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堆垛用缓震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4330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陶瓷堆垛用缓震底座。涉及陶瓷运输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包括底座、承载板、盖板和瓷器,底座上竖直设有若干个立柱;承载板通过设有的套管套接在对应的立柱上,承载板中间设有减震垫,并于减震垫的周侧开有若干个通孔一,若干个瓷器放置于减震垫上,瓷器与立柱之间的间隙放置有减震条;盖板通过设有的套孔套接在对应的立柱上,盖板的一侧设有压紧瓷器的压片,同时压片的周侧设有与通孔一相对应的通孔二,承载板与盖板之间通过穿过通孔一和通孔二的扎带进行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固定在底座上的立柱构成框架结构,限定放置于立柱之间的瓷器的晃动。

A cushioning base for ceramic stack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陶瓷堆垛用缓震底座
本专利技术属于陶瓷运输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陶瓷堆垛用缓震底座。
技术介绍
陶瓷在生活和生产中运用的十分广泛,广泛的需求使得陶瓷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陶瓷属于易碎品,陶瓷在运输中如何避免碰撞,是保持陶瓷完好功能的重要因素。在运输是需要对其进行额外的包装和保护,传统的包装设备均是在瓷器的四周填充足量的减震材料,如泡沫、纸屑、木屑等,并通过填充料与盒体之间的过盈配合使瓷器在盒体内固定位置,填充的过程繁琐。现有技术中,陶瓷运输上通常使用木框架加木质托盘捆绑后进行运输,此种方法虽设置简单,无法保证木框架与托盘的滑动,在木框架受到冲击力时,木框架向一侧滑动最终导致木框架挤压,从而加重木框架与陶瓷之间的碰撞,造成陶瓷破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瓷堆垛用缓震底座,通过固定在底座上的立柱构成框架结构,限定放置于立柱之间的瓷器的晃动,另外瓷器的承载板和盖板与瓷器接触的一侧均设有减震材料,吸收运输过程中的震动,保证瓷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破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陶瓷堆垛用缓震底座,包括底座、承载板、盖板和瓷器,所述底座上竖直设有若干个立柱;所述承载板通过设有的套管套接在对应的立柱上,承载板中间设有减震垫,并于减震垫的周侧开有若干个通孔一,若干个所述瓷器放置于减震垫上,瓷器与立柱之间的间隙放置有减震条;所述盖板通过设有的套孔套接在对应的立柱上,盖板的一侧设有压紧瓷器的压片,同时压片的周侧设有与通孔一相对应的通孔二,承载板与盖板之间通过穿过通孔一和通孔二的扎带进行固定。进一步地,所述所述底座上阵列有若干螺孔,立柱一端设有与螺孔配合安装的螺头。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板的周侧均布有四个套管,承载板为长方形或正方形。进一步地,所述立柱的外侧面上设有螺纹,同时立柱通过啮合螺母对盖板进行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垫中间设有锥形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减震条的一侧边设有与立柱相配合的弧形槽,安装的减震条至少设有两个,并呈相对分布。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板与底座之间设有弹簧,弹簧套接在套管外侧。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固定在底座上的立柱构成框架结构,限定放置于立柱之间的瓷器的晃动,另外瓷器的承载板和盖板与瓷器接触的一侧均设有减震材料,吸收运输过程中的震动,保证瓷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破碎。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的立柱结构安装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承载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盖板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底座,2-立柱,201-螺头,3-承载板,301-套管,302-减震垫,303-通孔一,4-盖板,401-压片,402-套孔,403-通孔二,5-瓷器,6-减震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陶瓷堆垛用缓震底座,包括底座1、承载板3、盖板4和瓷器5,底座1上竖直设有若干个立柱2;每四个立柱2为一组,每组立柱上套接有一个承载板3,每组立柱呈正方形或长方形分布;承载板3的周侧均布有四个套管301,承载板3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承载板3通过设有的套管301套接在对应的立柱2上,底座1上阵列有若干螺孔,立柱2一端设有与螺孔配合安装的螺头201,承载板3与底座1之间设有弹簧,弹簧套接在套管301外侧,吸收运输过程中的震动,承载板3中间设有减震垫302,并于减震垫302的周侧开有若干个通孔一303,若干个瓷器5放置于减震垫302上,瓷器5与立柱2之间的间隙放置有减震条6;减震垫302中间设有锥形面结构,便于贴合瓷器的底面;减震条6的一侧边设有与立柱2相配合的弧形槽,安装的减震条6至少设有两个,并呈相对分布;便于限定立柱2中间放置的瓷器的晃动;盖板4通过设有的套孔402套接在对应的立柱2上,盖板4的一侧设有压紧瓷器5的压片5,同时压片401的周侧设有与通孔一303相对应的通孔二403,承载板3与盖板4之间通过穿过通孔一303和通孔二403的扎带进行固定,同时立柱2的外侧面上设有螺纹,同时立柱2通过啮合螺母对盖板4进行固定。其中,减震垫302、压片401和减震条6均采用硬质海绵制成。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专利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陶瓷堆垛用缓震底座,包括底座(1)、承载板(3)、盖板(4)和瓷器(5),其特征在于:/n所述底座(1)上竖直设有若干个立柱(2);/n所述承载板(3)通过设有的套管(301)套接在对应的立柱(2)上,承载板(3)中间设有减震垫(302),并于减震垫(302)的周侧开有若干个通孔一(303),若干个所述瓷器(5)放置于减震垫(302)上,瓷器(5)与立柱(2)之间的间隙放置有减震条(6);/n所述盖板(4)通过设有的套孔(402)套接在对应的立柱(2)上,盖板(4)的一侧设有压紧瓷器(5)的压片(401),同时压片(5)的周侧设有与通孔一(303)相对应的通孔二(403),承载板(3)与盖板(4)之间通过穿过通孔一(303)和通孔二(403)的扎带进行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陶瓷堆垛用缓震底座,包括底座(1)、承载板(3)、盖板(4)和瓷器(5),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1)上竖直设有若干个立柱(2);
所述承载板(3)通过设有的套管(301)套接在对应的立柱(2)上,承载板(3)中间设有减震垫(302),并于减震垫(302)的周侧开有若干个通孔一(303),若干个所述瓷器(5)放置于减震垫(302)上,瓷器(5)与立柱(2)之间的间隙放置有减震条(6);
所述盖板(4)通过设有的套孔(402)套接在对应的立柱(2)上,盖板(4)的一侧设有压紧瓷器(5)的压片(401),同时压片(5)的周侧设有与通孔一(303)相对应的通孔二(403),承载板(3)与盖板(4)之间通过穿过通孔一(303)和通孔二(403)的扎带进行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堆垛用缓震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底座(1)上阵列有若干螺孔,立柱(2)一端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翌博邢淑芹孙文文
申请(专利权)人:界首市伟盛古窑彩陶制作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