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动力学模型的电梯曳引减振系统、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气设备
,具体为一种基于动力学模型的电梯曳引减振系统、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电梯按照运行速度分为低速梯(V<1m/s)、中速梯(1.0m/s≤V≤1.75m/s)、高速梯(2.0m/s≤V≤4m/s)、超高速电梯(V≥5m/s),超高速电梯一般都用于超高层建筑,楼层的高度动辄在二三百米以上,电梯的速度一般都在4m/s以上,电梯的载重量一般也较大。电梯轿厢在封闭的井道内高速运行,气压的急剧变化和气流的扰动很容易造成电梯运行不稳,反应到电梯曳引机处就是曳引机的振动,由于超高速电梯的曳引机的运行线速度很高,加上电梯负载较大很容易造成振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动力学模型的电梯曳引减振系统、装置及方法,用于解决现有的超高速电梯的曳引机的运行线速度很高,加上电梯负载较大很容易造成振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动力学模型的电梯曳引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异常检测装置,所述异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动力学模型的电梯曳引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异常检测装置,所述异常检测装置包括:/n加速度传感器,检测所述电梯轿厢的加速度并相应输出第一加速度信号;/n接触判定部,根据由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第一加速度信号,进行判定摩擦滑动部件与引导杆有无接触的接触判定,并且在进行依照电流模式的线圈电流的控制的同时反复执行所述接触判定,由此估计流过所述线圈的无负载接触时的接触电流估计值;/n磁隙估计部,以流过所述线圈的吸引开始时的吸引开始电流、所述线圈电流未流过所述线圈的状态下的磁隙和由所述接触判定部估计出的所述接触电流估计值为输入,计算所述摩擦滑动部件与所述引导杆接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动力学模型的电梯曳引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异常检测装置,所述异常检测装置包括:
加速度传感器,检测所述电梯轿厢的加速度并相应输出第一加速度信号;
接触判定部,根据由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第一加速度信号,进行判定摩擦滑动部件与引导杆有无接触的接触判定,并且在进行依照电流模式的线圈电流的控制的同时反复执行所述接触判定,由此估计流过所述线圈的无负载接触时的接触电流估计值;
磁隙估计部,以流过所述线圈的吸引开始时的吸引开始电流、所述线圈电流未流过所述线圈的状态下的磁隙和由所述接触判定部估计出的所述接触电流估计值为输入,计算所述摩擦滑动部件与所述引导杆接触时的磁隙估计值;
异常检测部,其根据由所述磁隙估计部估计出的所述接触时的磁隙估计值来检测所述异常状态并发送异常状态信号。
减振控制装置,分别电连接所述异常检测装置和振动调节装置,用于接收异常检测装置发出的异常状态信号并通过发送电流调节信号控制振动调节装置对所述电梯轿厢进行减振。
振动调节装置,包括第一伺服电机、滑台和弹簧,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滑台连接,所述滑台通过所述弹簧与所述导靴滚轮连接;
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在所述电流调节信号的作用下移动所述滑台,所述滑台通过所述弹簧推动所述导靴滚轮沿所述振动方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动力学模型的电梯曳引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可调振动单元与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与若干所述可调振动单元匹配设置,所述第二伺服电机与所述振动调节装置电连接,用于接收到所述减振控制装置输出的驱动信号时,驱动若干所述可调振动单元起振,抵消所述电梯轿厢产生的异常振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动力学模型的电梯曳引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振动单元包括可调式液压阻尼器或可调式气压阻尼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动力学模型的电梯曳引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