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打火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4178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安全机构的打火机,在阀门开启装置的操作件前端开有前大后小的异形孔,操作件上设有耳柱,在打火机的中间支架上开有限制耳柱运动位置的导槽,在操作件和中间支架之间装有能提供向上和向后两个分力的弹性元件。在通常情况下,阀门开启装置与处于常闭状态的气阀失去连接,而使打火机处在安全状态。当安全机构受到破坏,其安全性能也不受影响。(*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以液化气为燃料的打火机,特别是设有安全机构的打火机。近年来,为防止因打火机使用不当而导致烧伤或火灾事故的发生,人们致力于研究设有安全机构的打火机。如美国BIC公司的专利申请CN90110057.9,是一种防儿童玩火的安全打火机。它是在打火机机壳和致动器(操作件)间设置一个可选择性地移动并能自动复位的安全闩。打火后,安全闩就自动复位,顶住致动器尾部,使其无法压下打开气阀,打火机便不能点着。又如泰国泰梅丽公司的专利申请CN91110840.8所涉及的一种安全打火机,点火时锁定件被转动到可使操作件移动的位置上,点火后,受到弹簧旋转作用力的锁定件向使操作件不可移动状态的位置移动,这样就在不点火时,自动锁住了操作件的点火动作。这些安全机构都是在操作件与机体之间加了一个安全闩(锁定件)。由于打火机壳体的形状和尺寸的限制,操作件与机体之间的空位很小,而且安全闩(锁定件)又有两个或多个运动状态的位置要求,因此零件就不得不做得很小。由于频繁操作,很容易因松动、磨损、破裂而使得这些安全机构失灵,打火机便失去了安全保护作用。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具有新型安全机构的打火机,该打火机在通常情况下,阀门开启装置与处于常闭状态下的气阀失去连接,当安全机构受到磨损或破坏时,首先失去使用性能,而其安全性能不受影响。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打火机包括机体、火花发生装置、气阀装置、中间支架和阀门开启装置。在阀门开启装置的操作件前端开有前大后小的异形孔,孔的前端开口度大于火咀管颈部凸缘宽度,孔的后端开口度大于或等于火咀管颈部宽度并小于颈部凸缘宽度,在操作件两侧设有耳柱,在中间支架上开有限制操作件耳柱运动位置的导槽,在操作件尾部与中间支架之间装有能提供向上和向后两个分力的弹性元件。在通常情况下,即打火机不打火时,操作件耳柱处于中间支架导槽内的安全位置。此时,火咀管位于操作件异形孔的前端,孔壁让开了火咀管颈部凸缘,从而使气阀与操作件不发生连接而保持常闭状态。当给操作件旋以向前的推力,在中间支架导槽和弹性元件向上分力的作用下,操作件的耳柱进入中间支架导槽内的准备位置,此时火咀管位于操作件异形孔的后端,其管颈被孔壁夹持住。这时,操作件才具备了进入点火状态的条件。在进行点火时,按往常的打火动作,旋转擦火轮并压下操作件尾部,此时操作件的耳柱移动到中间支架导槽内的点火位置,操作件便能提起火咀管,开启气阀点火。点火完毕,撤去操作件尾部的压力,操作件便在弹性元件向后分力的作用下向后退,其耳柱便回复到中间支架导槽内的安全位置,并保持在这个位置上。此时,纵使安全机构的零件如操作件的耳柱,及中间支架的导槽等薄弱环节受到磨损或破坏,其结果只能使操作件不能在准备位置停留,即使被推到该位置,又会马上被回复到安全位置,即只能停留在安全位置上。如果操作件的异形孔被磨损或破坏,即使操作件的耳柱进入准备位置和点火位置,操作件也不可能夹持住火咀管进行点火。也就是说,打火机的安全机构必须完整无损才能点火,如果安全机构受到破坏,首先失去的是使用性能,从而绝对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除此之外,本技术还具有下列一些优点1、该打火机没有安全闩这一类突出在外的零件,而且在点火操作时需先对操作件尾部旋以一个向前推的动作,这样,将人们的习惯心理意识与所需的点火动作相分离,使得年幼儿童难以掌握其点火方法,同时又可避免人们无意识的点火动作而将打火机点燃。2、该打火机在通常状态下,处于常闭状态的气阀与阀门开启装置失去连接,使打火机在运输过程中漏气的可能性大为减少。