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甲醛浸渍活性炭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73438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7: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甲醛浸渍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属于活性炭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现有除甲醛活性炭存在的吸附甲醛能力差、更换周期短、炭消耗量大、易造成二次污染等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除甲醛浸渍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1)、基炭准备;2)、浸渍液配制;3)、浸渍;4)、烘干;5)、重复浸渍、烘干。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安全稳定、对空气中甲醛的去除率高达92%以上且不易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formaldehyde free impregnated activated carb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甲醛浸渍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活性炭
,具体涉及一种除甲醛浸渍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甲醛(HCHO)是一种常见的室内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室内家具的人造板材、以甲醛为主要原料的黏合剂,以及含有甲醛成分并会向外界散发的其他各类装饰材料。甲醛为毒性较高的物质,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上高居第二位,它会降低机体的各个器官的抗氧化能力,从而导致器官氧化损伤,并且浓度越高损伤就越严重。当室内甲醛的浓度大于0.08m3的时候,可引起眼红、眼痒、咽喉不适或疼痛、声音嘶哑、喷嚏、胸闷、气喘、皮炎等症状,是众多疾病的主要诱因。孕妇长期吸入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死亡,男子长期吸入可导致男子精子畸形、死亡等,还可引起鼻癌。针对这种情况,各种治理甲醛的技术应运而生。目前使用的治理方法可以粗略地分为臭氧氧化法、吸附法、光催化氧化法和金属氧化物法,其中吸附法具有原料广泛、操作简单、能耗低等优点。目前,吸附空气中的甲醛多用活性炭,需要定期更换,以免达到吸附饱和反而成为甲醛释放源造成二次污染,但是普通活性炭吸附甲醛为物理吸附,吸附不稳定易二次污染,且吸附甲醛能力低下,更换周期短,炭消耗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除甲醛浸渍活性炭的制备方法,解决现有除甲醛活性炭存在的吸附甲醛能力差、更换周期短、炭消耗量大、易造成二次污染等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除甲醛浸渍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基炭准备:选取煤质压块活性炭作为基炭,烘干去除煤质压块活性炭中的水分,烘干温度为110~120℃,制得基炭留待后步使用;其中,煤质压块活性炭的水容量不小于80%;2)浸渍液配制:首先,取重量份为4~6份的氢氧化钾缓慢加入重量份为88~90份的纯净水中,氢氧化钾加入的过程中缓慢搅拌,使氢氧化钾完全溶解于纯净水中;然后,向混合液中加入重量份为4~7.2份的过硫酸钾,即氢氧化钾与过硫酸钾的重量比为:氢氧化钾:过硫酸钾=1:1~1.2,混合液加热至60~70℃,搅拌混合液使过硫酸钾完全溶解;最后,过滤去除混合液中的杂质,制得浓度为8%~10%的浸渍液留待后步使用;3)浸渍:步骤1)制备的基炭与步骤2)制备的浸渍液按照固体液体的重量与体积比10:8~10称取,然后将浸渍液均匀喷洒至基炭上,浸渍后的基炭静置至少30分钟;4)烘干:将步骤3)制得的浸渍后的基炭放入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处理,干燥处理温度为110~120℃,干燥至基炭恒重后从干燥箱中取出,密闭环境下冷却至室温;5)重复浸渍、烘干:重复上述步骤3)和步骤4)两至三次后,密封包装即可制得浸渍活性炭成品。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基炭中碳颗粒的粒径为8~20目,基炭的强度值大于90。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喷洒的浸渍液的温度为50~60℃。进一步,所述步骤4)中干燥处理时间为4~6小时。本专利技术以优质煤质压块活性炭作为基炭、通过氢氧化钾和过硫酸钾配制浸渍液,重复经过多次浸渍烘干工艺后冷却制得浸渍活性炭。本专利技术通过化学浸渍法对活性炭进行化学改性,从而在活性炭的多孔结构上负载活性物质,能够快速捕捉室内甲醛,并消除孔道结构内捕捉到的甲醛分子,以达到提高吸附甲醛量,以及提高活性炭对甲醛的吸附稳定性。