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氮掺杂类石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材料制备技术,尤其是一种氮掺杂类石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因具有优异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其主要组成部分是正极、负极、隔膜及电解液,其中负极材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从锂离子电池实现商业化到现在,石墨是最成熟和应用最广的负极材料。石墨具有六元环碳网层状结构,碳碳之间是SP2杂化的,层层之间是分子作用力连接。石墨负极材料的比容量较低,最大理论容量为372mAh/g,而且存在首次不可逆容量大的缺点,导致其可逆比容量仅260mAh/g,不可逆比容量在100mAh/g以上。因此,石墨负极材料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高容量的锂离子电池的要求。当前,研究者们主要采用表面处理、表面包覆和元素掺杂等方法对石墨负极进行改性研究,以改善其自身结构缺点,提升电池的性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08706578A公开了一种氮掺杂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容器,该方案将石墨烯和氮源的混合物进行球磨;将所述球磨得到的产物进行煅烧,得到所述氮掺杂石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氮掺杂类石墨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掺杂类石墨材料包含碳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其中,氮原子数量与碳原子数量比为2.5%至5.0%,所述氮掺杂类石墨材料为类石墨结构,部分氮原子与碳原子形成石墨型氮、吡啶型氮和吡咯型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氮掺杂类石墨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掺杂类石墨材料包含碳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其中,氮原子数量与碳原子数量比为2.5%至5.0%,所述氮掺杂类石墨材料为类石墨结构,部分氮原子与碳原子形成石墨型氮、吡啶型氮和吡咯型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氮掺杂类石墨材料,其特征在于:吡啶型氮和吡咯型氮的原子数量占氮原子数量的65%至85%;
任选的,氮原子数量与碳原子数量比为3.8%至4.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氮掺杂类石墨材料,其特征在于:氧原子数量与碳原子数量比为2.0%至4.0%;
任选的,吡啶型氮和吡咯型氮的原子数量占氮原子数量的72%至84%。
4.一种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氮掺杂类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将非石墨碳源原料、氮源原料和去离子水混合成溶液;其中,所述的碳源原料和氮源原料为分析纯规格,所述的去离子水用量为刚好溶解碳源原料和氮源原料即可;
步骤S20,将混合好的溶液放入加热设备中进行低温加热,反应形成含氮前驱体;其中,所述低温加热的温度为160℃至280℃;
步骤S30,将含氮前驱体放入气氛加热炉中进行高温还原煅烧处理,形成氮掺杂类石墨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氮掺杂类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中,所述的非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思勇,谢建德,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量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