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使用便利性的纱线筒支撑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4445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提高使用便利性的纱线筒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架、转轴、顶部下压组件和阻尼塞,顶部下压组件包括下压筒、内螺纹筒、弹簧A、支撑板和支撑环,转轴的侧壁的顶部设置有螺纹,转轴的顶部依次活动贯穿支撑环、下压筒以及弹簧A后与内螺纹筒螺纹连接,支撑板套接在转轴上;在支撑环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在安装孔中均设置有弹性组件,弹性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弹簧B和顶杆,弹簧B的两端分别与顶杆的一端以及安装孔的孔底连接,顶杆的另一端穿出安装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化了其应用于纱线筒的安装和拆卸步骤,且内、外均对纱线筒进行支撑固定,纺织纱线筒单侧受力导致其侧壁受损的情况出现。

Yarn drum support assembly for convenient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高使用便利性的纱线筒支撑组件
本技术涉及纺织领域,具体涉及提高使用便利性的纱线筒支撑组件。
技术介绍
纱线筒是由纱线卷绕在筒管上后形成,使用时纱线拉动筒管转动从而进行出线。现在的纱线筒在使用时直接将筒管插在立杆上,出线时纱线带动筒管绕着立杆转动。由于立杆与筒管之间存在间隙,筒管在转动时会发生径向上的抖动,筒管的转动速度越大其抖动的幅度也就越大,另外筒管还会沿着立杆在轴向上上下跳动,若筒管的径向抖动幅度或者轴向跳动幅度过大,都可能造成断线;此外筒管与立杆之间摩擦较大,会产生出线不顺的现象。现有技术CB207876982U公开了一种纺织纱线筒安装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支撑架1、竖直设置在支撑架1上的转轴2、位于转轴2上的顶部下压组件和底部支撑组件,下部支撑组件为阻尼塞20,顶部下压组件包括转动块14及压紧板15,转轴2顶部的螺纹段穿过压紧板、转动块并露于转动块外,螺纹段与压紧板之间间隙配合,螺纹段与转动块之间螺纹连接,转动块内环绕螺纹段设有呈圆环形的弹簧腔16,弹簧腔内设有弹簧17及伸缩限位环18,弹簧的上端与弹簧腔固定连接,弹簧的下端与伸缩限位环固定连接,压紧板上表面与弹簧腔的对应位置处设有凸出于伸缩块表面的连接凸环19,所述连接凸环的上端边缘位于弹簧腔内与伸缩限位环固定连接,伸缩块与筒管顶端端面压接。这种顶部下压组件中,由于纱线筒的高度为一人高,此方案对应的转动块的外径极大,为400mm左右,徒手旋转转动块14操作非常麻烦,增加了安装纱线筒或者更换纱线筒的麻烦,不利于实际生产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提高使用便利性的纱线筒支撑组件,解决了现有的安装结构的转动块顶部下压组件外径极大,徒手旋转转动块操作非常麻烦,增加了安装纱线筒或者更换纱线筒的麻烦,不利于实际生产使用。本技术所设计的顶部下压组件,将与转轴螺纹连接以及安装弹簧的结构分离开来,以使螺纹连接部件仅起到螺纹连接、下压弹簧的作用,继而减小了螺纹连接部件的径向尺寸,便于将其旋紧在转轴上,提高了支撑组件使用的便利性以及更换纱线筒的快速性。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提高使用便利性的纱线筒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架、竖直设置在支撑架上的转轴、位于转轴上的顶部下压组件和阻尼塞,所述顶部下压组件包括轴线彼此重合的下压筒、内螺纹筒、弹簧A、支撑板和支撑环,所述转轴的侧壁的顶部设置有螺纹,转轴的顶部依次活动贯穿支撑环、下压筒以及弹簧A后与内螺纹筒螺纹连接,且下压筒的开口端朝下,所述支撑板套接在转轴上,且支撑环的底端与支撑板的顶端接触,所述弹簧A的两端分别与下压筒的筒底以及内螺纹筒的底端接触;在支撑环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轴线与转轴的轴线正相交,在安装孔中均设置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弹簧B和顶杆,所述弹簧B的两端分别与顶杆的一端以及安装孔的孔底连接,所述顶杆的另一端穿出安装孔。弹簧B处于原态时,顶杆穿出安装孔的一端距离转轴的距离大于筒管内壁上小径端的半径。使用时,松懈内螺纹筒,接着依次将弹簧A和下压筒取下,接着将筒管套设在转轴上,且筒管的大径段与阻尼塞过盈配合,顶杆与筒管内壁接触,且弹簧B处于压缩状态,接着依次将下压筒、弹簧A套设在转轴上,然后将内螺纹筒与转轴的顶部螺纹连接,并旋紧内螺纹筒,直至弹簧A被压缩,同时下压筒的开口端压紧在筒管的外壁上,以实现筒管的轴向固定,防止筒管轴向跳动。通过上述方案,将与转轴螺纹连接以及安装弹簧的结构分离开来,以使螺纹连接部件仅起到螺纹连接、下压弹簧的作用,继而减小了螺纹连接部件的径向尺寸,便于将其旋紧在转轴上,提高了支撑组件使用的便利性以及更换纱线筒的快速性。