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的生物滞水池
本技术涉及生物滞水池
,具体为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的生物滞水池。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城市雨水的收集系统通常采用挖填快排模式,有些城市的雨水径流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至河流,雨水污染径流直接入河会形成污染冲击负荷,造成汛期城市景观河道突发水质恶化,也不利于雨水收集至干旱期供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的生物滞水池,可将雨水收集过滤,并通过生物处理,避免雨水污染直接流入河道,并可在旱季将收集的雨水利用,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的生物滞水池,包括底板、集水池、蓄水罐、溢流罐和雨水净化单元;集水池:所述集水池设在底板上表面的左侧;蓄水罐:所述蓄水罐设在底板上表面的右侧,所述蓄水罐下端侧面的进水口与集水池侧面底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的生物滞水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集水池(3)、蓄水罐(4)、溢流罐(5)和雨水净化单元(6);/n集水池(3):所述集水池(3)设在底板(1)上表面的左侧;/n蓄水罐(4):所述蓄水罐(4)设在底板(1)上表面的右侧,所述蓄水罐(4)下端侧面的进水口与集水池(3)侧面底部的出水口通过输水管(7)连接,所述输水管(7)上设有单向阀(8);/n溢流罐(5):所述溢流罐(5)设在底板(1)上表面的前侧,且溢流罐(5)上端侧面的进水口与蓄水罐(4)上端侧面的出水口通过溢流管(18)连接,所述溢流罐(5)下端侧面的出水口与回流管(10)的右端连接,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的生物滞水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集水池(3)、蓄水罐(4)、溢流罐(5)和雨水净化单元(6);
集水池(3):所述集水池(3)设在底板(1)上表面的左侧;
蓄水罐(4):所述蓄水罐(4)设在底板(1)上表面的右侧,所述蓄水罐(4)下端侧面的进水口与集水池(3)侧面底部的出水口通过输水管(7)连接,所述输水管(7)上设有单向阀(8);
溢流罐(5):所述溢流罐(5)设在底板(1)上表面的前侧,且溢流罐(5)上端侧面的进水口与蓄水罐(4)上端侧面的出水口通过溢流管(18)连接,所述溢流罐(5)下端侧面的出水口与回流管(10)的右端连接,所述回流管(10)的左端固定在集水池(3)的上端,所述回流管(10)上设有回流泵(9);
雨水净化单元(6):所述雨水净化单元(6)包括细沙层(61)、集水井(62)、土壤层(63)和活性炭层(64),所述活性炭层(64)设在集水池(3)内的底部,所述活性炭层(64)的上表面设有细沙层(61),所述细沙层(61)的上表面设有土壤层(63),所述集水井(62)设在集水池(3)内的中部,且集水井(62)的上端与土壤层(63)水平,所述集水井(62)的下端位于活性炭层(64)的上侧;
其中:还包括开关组(2),所述开关组(2)设在底板(1)上表面的前侧,且开关组(2)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开关组(2)的输出端与回流泵(9)的输入端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卓,施淼,闻澎,陈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贝伊萨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