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打火机的压电陶瓷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4316 阅读:2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子打火机的压电陶瓷总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外套、内套、复位弹簧、冲击弹簧、击锤、锤头、压电晶体、方砧组成,内套下部套入外套内腔并顶紧击锤,外套、击锤之间设有旋转导向结构,且内套设有相对称的通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采用调整优化零件排列位置的措施,减少了电线、铜针等多个零件,同时省去了注胶和干燥等工艺步骤,使结构更加简单、合理,组装方便快捷,大大降低其生产成本和价格。(*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打火机的压电陶瓷总成,属于日用品的改进。目前,市面上出售的电子打火机的压电陶瓷总成一般由外壳、内套、复位簧、冲击簧、击锤、锤头、铜针、铜垫片、铜砧及电线、两个压电陶瓷晶体组成,由于压电陶瓷晶体产生的高压电荷必须通过铜针、铜垫片、电线等来传导电压以形成两电极,从而产生火花,并点燃打火机,故结构比较复杂,使用零件多、组装烦琐、工艺流程多,在零件组装完毕需通过注胶及干燥等工艺步骤来固定零件之间的位置和使有关零件之间相互绝缘,造成人力和物力上的浪费,增大了其生产成本。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工艺流程减少、组装方便,且能节能省时、降低生产成本的电子打火机的压电陶瓷总成。本技术由外套、内套、复位弹簧、冲击弹簧、击锤、锤头、压电晶体、方砧组成,其中复位弹簧、冲击弹簧、击锤设置在外套内腔,锤头、压电晶体、方砧依次安装套置在内套上部空腔中,内套下部套入外套内腔并顶紧击锤,复位弹簧上端顶紧内套底部,冲击弹簧上端顶紧锤头底部,外套、击锤之间设有旋转导向结构,且内套下段设有相对称的通槽。本技术由于采用调整优化零件排列位置的措施,充分利用基本构造零件传导电压形成两电极,减少了电线、铜针等多个零件,同时省去了注胶和干燥等工艺步骤,使其结构更加简单,组装方便快捷,节约人力和物力,大大降低其生产成本和价格。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和原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外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击锤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B-B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内套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仰视示意图;如图1-图7所示,本技术由外套(1)、内套(2)、复位弹簧(3)、冲击弹簧(4)、击锤(5)、锤头(6)、压电晶体(7)、方砧(8)组成,其中复位弹簧(3)、冲击弹簧(4)、击锤(5)设置在外套(1)内腔,锤头(6)、压电晶体(7)、方砧(8)依次安装套置在内套(2)上部空腔中,内套(2)下部套入外套(1)内腔并顶紧击锤(5),为保证在按压方砧(8)时可以压迫到打火机的桥扳,释放燃气,并点燃打火机,在外套(1)顶部边缘一体设有凸出于外套(1)周边的压头,在方砧(8)顶部则一体设有凸出于内套(2)周边的联动块,这样通过在联动块一压头之间设置弹簧就可以实现整个压电陶瓷组件同时向下运动。复位弹簧(3)与冲击弹簧(4)同心排列安装在外套(1)内腔,复位弹簧(3)设置在靠近外套(1)内腔侧壁的位置,其上端顶紧内套(2)底部,冲击弹簧(4)设置在外套(1)内腔中心,其上端顶紧击锤(5)底部,为使冲击弹簧(4)在外套(1)内腔不产生偏摆,外套(1)内腔底部一体设有弹簧芯柱(9),冲击弹簧(4)底端套置在该弹簧芯柱(9)上,其上端则套置在击锤(5)底部的弹簧引柱上。外套(1)与击锤(5)之间设有旋转导向结构(10),该旋转导向结构(10)包括设置在击锤(5)两侧呈半圆形的两翼(51)和外套(1)内腔的不规则五边形凸块(11),击锤(5)的两翼(51)和外套(1)内腔的不规则五边形凸块(11)相接触,该旋转导向机构也可以是包括对称设置在击锤(5)两侧的突柱和外套(1)内壁上的螺旋状槽,击锤(5)两突柱伸入外套(1)内壁上的螺旋状槽内。内套(2)下段设有相对称的通槽,击锤(5)的两翼(51)可沿内套(2)的通槽向上移动。