3、无需设置专门的安全闩,打火机制造简单,装配容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处于安全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处于准备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处于点火状态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操作件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操作件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中间支架导槽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5的中间支架导槽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6的弹性元件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7的弹性元件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图2,本技术由机体、火花发生装置、气阀装置、中间支架和阀门开启装置组成。机体包括贮油槽13、油槽盖11、防风罩1及机芯组件13。在油槽盖11上装有与机芯组件13相连的气阀装置10。气阀装置包括可上下移动的火咀管8和套在气阀外的调节环9。火花发生装置包括装在中间支架6上的擦火轮2、火石弹簧7和火石3。中间支架6固定在油槽盖11上。阀门开启装置由操作件4和弹性元件5构成。操作件4的前端开有异形孔14,其形状可以是图1实施例1、或图6实施例2、或图7实施例3等各种前大后小的形状,其开口度要求前端大于火咀管颈部凸缘宽度,后端大于或等于火咀管颈部宽度并小于颈部凸缘宽度。在操作件的两侧分别设有1个耳柱15,在中间支架6上开有用以限制操作件耳柱运动位置的导槽16,导槽可以设计成 形(见图1实施例1),也可以呈V形(见图8实施例4)或U形(见图9实施例5),以形成三个限制操作件耳柱运动的位置。a为通常位置即安全位置,b为准备位置,c为点火位置。在操作件4的尾部与中间支架6内开有安装弹性元件5的孔,弹性元件5装在两者之间。弹性元件5的结构要求能提供向上和向后的两个分力。例如可以是L形弹簧(见图1实施例1),也可以是扭簧(见图10实施例6)或簧片(见图11实施例7)等。参照图3,通常打火机处于安全状态,操作件4的耳柱15处在导槽16的安全位置a。操作件的异形孔14前端不能夹持住火咀管8的管颈,即使此时象一般操作一样,压下操作件尾部,操作件也不能将火咀管8提起,气阀装置10仍处于关闭状态,没有气体流出,打火机不会着火。参照图4,若需用火时,只需将操作件4向前推,操作件耳柱15便在弹性元件5向上分力的作用下,由导槽16中的a位前移并停留在b位,即操作件的准备位置。在此位置时,操作件异形孔14后端便夹持住火咀管8的管颈,这时操作件才具备了打火的功能。参照图5,若再继续按一般的点火动作操作打火机,旋转擦火轮2同时压下操作件4的尾部,操作件便能提起火咀管8开启气阀,打火机进入点火状态。此时操作件的耳柱15已由导槽中的b位移动到C位。用完火后,松开操作件尾部,其耳柱15便会在弹性元件5向后分力的作用下由导槽中的c位退至a位,并且保持在这个位置,也就是使打火机从点火状态自动回到并保持在图3所示的安全状态。权利要求1.一种安全打火机,包括机体、火花发生装置、气阀装置、中间支架及阀门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阀门开启装置的操作件(4)前端开有前大后小的异形孔(16),孔的前端开口度大于火咀管(8)颈部凸缘宽度,孔的后端开口度大于或等于火咀管(8)颈部宽度并小于颈部凸缘宽度,在操作件两侧设有耳柱(15),在中间支架(6)上开有限制操作件耳柱运动位置的导槽(16),在操作件尾部与中间支架之间装有能提供向上和向后两个分力的弹性元件(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打火机,其特征是中间支架导槽(16)为形或V形或U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打火机,包括机体、火花发生装置、气阀装置、中间支架及阀门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阀门开启装置的操作件(4)前端开有前大后小的异形孔(16),孔的前端开口度大于火咀管(8)颈部凸缘宽度,孔的后端开口度大于或等于火咀管(8)颈部宽度并小于颈部凸缘宽度,在操作件两侧设有耳柱(15),在中间支架(6)上开有限制操作件耳柱运动位置的导槽(16),在操作件尾部与中间支架之间装有能提供向上和向后两个分力的弹性元件(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濠中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伟业打火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