳合金,所述钨锭为纯钨,所述铬盐为Cr(NO3)3、Cr(ClO4)3、Cr2(SO4)3或CrCl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高温应用的钨钢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铝锭为将铝矾土原料经过化学处理,除去硅、铁和钛等的氧化物而制得,所述锰粉为一氧化锰、二氧化锰、三氧化二锰或四氧化三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高温应用的钨钢棒,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钢锭10%、钨锭10%、铬盐5%、锡锭5%、镍锭10%、锰粉2%和铝锭8%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高温应用的钨钢棒,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钢锭15%、钨锭15%、铬盐10%、锡锭10%、镍锭12%、锰粉3%和铝锭9%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高温应用的钨钢棒,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钢锭20%、钨锭20%、铬盐15%、锡锭15%、镍锭15%、锰粉4%和铝锭11%等。


7.一种基于高温应用的钨钢棒的制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家峰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中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