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弯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3640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弯折装置,该弯折装置包括:第一弯折部,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第二弯折部,其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通过转动件连接,以使所述第二弯折部以所述转动件的转动轴为中心相对所述第一弯折部转动;所述第一支撑板可在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预设方向上往返移动,所述第二支撑板可在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预设方向上往返移动;滑动部,用于在转动过程中控制所述第一支撑板向所述转动件侧移动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向所述转动件侧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弯折装置,能够避免显示面板受力较大,提高了产品良率。

A ben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弯折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弯折装置。
技术介绍
曲面显示面板是指面板带有弧度的显示器设备,提升了用户的观看视觉,曲面显示器给人的视野更广。由于弯曲的两侧更靠近用户,而屏幕中央位置的角度与用户观看角度基本相同,从而可以让用户体验到更好的观影效果。现有的曲面显示面板是将平面显示面板进行弯折后形成的,目前采用弯折装置对平面显示面板进行弯折。然而现有的弯折装置在弯折过程中容易对显示面板进行拉扯或者压缩,造成显示面板受到额外的弯折应力,从而使得显示面板受力较大,容易损坏显示面板,降低了产品良率。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弯折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弯折装置,能够避免显示面板受力较大,提高了产品良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弯折装置,所述弯折装置用于对平面的显示面板进行弯折,包括:第一弯折部,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第二弯折部,其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通过转动件连接,以使所述第二弯折部以所述转动件的转动轴为中心相对所述第一弯折部转动;所述第一支撑板可在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预设方向上往返移动,所述第二支撑板可在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预设方向上往返移动;滑动部,用于在转动过程中分别控制所述第一支撑板向所述转动件侧移动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向所述转动件侧移动。本专利技术的弯折装置,包括第一弯折部,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第二弯折部,其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通过转动件连接,以使所述第二弯折部以所述转动件的转动轴为中心相对所述第一弯折部转动;所述第一支撑板可在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预设方向上往返移动,所述第二支撑板可在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预设方向上往返移动;滑动部,用于在转动过程中分别控制所述第一支撑板向所述转动件侧移动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向所述转动件侧移动;由于控制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向所述转动件侧移动,因此可以减小面板受到的应力,提高了产品良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弯折装置处于平整状态时的局部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弯折装置处于平整状态时的局部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弯折装置处于弯折状态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弯折装置处于对弯折状态时的局部正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弯折装置处于对折状态时的局部侧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弯折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第二支撑板随第二机壳转动时的滑移量原理图;图8为第二支撑板随第二机壳转动时的滑移量推导原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弯折装置处于平整状态时的俯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弯折装置处于对折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专利技术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请参照图1至8,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弯折装置处于平整状态时的局部正视图。如图1至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弯折装置用于对平面的显示面板进行弯折,弯折装置包括:第一弯折部10和第二弯折部20。可以理解的,图1至5给出弯折装置除滑动部以外的其余部分的示意图。第一弯折部10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一支撑板12,其中所述第一壳体11为中空结构,也即所述第一壳体11具有一开口,所述第一支撑板12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1内。所述第一支撑板12可在所述第一壳体11的第一预设方向上往返移动,该第一预设方向比如为图1中的左右方向。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11的周缘可环绕所述第一支撑板12,所述第一支撑板12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壳体11的开口的面积。第二弯折部20包括:第二壳体21和第二支撑板22,所述第二支撑板22设于所述第二壳体21内,其中所述第二壳体21为中空结构,也即所述第二壳体21也具有一开口。所述第二支撑板22可在所述第二壳体21的第二预设方向上往返移动。该第二预设方向比如为图1中的左右方向。比如在平整状态下,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平行,在非平整状态下,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相交。在一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第二壳体21的周缘可环绕所述第二支撑板22,所述第二支撑板22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壳体21的开口的面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21之间通过转动件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21之间通过铰链连接。结合图2,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11最右侧的两端(预设端部)设置有第一凸起部31,所述第二壳体21的最左侧的两端(设定端部)对应位置也设置有第二凸起部32,所述第一凸起部31和所述第二凸起部32均设置有孔,所述孔内设置有转轴33。当然,所述第一弯折部10与所述第二弯折部20之间通过其他的转动件连接,从而使所述第二弯折部20以所述转动件的转动轴为中心相对所述第一弯折部10转动。为了进一步防止损坏显示面板,所述第一壳体11的顶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2的顶表面齐平,所述第二壳体11的顶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板12的顶表面齐平。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弯折装置还包括滑动部40,滑动部40用于在转动过程中分别控制所述第一支撑板12向所述转动件30侧(转轴侧)移动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2向所述转动件30侧移动。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部40包括:传感器41和驱动组件42。所述传感器41与所述转动件30连接,所述传感器41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弯折部20的转动角度。当然可以理解的,第二弯折部和第一弯折部的位置可以互换,也即所述传感器41也可检测所述第一弯折部10的转动角度。所述驱动组件42包括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图中均未示出),所述第一驱动部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11上;所述第一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板12向所述转动件30侧移动,并根据所述转动角度控制所述第一支撑板12移动的距离。所述第二驱动部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21上;所述第二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撑板22向所述转动件侧移动,并根据所述转动角度控制所述第二支撑板22移动的距离。其中,为了进一步减小显示面板受到的应力,所述第一驱动部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板12向所述转动件30侧的移动设定距离x;所述第二驱动部驱动所述第二支撑板22向所述转动件30侧的移动设定距离x;其中所述设定距离根据所述转动角度和预设半径计算得到。比如,在具体弯折过程中,结合图2或3,显示面板100包括弯折区域和非弯折区域,将非弯折区域贴附于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22上。在弯折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弯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装置用于对平面的显示面板进行弯折,包括:/n第一弯折部,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n第二弯折部,其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通过转动件连接,以使所述第二弯折部以所述转动件的转动轴为中心相对所述第一弯折部转动;所述第一支撑板可在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预设方向上往返移动,所述第二支撑板可在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预设方向上往返移动;/n滑动部,用于在转动过程中分别控制所述第一支撑板向所述转动件侧移动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向所述转动件侧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弯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装置用于对平面的显示面板进行弯折,包括:
第一弯折部,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
第二弯折部,其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通过转动件连接,以使所述第二弯折部以所述转动件的转动轴为中心相对所述第一弯折部转动;所述第一支撑板可在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预设方向上往返移动,所述第二支撑板可在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预设方向上往返移动;
滑动部,用于在转动过程中分别控制所述第一支撑板向所述转动件侧移动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向所述转动件侧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包括:
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转动件连接,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弯折部的转动角度;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驱动部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上;
所述第一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板向所述转动件侧移动,并根据所述转动角度控制所述第一支撑板移动的距离;所述第二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撑板向所述转动件侧移动,并根据所述转动角度控制所述第二支撑板移动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弯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部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板向所述转动件侧移动设定距离;所述第二驱动部驱动所述第二支撑板向所述转动件侧移动设定距离;其中所述设定距离根据所述转动角度和预设弯折半径计算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弯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子康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