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玻璃疏水的湿巾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74804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实现玻璃疏水的湿巾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方法,包括A湿巾和/或B湿巾,A湿巾上吸附有底涂溶液,B湿巾上吸附有纳米疏水溶液。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可实现玻璃疏水的湿巾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方法,采用A湿巾擦拭玻璃表面数次后,静置5‑30min至玻璃表面的溶液完全挥发,再采用B湿巾擦拭玻璃表面数次后,静置5‑30min至玻璃表面的溶液完全挥发后即可实现玻璃表面的疏水,步骤(1)可省略,直接进行步骤(2),通过2遍擦拭即可快速实现汽车玻璃的疏水自清洁,减少雨刮器的使用,便于携带和使用,擦拭步骤简单,效率高,可批量生产。

A kind of glass hydrophobic wipes and it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实现玻璃疏水的湿巾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玻璃疏水
,具体涉及一种可实现玻璃疏水的湿巾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稳步飞升,汽车的使用量呈指数型逐年增长,更加方便人们出行。为消除水珠或水滴对视线的影响,避免出现交通事故,每辆汽车在出厂时均会配套相应的雨刮器,可根据实际需求调节雨刮器的档位,去除雨天前挡风玻璃上的水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汽车的侧挡镜和后视镜上的水珠并不能通过雨刮器去除,直接影响开车人员的视线,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实现玻璃疏水的湿巾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实现玻璃疏水的湿巾,包括A湿巾和/或B湿巾,所述A湿巾上吸附有底涂溶液,所述B湿巾上吸附有纳米疏水溶液。进一步的,所述底涂溶液为水解硅烷溶液,所述纳米疏水溶液为改性聚硅氧烷溶液,聚硅氧烷的分子量为5000~15000。进一步的,所述A湿巾和B湿巾分别选自无纺布、棉布、棉纤维、超细纤维布中的一种。进一步的,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备底涂溶液按重量分数计,将3~7份的硅烷1加入100份的混合试剂中,制备质量分数为1~5%的硅烷溶液,随后依次加入0.01~10份质量分数为10%的低分子量有机酸和弱碱溶液,调节pH至4~5,40℃下水解4~12h,制得所述底涂溶液;步骤二、制备纳米疏水溶液>按重量分数计,将5~10份的聚硅氧烷溶解到100份的混合试剂中,加入0.001~0.1份路易斯酸催化剂,加入1~5份硅烷2,在室温下搅拌4~24h,得到所需纳米疏水溶液;步骤三、将步骤一制备的底涂溶液吸附至A湿巾上,将步骤二制备的纳米疏水溶液吸附至B湿巾上;步骤一和步骤二不分先后。进一步的,所述硅烷1为烯丙基三甲基硅烷、乙烯基三氯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硅烷2为四乙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六甲基二硅烷、三甲基溴硅烷、全氟十二烷基三氯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进一步的,所述低分子量有机酸为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草酸、乙酸、丙烯酸、丁烯酸、磺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进一步的,所述弱碱为氨水、二甲胺、三乙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进一步的,所述混合试剂为水和有机溶剂按1:1~1:50重量比组成的混合液,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异丙醇、乙酸乙酯、醋酸丁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进一步的,所述路易斯酸催化剂为氯化铝、氯化铁、三氟化硼、氯化锌、五氟化锑中的一种。进一步的,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用A湿巾擦拭汽车玻璃表面后,静置5~30min至玻璃表面的溶液完全挥发;步骤(2)、采用B湿巾擦拭汽车玻璃表面后,静置5~30min至玻璃表面的溶液完全挥发后即可实现汽车玻璃表面的疏水自清洁;步骤(1)可省略,直接进行步骤(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实现玻璃疏水的湿巾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方法,包括A湿巾和/或B湿巾,A湿巾上吸附有底涂溶液,B湿巾上吸附有纳米疏水溶液,采用A湿巾擦拭玻璃表面数次后,静置5~30min至玻璃表面的溶液完全挥发,再采用B湿巾擦拭玻璃表面数次后,静置5~30min至玻璃表面的溶液完全挥发后即可实现玻璃表面的疏水,步骤(1)可省略,直接进行步骤(2),通过2遍擦拭即可快速实现汽车玻璃的疏水自清洁,减少雨刮器的使用,便于携带和使用,擦拭步骤简单,效率高,可批量生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只是为了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除非另有说明,一般具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在以下实施例中,未详细描述的各种过程和方法是本领域中公知的常规方法。