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带贴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44419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胶带贴合机,其通过对胶带原料与基材进行快速贴合,节省人工贴合的体力和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成本,同时胶带原料与基材的对齐程度较高,贴合后的胶带成卷时,卷轴紧实程度较高,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包括动力轴、卷筒、两组挤压轴、两组挤压轮、两组导向轴、两组导向轮、基材转动轴、基材转动轮、基材卷和转盘,动力轴的后端与外界动力装置连接,卷筒的中部设置有前后贯穿的第一通孔,卷筒通过第一通孔套装在动力轴外壁上,卷筒与动力轴可同步转动。

A tape laminat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胶带贴合机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胶带贴合机。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胶带在成卷过程中,胶带原料需要与基材进行贴合,原有的贴合方式主要为人工将基材的伸出部分与胶带原料的伸出部分对齐并贴合,然后将贴合后胶带卷绕在卷筒上,人工贴合需要消耗较大体力和时间,生产效率较低,成本消耗较高,同时人工操作时,基材与胶带原料的对齐程度较低,贴合后的胶带成卷时,卷轴较松散,导致实用性和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通过对胶带原料与基材进行快速贴合,节省人工贴合的体力和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成本,同时胶带原料与基材的对齐程度较高,贴合后的胶带成卷时,卷轴紧实程度较高,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的胶带贴合机。本技术的一种胶带贴合机,包括动力轴、卷筒、两组挤压轴、两组挤压轮、两组导向轴、两组导向轮、基材转动轴、基材转动轮、基材卷和转盘,动力轴的后端与外界动力装置连接,卷筒的中部设置有前后贯穿的第一通孔,卷筒通过第一通孔套装在动力轴外壁上,卷筒与动力轴可同步转动,两组挤压轴均位于动力轴的左方,两组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胶带贴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轴(1)、卷筒(2)、两组挤压轴(3)、两组挤压轮(4)、两组导向轴(5)、两组导向轮(6)、基材转动轴(7)、基材转动轮(8)、基材卷(9)和转盘(10),动力轴(1)的后端与外界动力装置连接,卷筒(2)的中部设置有前后贯穿的第一通孔,卷筒(2)通过第一通孔套装在动力轴(1)外壁上,卷筒(2)与动力轴(1)可同步转动,两组挤压轴(3)均位于动力轴(1)的左方,两组挤压轮(4)的中部均设置有前后贯穿的第二通孔,两组挤压轮(4)分别通过两组第二通孔分别套装在两组挤压轴(3)外壁上,两组挤压轴(3)分别与两组挤压轮(4)可转动连接,两组挤压轮(4)的内端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带贴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轴(1)、卷筒(2)、两组挤压轴(3)、两组挤压轮(4)、两组导向轴(5)、两组导向轮(6)、基材转动轴(7)、基材转动轮(8)、基材卷(9)和转盘(10),动力轴(1)的后端与外界动力装置连接,卷筒(2)的中部设置有前后贯穿的第一通孔,卷筒(2)通过第一通孔套装在动力轴(1)外壁上,卷筒(2)与动力轴(1)可同步转动,两组挤压轴(3)均位于动力轴(1)的左方,两组挤压轮(4)的中部均设置有前后贯穿的第二通孔,两组挤压轮(4)分别通过两组第二通孔分别套装在两组挤压轴(3)外壁上,两组挤压轴(3)分别与两组挤压轮(4)可转动连接,两组挤压轮(4)的内端接触,两组导向轴(5)均位于挤压轴(3)的左方,两组导向轮(6)的中部均设置有前后贯穿的第三通孔,两组导向轮(6)分别通过两组第三通孔分别套装在两组导向轴(5)外壁上,两组导向轴(5)分别与两组导向轮(6)可转动连接,两组导向轮(6)的内端之间存在缝隙,基材转动轴(7)位于上侧导向轴(5)的左上方,基材转动轮(8)的中部设置有前后贯穿的第四通孔,基材转动轮(8)通过第四通孔套装在基材转动轴(7)的外壁上,基材转动轮(8)与基材转动轴(7)可转动连接,基材卷(9)通过基材卷(9)内孔套装在基材转动轮(8)的外壁上,转盘(10)位于下侧导向轴(5)的左下方,转盘(10)的前端均匀可转动设置有四组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包括胶带转轴(11),胶带转轴(11)的后端与转盘(10)的前端可转动连接,胶带转轴(11)的外壁设置有胶带原料卷(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带贴合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裁剪装置,裁剪装置位于基材卷(9)与转盘(10)之间的右侧,裁剪装置包括控制开关(13)、伸缩装置(14)、上切断刀(15)和下切断刀(16),控制开关(13)的右端与伸缩装置(14)的左端连接,上切断刀(15)的底端通过伸缩装置(14)的顶端深入至伸缩装置(14)的内部,下切断刀(16)的顶端通过伸缩装置(14)的底端伸入至伸缩装置(14)的内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胶带贴合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长度测量箱(17)、数据采集器(18)和信号发生器(19),长度测量箱(17)位于上侧挤压轮(4)的上方,长度测量箱(17)的底端前侧与数据采集器(18)的顶端接触,信号发生器(19)的后端与上侧挤压轮(4)的前端上侧连接,数据采集器(18)的底端与信号发生器(19)的顶端位置对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匡燕良匡盛栋江祥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云裳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