优选地,内螺纹筒的外部结构为正六棱柱,以便于通过扭力扳手进行内螺纹筒的拆卸和安装。同时,下压筒对筒管外壁施压,而顶杆对筒管内部施压,以使本技术对筒管内壁、外壁均同时作用,防止纱线筒单侧受力导致其侧壁受损的情况出现。当需要更换筒管时,先松懈内螺纹筒,接着取下弹簧A和下压筒,然后再上提筒管上提时,需要克服伸缩杆与筒管内壁接触部位的摩擦力、筒管重力以及阻尼塞与筒管之间的摩擦力。综上,本技术简化了其应用于纱线筒的安装和拆卸步骤,且内、外均对纱线筒进行支撑固定,纺织纱线筒单侧受力导致其侧壁受损的情况出现。1.本技术提高使用便利性的纱线筒支撑组件,将与转轴螺纹连接以及安装弹簧的结构分离开来,以使螺纹连接部件仅起到螺纹连接、下压弹簧的作用,继而减小了螺纹连接部件的径向尺寸,便于将其旋紧在转轴上,提高了支撑组件使用的便利性以及更换纱线筒的快速性;2.本技术提高使用便利性的纱线筒支撑组件,下压筒对筒管外壁施压,而顶杆对筒管内部施压,以使本技术对筒管内壁、外壁均同时作用,防止纱线筒单侧受力导致其侧壁受损的情况出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本说明书附图中的各个部件的比例关系不代表实际选材设计时的比例关系,其仅仅为结构或者位置的示意图,其中: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顶部下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支撑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号说明:1-支撑架,2-转轴,3-下压筒,4-内螺纹筒,5-弹簧A,6-支撑板,7-支撑环,8-安装孔,9-弹簧B,10-顶杆,11-接触球,12-圆锥面,13-压板,14-转动块,15-压紧板,16-弹簧腔,17-弹簧,18-限位环,19-连接凸环,20-阻尼塞,23-顶紧球。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提高使用便利性的纱线筒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架1、竖直设置在支撑架1上的转轴2、位于转轴2上的顶部下压组件和阻尼塞20,所述顶部下压组件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提高使用便利性的纱线筒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架(1)、竖直设置在支撑架(1)上的转轴(2)、位于转轴(2)上的顶部下压组件和阻尼塞(20),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下压组件包括轴线彼此重合的下压筒(3)、内螺纹筒(4)、弹簧A(5)、支撑板(6)和支撑环(7),所述转轴(2)的侧壁的顶部设置有螺纹,转轴(2)的顶部依次活动贯穿支撑环(7)、下压筒(3)以及弹簧A(5)后与内螺纹筒(4)螺纹连接,且下压筒(3)的开口端朝下,所述支撑板(6)套接在转轴(2)上,且支撑环(7)的底端与支撑板(6)的顶端接触,所述弹簧A(5)的两端分别与下压筒(3)的筒底以及内螺纹筒(4)的底端接触;/n在支撑环(7)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8),所述安装孔(8)的轴线与转轴(2)的轴线正相交,在安装孔(8)中均设置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弹簧B(9)和顶杆(10),所述弹簧B(9)的两端分别与顶杆(10)的一端以及安装孔(8)的孔底连接,所述顶杆(10)的另一端穿出安装孔(8)。/n

【技术特征摘要】
1.提高使用便利性的纱线筒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架(1)、竖直设置在支撑架(1)上的转轴(2)、位于转轴(2)上的顶部下压组件和阻尼塞(20),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下压组件包括轴线彼此重合的下压筒(3)、内螺纹筒(4)、弹簧A(5)、支撑板(6)和支撑环(7),所述转轴(2)的侧壁的顶部设置有螺纹,转轴(2)的顶部依次活动贯穿支撑环(7)、下压筒(3)以及弹簧A(5)后与内螺纹筒(4)螺纹连接,且下压筒(3)的开口端朝下,所述支撑板(6)套接在转轴(2)上,且支撑环(7)的底端与支撑板(6)的顶端接触,所述弹簧A(5)的两端分别与下压筒(3)的筒底以及内螺纹筒(4)的底端接触;
在支撑环(7)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8),所述安装孔(8)的轴线与转轴(2)的轴线正相交,在安装孔(8)中均设置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弹簧B(9)和顶杆(10),所述弹簧B(9)的两端分别与顶杆(10)的一端以及安装孔(8)的孔底连接,所述顶杆(10)的另一端穿出安装孔(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腾蛟
申请(专利权)人:广元龙祥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