一种可实现玻璃疏水的湿巾,包括A湿巾和/或B湿巾,A湿巾上吸附有底涂溶液,B湿巾上吸附有纳米疏水溶液,底涂溶液为水解硅烷溶液,纳米疏水溶液为改性聚硅氧烷溶液,聚硅氧烷的分子量为5000~15000。A湿巾和B湿巾分别选自无纺布、棉布、棉纤维、超细纤维布中的一种。一种可实现玻璃疏水的湿巾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备底涂溶液按重量分数计,将3~7份的硅烷1加入100份的混合试剂中,制备质量分数为1~5%的硅烷溶液,随后依次加入0.01~10份质量分数为10%的低分子量有机酸和弱碱溶液,调节pH至4~5,40℃下水解4~12h,制得所述底涂溶液;步骤二、制备纳米疏水溶液按重量分数计,将5~10份的聚硅氧烷溶解到100份的混合试剂中,加入0.001~0.1份路易斯酸催化剂,加入1~5份硅烷2,在室温下搅拌4~24h,得到所需纳米疏水溶液;步骤三、将步骤一制备的底涂溶液吸附至A湿巾上,将步骤二制备的纳米疏水溶液吸附至B湿巾上;步骤一和步骤二不分先后。硅烷1为烯丙基三甲基硅烷、乙烯基三氯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硅烷2为四乙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六甲基二硅烷、三甲基溴硅烷、全氟十二烷基三氯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低分子量有机酸为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草酸、乙酸、丙烯酸、丁烯酸、磺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弱碱为氨水、二甲胺、三乙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混合试剂为水和有机溶剂按1:1~1:50重量比组成的混合液,有机溶剂为乙醇、异丙醇、乙酸乙酯、醋酸丁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路易斯酸催化剂为氯化铝、氯化铁、三氟化硼、氯化锌、五氟化锑中的一种。一种可实现玻璃疏水的湿巾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用A湿巾擦拭玻璃表面后,静置5~30min至玻璃表面的溶液完全挥发;步骤(2)、采用B湿巾擦拭玻璃表面后,静置5~30min至玻璃表面的溶液完全挥发后即可实现玻璃表面的疏水;步骤(1)可省略,直接进行步骤(2)。实施例1步骤1、制备混合试剂将水和乙醇按照1:50的重量比进行混合,得到混合试剂;步骤2、制备A湿巾将3g烯丙基三甲基硅烷加入100g步骤1制备的混合溶剂中,加入0.01g质量分数10%的低分子量有机酸乙酸作催化剂,加入低浓度氨水,调节pH=4,40℃下水解4h,得到底涂溶液,将其吸附至无纺布上,得到A湿巾;步骤3、制备B湿巾将5g聚硅氧烷溶解到100g步骤1制备的混合溶剂中,加入0.001g氯化锌,加入5g四乙氧基硅烷,在室温下搅拌24h,得到纳米疏水溶液,将其吸附至无纺布上,得到B湿巾。实施例2步骤1、制备混合试剂...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实现玻璃疏水的湿巾,其特征在于,包括A湿巾和/或B湿巾,所述A湿巾上吸附有底涂溶液,所述B湿巾上吸附有纳米疏水溶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玻璃疏水的湿巾,其特征在于,包括A湿巾和/或B湿巾,所述A湿巾上吸附有底涂溶液,所述B湿巾上吸附有纳米疏水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玻璃疏水的湿巾,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涂溶液为水解硅烷溶液,所述纳米疏水溶液为改性聚硅氧烷溶液,聚硅氧烷的分子量为5000~150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玻璃疏水的湿巾,其特征在于,所述A湿巾和B湿巾分别选自无纺布、棉布、棉纤维、超细纤维布中的一种。


4.一种可实现玻璃疏水的湿巾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底涂溶液
按重量分数计,将3~7份的硅烷1加入100份的混合试剂中,制备质量分数为1~5%的硅烷溶液,随后依次加入0.01~10份质量分数为10%的低分子量有机酸和弱碱溶液,调节pH至4~5,40℃下水解4~12h,制得所述底涂溶液;
步骤二、制备纳米疏水溶液
按重量分数计,将5~10份的聚硅氧烷溶解到100份的混合试剂中,加入0.001~0.1份路易斯酸催化剂,加入1~5份硅烷2,在室温下搅拌4~24h,得到所需纳米疏水溶液;
步骤三、将步骤一制备的底涂溶液吸附至A湿巾上,将步骤二制备的纳米疏水溶液吸附至B湿巾上;
步骤一和步骤二不分先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实现玻璃疏水的湿巾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1为烯丙基三甲基硅烷、乙烯基三氯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红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浩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