该浸渍活性炭去除甲醛的原理为:在碱性环境下过硫酸钾可将甲醛氧化成甲酸或二氧化碳和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安全稳定、对空气中甲醛的去除率高达92%以上且不易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除甲醛浸渍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基炭准备:选取煤质压块活性炭作为基炭,烘干去除煤质压块活性炭中的水分,烘干温度为110℃,制得基炭留待后步使用;其中,煤质压块活性炭的水容量为80%,基炭中碳颗粒的粒径为8~20目,基炭的强度值为92;2)浸渍液配制:首先,取重量份为4份的氢氧化钾缓慢加入重量份为92份的纯净水中,氢氧化钾加入的过程中缓慢搅拌,使氢氧化钾完全溶解于纯净水中;然后,向混合液中加入重量份为4份的过硫酸钾,混合液加热至60℃,搅拌混合液使过硫酸钾完全溶解;最后,过滤去除混合液中的杂质,制得浓度为8%的浸渍液留待后步使用;3)浸渍:步骤1)制备的基炭与步骤2)制备的浸渍液按照固体液体的重量与体积比10:8称取,然后将温度为50℃的浸渍液均匀喷洒至基炭上,浸渍后的基炭静置30分钟;4)烘干:将步骤3)制得的浸渍后的基炭放入温度为110℃的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处理4小时,干燥至基炭恒重后从干燥箱中取出,密闭环境下冷却至室温;5)重复浸渍、烘干:重复上述步骤3)和步骤4)两次后,密封包装即可制得浸渍活性炭成品。经检测,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浸渍活性炭成品在(25±2)℃的环境温度下、(50±10)%RH的环境湿度下作用24h后甲醛的去除率为92.3%实施例2本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除甲醛浸渍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基炭准备:选取煤质压块活性炭作为基炭,烘干去除煤质压块活性炭中的水分,烘干温度为115℃,制得基炭留待后步使用;其中,煤质压块活性炭的水容量为90%,基炭中碳颗粒的粒径为10目,基炭的强度值为95;2)浸渍液配制:首先,取重量份为5份的氢氧化钾缓慢加入重量份为89份的纯净水中,氢氧化钾加入的过程中缓慢搅拌,使氢氧化钾完全溶解于纯净水中;然后,向混合液中加入重量份为6份的过硫酸钾,混合液加热至65℃,搅拌混合液使过硫酸钾完全溶解;最后,过滤去除混合液中的杂质,制得浓度为10%的浸渍液留待后步使用;3)浸渍:步骤1)制备的基炭与步骤2)制备的浸渍液按照固体液体的重量与体积比10:9称取,然后将温度为55℃的浸渍液均匀喷洒至基炭上,浸渍后的基炭静置1小时;4)烘干:将步骤3)制得的浸渍后的基炭放入温度为115℃的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处理5小时,干燥至基炭恒重后从干燥箱中取出,密闭环境下冷却至室温;5)重复浸渍、烘干:重复上述步骤3)和步骤4)三次后,密封包装即可制得浸渍活性炭成品。经检测,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浸渍活性炭成品在(25±2)℃的环境温度下、(50±10)%RH的环境湿度下作用24h后甲醛的去除率为93.1%实施例3本实施例3中提供的一种除甲醛浸渍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基炭准备:选取煤质压块活性炭作为基炭,烘干去除煤质压块活性炭中的水分,烘干温度为120℃,制得基炭留待后步使用;其中,煤质压块活性炭的水容量为95%,基炭中碳颗粒的粒径为20目,基炭的强度值为97;2)浸渍液配制:首先,取重量份为6份的氢氧化钾缓慢加入重量份为88份的纯净水中,氢氧化钾加入的过程中缓慢搅拌,使氢氧化钾完全溶解于纯净水中;然后,向混合液中加入重量份为6份的过硫酸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甲醛浸渍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基炭准备:选取煤质压块活性炭作为基炭,烘干去除煤质压块活性炭中的水分,烘干温度为110~120℃,制得基炭留待后步使用;其中,煤质压块活性炭的水容量不小于80%;/n2)浸渍液配制:首先,取重量份为4~6份的氢氧化钾缓慢加入重量份为88~92份的纯净水中,氢氧化钾加入的过程中缓慢搅拌,使氢氧化钾完全溶解于纯净水中;然后,向混合液中加入重量份为4~7.2份的过硫酸钾,混合液加热至60~70℃,搅拌混合液使过硫酸钾完全溶解;最后,过滤去除混合液中的杂质,制得固体物料的浓度为8%~12%的浸渍液,留待后步使用;/n3)浸渍:步骤1)制备的基炭与步骤2)制备的浸渍液按照固体液体的重量与体积比10:8~10称取,然后将浸渍液均匀喷洒至基炭上,浸渍后的基炭静置至少30分钟;/n4)烘干:将步骤3)制得的浸渍后的基炭放入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处理,干燥温度为110℃~120℃,干燥至基炭恒重后从干燥箱中取出,密闭环境下冷却至室温;/n5)重复浸渍、烘干:重复上述步骤3)和步骤4)两至三次后,密封包装即可制得浸渍活性炭成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甲醛浸渍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基炭准备:选取煤质压块活性炭作为基炭,烘干去除煤质压块活性炭中的水分,烘干温度为110~120℃,制得基炭留待后步使用;其中,煤质压块活性炭的水容量不小于80%;
2)浸渍液配制:首先,取重量份为4~6份的氢氧化钾缓慢加入重量份为88~92份的纯净水中,氢氧化钾加入的过程中缓慢搅拌,使氢氧化钾完全溶解于纯净水中;然后,向混合液中加入重量份为4~7.2份的过硫酸钾,混合液加热至60~70℃,搅拌混合液使过硫酸钾完全溶解;最后,过滤去除混合液中的杂质,制得固体物料的浓度为8%~12%的浸渍液,留待后步使用;
3)浸渍:步骤1)制备的基炭与步骤2)制备的浸渍液按照固体液体的重量与体积比10:8~10称取,然后将浸渍液均匀喷洒至基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贵张旭吴冰岩宋文慧张广慧邢建权陈壮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市银溪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