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流合成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34789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续流合成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装置及方法,属于乙撑双脂肪酸酰胺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装置包括控制系统12和依次连通的原料贮槽、微通道混合反应器5、立式刮膜反应器6、接受槽8、卧式旋转薄膜反应器10;所述微通道混合反应器5、立式刮膜反应器6和卧式旋转薄膜反应器10与控制系统12控制连接,所述控制系统12对微通道混合反应器5、立式刮膜反应器6和卧式旋转薄膜反应器10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和自动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装置可以实现连续流合成乙撑双脂肪酸酰胺,产品质量一致性和稳定性好。

A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inuous synthesis of ethylenebisfatty acid am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流合成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乙撑双脂肪酸酰胺合成
,尤其涉及一种连续流合成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乙撑双脂肪酸酰胺属于脂肪族双酰胺类化合物,主要品种有乙撑双硬脂酸酰胺(EBS)、乙撑双油酸酰胺(EBO)、乙撑双芥酸酰胺(EBE)、乙撑双山嵛酸酰胺(EBB)和乙撑双-12-羟基硬脂酸酰胺(EBH)等,乙撑双脂肪酸酰胺是一类十分重要的工业表面活性剂,也是材料加工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添加助剂。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以及材料制品的高端化发展趋势,市场对此类添加助剂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急需一致性和稳定性好的高品质产品。传统的乙撑双脂肪酸酰胺工业化合成方法通常采用带搅拌反应釜,进行单釜间歇操作,容易使产生的铵盐中间体氧化着色、产品色度深,进而导致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差,限制了该产品在大型石化装置和高端领域的推广应用,影响产品的市场开拓和高附加值显现,难以形成规模化及智能化的产业化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流合成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装置及方法,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置可以实现连续化合成乙撑双脂肪酸酰胺,且产品质量一致性和稳定性好。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续流合成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装置,包括控制系统12和依次连通的原料贮槽、微通道混合反应器5、立式刮膜反应器6、接受槽8、卧式旋转薄膜反应器10;所述微通道混合反应器5、立式刮膜反应器6和卧式旋转薄膜反应器10与控制系统12控制连接,所述控制系统12对微通道混合反应器5、立式刮膜反应器6和卧式旋转薄膜反应器10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和自动调节。优选地,所述原料贮槽包括脂肪酸贮槽1和乙二胺贮槽3,所述脂肪酸贮槽1和乙二胺贮槽3的出料口均与所述微通道混合反应器5的进料口连通。优选地,所述脂肪酸贮槽1与微通道混合反应器5之间设置有脂肪酸计量泵2,所述乙二胺贮槽3与微通道混合反应器5之间设置有乙二胺计量泵4;所述脂肪酸计量泵2和乙二胺计量泵4与控制系统12控制连接,所述控制系统12对脂肪酸计量泵2和乙二胺计量泵4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和自动调节。优选地,还包括除沫器7,所述除沫器7与接受槽8顶端的排气口连通;所述除沫器7与控制系统12控制连接,所述控制系统12对除沫器7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和自动调节。优选地,还包括输送泵9,所述输送泵9设置在所述接受槽8和卧式旋转薄膜反应器10之间;所述输送泵9与控制系统12控制连接,所述控制系统12对输送泵9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和自动调节。优选地,还包括过滤器11,所述过滤器11与卧式旋转薄膜反应器10的出料口连通。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装置进行连续流合成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脂肪酸和乙二胺为制备原料,于微通道混合反应器5中进行成盐反应,得到中间体铵盐;所述中间体铵盐进入立式刮膜反应器6中进行前期酰胺化脱水反应,之后经接受槽8进入卧式旋转薄膜反应器10中进行后期酰胺化脱水反应,得到乙撑双脂肪酸酰胺。优选地,所述脂肪酸包括月桂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芥酸、山嵛酸、12-羟基硬脂酸和异硬脂酸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所述脂肪酸经脂肪酸计量泵2由脂肪酸贮槽1泵入微通道混合反应器5中,所述乙二胺经乙二胺计量泵4由乙二胺贮槽3泵入微通道混合反应器5中。优选地,连续流合成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过程中,所述微通道混合反应器5内的温度为80~150℃,微通道混合反应器5出料口处的压力为0.05~0.60MPa,物料在微通道混合反应器5中的停留时间为2~6min;立式刮膜反应器6内的温度为155~185℃,物料在立式刮膜反应器6中的停留时间为5~30min;除沫器7出气口处的压力为-0.01~0.1MPa;卧式旋转薄膜反应器10内的温度为175~220℃,卧式旋转薄膜反应器10排气口处的真空度≤100Pa,物料在卧式旋转薄膜反应器10中的停留时间为10~60min。