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形瓶自动进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4328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异形瓶自动进瓶装置,属于饮品加工机械技术领域,该异形瓶自动进瓶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输送螺杆、辅助板、上挡板和输送转盘;所述第一输送带的输出端设有第二输送带,所述输送螺杆和辅助板沿第二输送带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于第二输送带的两侧,所述上挡板设置于第二输送带的上方,所述输送转盘设置于输送螺杆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输送带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弧形凹槽;所述输送转盘的外周均匀设有多个半圆形缺口。该异形瓶自动进瓶装置,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自动化程度高,传输过程中稳定性高,适合各类规模的企业配备使用,有效提升了异形瓶自动进瓶的效率,减少了人力成本,也避免了人工作业造成的污染。

An automatic bottle feeding device for special shaped bott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异形瓶自动进瓶装置
本技术属于饮品加工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异形瓶自动进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市场上饮品种类的不断增加,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厂家不仅从饮品的配方着手,还要设计更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外包装。市面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异形瓶灌装的饮品。较为常见的是一种类似酒坛的上宽下窄的异形瓶,这类异形瓶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形状特殊,相较于传统的圆柱瓶更难在生产线上运输。目前虽然出现了使用取托机配合机械手进行异形瓶进瓶的装置,但是针对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前期无法投入较大的资金去购买这类输送设备,而人工配合传输、进瓶的方法又会导致效率较低的问题,且当异形瓶为玻璃材质时,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运行稳定的异形瓶自动进瓶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异形瓶自动进瓶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输送螺杆、辅助板、上挡板和输送转盘;所述第一输送带的输出端设有第二输送带,所述输送螺杆和辅助板沿第二输送带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于第二输送带的两侧,所述上挡板设置于第二输送带的上方,所述输送转盘设置于输送螺杆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输送带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弧形凹槽;所述输送转盘的外周均匀设有多个半圆形缺口。其中,所述辅助板朝向输送螺杆的一侧设有条状凸起。其中,上述的异形瓶自动进瓶装置,还包括弧形挡板,所述弧形挡板设置于输送转盘的外周。其中,所述输送转盘包括上底盘和下底盘,所述上底盘和下底盘同轴设置,所述上底盘的直径小于下底盘的直径,所述上底盘的外周均匀设有多个半圆形缺口。其中,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两侧分别设有侧挡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异形瓶自动进瓶装置,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自动化程度高,适合各类规模的企业配备使用,传输过程中,设置两个输送带,能够通过调节第一输送带的启停和速度,来控制和调节送瓶速度,同时不影响第二输送带的正常使用,利用输送螺杆的螺杆结构配合辅助板和上挡板,有效对异形瓶起到了限位作用,避免了异形瓶从传输线上脱离,在配合输送转盘可将异形瓶均匀、平稳的输送至下一道作业流水线上,如清洗、消毒、灌装、封口、贴标等,有效提升了异形瓶自动进瓶的效率,减少了人力成本,也避免了人工作业造成的污染。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异形瓶自动进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异形瓶自动进瓶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第一输送带;11、侧挡板;2、第二输送带;3、输送螺杆;4、辅助板;5、上挡板;6、输送转盘;61、半圆形缺口;7、弧形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设置能够与输送螺杆相配合的辅助板和上挡板,在辅助板上设置与瓶身弧度一致的弧形凹槽,进而进行异形瓶的自动进瓶。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其中,图2中未显示第一输送带,本技术的一种异形瓶自动进瓶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带1、第二输送带2、输送螺杆3、辅助板4、上挡板5和输送转盘6;所述第一输送带1的输出端设有第二输送带2,所述输送螺杆3和辅助板4沿第二输送带2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于第二输送带2的两侧,所述上挡板5设置于第二输送带2的上方,所述输送转盘6设置于输送螺杆3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输送带2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的弧度与异形瓶瓶身由上至下的弧度相同;所述输送转盘6的外周均匀设有多个半圆形缺口61,所述缺口的直径与异形瓶最宽处的直径形同。