本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当向下按压方砧(8)时,内套(2)、击锤(5)、锤头(6)、压电晶体(7)、方砧(8)同时向下移动,且内套(2)和击锤(5)的底部分别压缩复位弹簧(3)和冲击弹簧(4),压下过程中击锤(5)两翼(51)受到外套(1)内腔不规则五边形凸块(11)的推动,使击锤(5)在外套(1)中往下移动的同时在内套(2)中旋转,当击锤(5)两翼(51)转向到对准内套(2)上的相对称的通槽时,击锤(5)在已经被压缩的冲击弹簧(4)的推动下,突然急速向上冲并撞击锤头(6),压电晶体(7)在锤头(6)与方砧(8)的夹击下产生高压电荷,其一极从方砧(8)上部尖端传出,另一极沿锤头(6)→击锤(5)→冲击弹簧(4)→外套(1)的上端压头(9)传到打火机的桥板一火嘴,这样火嘴抬起,两极放电而点燃打火机。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打火机的压电陶瓷总成,其特征在于由外套(1)、内套(2)、复位弹簧(3)、冲击弹簧(4)、击锤(5)、锤头(6)、压电晶体(7)、方砧(8)组成,其中复位弹簧(3)、冲击弹簧(4)、击锤(5)设置在外套(1)内腔,锤头(6)、压电晶体(7)、方砧(8)依次安装套置在内套(2)上部空腔中,内套(2)下部套入外套内腔并顶紧击锤(5),复位弹簧(3)上端顶紧内套(2)底部,冲击弹簧(4)上端顶紧锤头(6)底部,外套(1)、击锤(5)之间设有旋转导向结构,且内套(2)下段设有相对称的通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陶瓷总成,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导向机构包括设置在击锤(5)两侧呈半圆形的两翼(51)和外套(1)内腔的不规则五边形凸块(11),击锤(5)两翼(51)与外套(1)内腔的不规则五边形凸块(11)相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陶瓷总成,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导向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击锤(5)两侧的突柱和外套(1)内壁上的螺旋状槽,击锤(5)两突柱伸入外套(1)内壁上的螺旋状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陶瓷总成,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套(1)顶部边缘一体设有凸出于外套(1)周边的压头。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陶瓷总成,其特征在于上述方砧(8)顶部设有凸出于内套(2)周边的联动块。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陶瓷总成,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套(1)内腔底部一体设有弹簧芯柱(9),冲击弹簧(4)底端套置在该弹簧芯柱(9)上,上端套置在击锤(5)下部的弹簧引柱上。专利摘要一种电子打火机的压电陶瓷总成。本技术由外套、内套、复位弹簧、冲击弹簧、击锤、锤头、压电晶体、方砧组成,内套下部套入外套内腔并顶紧击锤,外套、击锤之间设有旋转导向结构,且内套设有相对称的通槽。本技术由于采用调整优化零件排列位置的措施,减少了电线、铜针等多个零件,同时省去了注胶和干燥等工艺步骤,使结构更加简单、合理,组装方便快捷,大大降低其生产成本和价格。文档编号F23Q2/00GK2335033SQ9820915公开日1999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1998年2月4日 优先权日1998年2月4日专利技术者阮俊强 申请人:番禺市百得火机实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打火机的压电陶瓷总成,其特征在于由外套(1)、内套(2)、复位弹簧(3)、冲击弹簧(4)、击锤(5)、锤头(6)、压电晶体(7)、方砧(8)组成,其中复位弹簧(3)、冲击弹簧(4)、击锤(5)、锤头(6)、压电晶体(7)、方砧(8)组成,其中复位弹簧(3)、冲击弹簧(4)、击锤(5)设置在外套(1)内腔,锤头(6)、压电晶体(7)、方砧(8)依次安装套置在内套(2)上部空腔中,内套(2)下部套入外套内腔并顶紧击锤(5),复位弹簧(3)上端顶紧内套(2)底部,冲击弹簧(4)上端顶紧锤头(6)底部,外套(1)、击锤(5)之间设有旋转导向结构,且内套(2)下段设有相对称的通槽。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俊强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市百得火机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