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续流合成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装置,包括控制系统12和依次连通的原料贮槽、微通道混合反应器5、立式刮膜反应器6、接受槽8、卧式旋转薄膜反应器10;所述微通道混合反应器5、立式刮膜反应器6和卧式旋转薄膜反应器10与控制系统12控制连接,所述控制系统12对微通道混合反应器5、立式刮膜反应器6和卧式旋转薄膜反应器10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和自动调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置可以实现连续流合成乙撑双脂肪酸酰胺,产品质量一致性和稳定性好;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置设计合理,可以实现生产操作的智能化、自动化,降低劳动强度,缩短物料停留和反应时间,节约能耗,降低成本,有利于规模化精细化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连续流合成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脂肪酸贮槽,2-脂肪酸计量泵,3-乙二胺贮槽,4-乙二胺计量泵,5-微通道混合反应器,6-立式刮膜反应器,7-除沫器,8-接受槽,9-输送泵,10-卧式旋转薄膜反应器,11-过滤器,12-控制系统。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续流合成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装置,包括控制系统12和依次连通的原料贮槽、微通道混合反应器5、立式刮膜反应器6、接受槽8、卧式旋转薄膜反应器10;所述微通道混合反应器5、立式刮膜反应器6和卧式旋转薄膜反应器10与控制系统12控制连接,所述控制系统12对微通道混合反应器5、立式刮膜反应器6和卧式旋转薄膜反应器10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和自动调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连续流合成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装置包括控制系统12,用于控制装置的整体运行状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系统12具体为DCS控制系统12,其连接关系会在后续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连续流合成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装置包括连通的原料贮槽和微通道混合反应器5,分别用于储存原料和进行成盐反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原料贮槽包括脂肪酸贮槽1和乙二胺贮槽3,分别用于贮存脂肪酸和乙二胺,所述脂肪酸贮槽1和乙二胺贮槽3的出料口均与所述微通道混合反应器5的进料口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脂肪酸贮槽1和乙二胺贮槽3与控制系统12控制连接,所述控制系统12对脂肪酸贮槽1和乙二胺贮槽3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和自动调节,如控制脂肪酸贮槽1和乙二胺贮槽3的温度,使其为恒温贮槽,可以使原料处于恒温状态,便于进料温度的稳定控制。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微通道混合反应器5与控制系统12控制连接,所述控制系统12对微通道混合反应器5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和自动调节,如控制和自动调节微通道混合反应器5内的温度、物料流量以及出料口处的压力。在本专利技术中,脂肪酸与乙二胺进行成盐反应会生成中间体铵盐,铵盐容易氧化着色,本专利技术在微通道混合反应器5中进行成盐反应,在极短的时间内(2~6min)即可完成成盐反应生成铵盐,停留时间极短,能够有效防止铵盐的氧化着色。本专利技术对所述脂肪酸贮槽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续流合成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12)和依次连通的原料贮槽、微通道混合反应器(5)、立式刮膜反应器(6)、接受槽(8)、卧式旋转薄膜反应器(10);/n所述微通道混合反应器(5)、立式刮膜反应器(6)和卧式旋转薄膜反应器(10)与控制系统(12)控制连接,所述控制系统(12)对微通道混合反应器(5)、立式刮膜反应器(6)和卧式旋转薄膜反应器(10)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和自动调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流合成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12)和依次连通的原料贮槽、微通道混合反应器(5)、立式刮膜反应器(6)、接受槽(8)、卧式旋转薄膜反应器(10);
所述微通道混合反应器(5)、立式刮膜反应器(6)和卧式旋转薄膜反应器(10)与控制系统(12)控制连接,所述控制系统(12)对微通道混合反应器(5)、立式刮膜反应器(6)和卧式旋转薄膜反应器(10)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和自动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贮槽包括脂肪酸贮槽(1)和乙二胺贮槽(3),所述脂肪酸贮槽(1)和乙二胺贮槽(3)的出料口均与所述微通道混合反应器(5)的进料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酸贮槽(1)与微通道混合反应器(5)之间设置有脂肪酸计量泵(2),所述乙二胺贮槽(3)与微通道混合反应器(5)之间设置有乙二胺计量泵(4);
所述脂肪酸计量泵(2)和乙二胺计量泵(4)与控制系统(12)控制连接,所述控制系统(12)对脂肪酸计量泵(2)和乙二胺计量泵(4)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和自动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除沫器(7),所述除沫器(7)与接受槽(8)顶端的排气口连通;所述除沫器(7)与控制系统(12)控制连接,所述控制系统(12)对除沫器(7)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和自动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送泵(9),所述输送泵(9)设置在所述接受槽(8)和卧式旋转薄膜反应器(10)之间;所述输送泵(9)与控制系统(12)控制连接,所述控制系统(12)对输送泵(9)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和自动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剑陈淇吴贵岚吴勇圣朱冬秀陈建平吴相岚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威科油脂化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