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将待传输的异形瓶放置于第一输送带1上,异形瓶被逐个传送至第二输送带2上,进入第二输送带2的异形瓶的瓶身分别与输送螺杆3和辅助板4接触,在输送螺杆3的转动下,和第二输送带2的辅助下,异形瓶被逐渐向第二输送带2的末端传输,此时上挡板5可避免输送螺杆3传输中部分异形瓶结构不同,出现升高脱出的问题,有效对异形瓶进行限位,异形瓶被传送至输送螺杆3的输出端,然后落入到输送转盘6上,异形瓶卡在输送转盘6的弧形凹槽内,异形瓶随着输送转盘6的转动,向下一道工序逐一传送。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异形瓶自动进瓶装置,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自动化程度高,适合各类规模的企业配备使用,传输过程中,设置两个输送带,能够通过调节第一输送带的启停和速度,来控制和调节送瓶速度,同时不影响第二输送带的正常使用,利用输送螺杆的螺杆结构配合辅助板和上挡板,有效对异形瓶起到了限位作用,避免了异形瓶从传输线上脱离,在配合输送转盘可将异形瓶均匀、平稳的输送至下一道作业流水线上,如清洗、消毒、灌装、封口、贴标等,有效提升了异形瓶自动进瓶的效率,减少了人力成本,也避免了人工作业造成的污染。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送带1的长度小于输送螺杆3的的长度。从上述描述可知,由于输送带对异形瓶传送过程中稳定性较低,第一输送带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按照一定速率将异形瓶传输至输送螺杆的输入端。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板4朝向输送螺杆3的一侧设有条状凸起。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条状凸起,可配合部分瓶身上有螺纹的异形瓶的纹路,条状凸起随着瓶身的传输,嵌入异形瓶的纹路中,能够进一步提高异形瓶瓶身与第二输送带和输送螺杆的匹配度,进而提升传输的稳定性。进一步的,还包括弧形挡板7,所述弧形挡板7设置于输送转盘6的外周。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弧形挡板,可避免在输送转盘传送异形瓶时,在转速较高的情况下,由于离心力作用,将异形瓶从输送转盘中甩出,起到了有效地限位作用。进一步的,所述输送转盘6包括上底盘和下底盘,所述上底盘和下底盘同轴设置,所述上底盘的直径小于下底盘的直径,所述上底盘的外周均匀设有多个半圆形缺口61。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上、下底盘,使下底盘起传输作用,上底盘起到限位作用,进一步减小了传输过程中异形瓶底部与传输装置的摩擦力,提升了传输过程的流畅性和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送带1的两侧分别设有侧挡板11。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侧挡板,可避免部分高度较高的异形瓶在输送过程中倾倒,提升了传输过程的稳定性。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为:一种异形瓶自动进瓶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带1、第二输送带2、输送螺杆3、辅助板4、上挡板5和输送转盘6;所述第一输送带1的输出端设有第二输送带2,所述输送螺杆3和辅助板4沿第二输送带2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于第二输送带2的两侧,所述上挡板5设置于第二输送带2的上方,所述输送转盘6设置于输送螺杆3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输送带2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的弧度与异形瓶瓶身由上至下的弧度相同;所述输送转盘6的外周均匀设有多个半圆形缺口61,所述缺口的直径与异形瓶最宽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异形瓶自动进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输送螺杆、辅助板、上挡板和输送转盘;/n所述第一输送带的输出端设有第二输送带,所述输送螺杆和辅助板沿第二输送带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于第二输送带的两侧,所述上挡板设置于第二输送带的上方,所述输送转盘设置于输送螺杆的输出端;/n所述第二输送带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弧形凹槽;所述输送转盘的外周均匀设有多个半圆形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形瓶自动进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输送螺杆、辅助板、上挡板和输送转盘;
所述第一输送带的输出端设有第二输送带,所述输送螺杆和辅助板沿第二输送带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于第二输送带的两侧,所述上挡板设置于第二输送带的上方,所述输送转盘设置于输送螺杆的输出端;
所述第二输送带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弧形凹槽;所述输送转盘的外周均匀设有多个半圆形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瓶自动进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板朝向输送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向前吴文彪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小密酒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