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由周专利>正文

一种胸腔、腹腔引流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3323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7: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胸腔、腹腔引流工具,包括内管、外管、针头、支撑件和引流管;所述内管可移动的设置在外管内,所述内管的一端与针头连接;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滑套、第二滑套、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滑套和第二滑套自针头的针尖向针头的针尾依次布置,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一端与第一滑套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臂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套连接,所述第二滑套与外管卡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胸腔、腹腔引流工具相较于现有的气囊、固定罩或夹头等固定工具具有安装更为方便、固定结构更稳定,引流效果好的优势。

A drainage tool for thoracic cavity and abdominal cav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腔、腹腔引流工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胸腔、腹腔引流工具。
技术介绍
引流管一般使用在外科引流上,外科引流的作用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和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影响伤口愈合,并可用于治疗疾病,是防治术后并发症以及治疗部分外科疾患的重要手段。现有的引流管存在拆装不便、固定结构不理想的缺点,容易导致腔内液体漏出、产生污染,引流管位移甚至脱落后会影响引流效果以及增加病患的痛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于装卸和固定的胸腔、腹腔引流工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胸腔、腹腔引流工具,包括内管、外管、针头、支撑件和引流管;所述内管可移动的设置在外管内,所述内管的一端与针头连接;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滑套、第二滑套、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滑套和第二滑套自针头的针尖向针头的针尾依次布置,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一端与第一滑套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臂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套连接,所述第二滑套与外管卡接;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在针头进针时沿平行于针头轴线的同一轴线呈一字型收拢于针头外壁,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在针头退针时翻转至垂直于针头轴线的方向并留在胸腔或腹腔内,所述引流管在针头退针后依次穿过外管、第二滑套和第一滑套并伸入胸腔或腹腔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胸腔、腹腔引流工具,包括内管、外管、针头、支撑件和引流管,内管的一端与针头连接,安装引流管前,先将内管插入外管内,利用针头刺入待引流胸腔或腹腔中,在针头进针时,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沿平行于针头轴线的同一轴线呈一字型收拢贴附于针头外壁;在针头退针时,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的连接部沿针头的径向向外远离,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以相反的转向逐渐翻转至垂直于针头轴线的方向,并且呈叠加状留在待引流胸腔或腹腔中,利用呈叠加设置的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卡在待引流胸腔或腹腔的内壁处,从而实现外管与待引流胸腔或腹腔的导通,外管与支撑件共同构成一通道,而后将针头与内管从外管内撤出,将引流管依次穿过外管、第二滑套和第一滑套所构成的通道后伸入胸腔或腹腔内,进行引流作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胸腔、腹腔引流工具相较于现有的气囊、固定罩或夹头等固定工具具有安装更为方便、固定结构更稳定,引流效果好的优势。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胸腔、腹腔引流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胸腔、腹腔引流工具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拆除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固定罩的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内管;11-第一限位凸台;12-第三限位凸台;2-外管;21-第二限位凸台;3-针头;4-支撑件;41-第一滑套;411-定位套;4111-第一齿部;4112-第四齿部;42-第二滑套;421-第二齿部;43-第一支撑臂;44-第二支撑臂;45-牵拉线;5-引流管;6-拆除件;61-第三齿部;7-固定罩;8-第一卡簧;9-第二卡簧。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胸腔、腹腔引流工具,包括内管、外管、针头、支撑件和引流管;所述内管可移动的设置在外管内,所述内管的一端与针头连接;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滑套、第二滑套、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滑套和第二滑套自针头的针尖向针头的针尾依次布置,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一端与第一滑套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臂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套连接,所述第二滑套与外管卡接;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在针头进针时沿平行于针头轴线的同一轴线呈一字型收拢于针头外壁,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在针头退针时翻转至垂直于针头轴线的方向并留在胸腔或腹腔内,所述引流管在针头退针后依次穿过外管、第二滑套和第一滑套并伸入胸腔或腹腔内。从上述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胸腔、腹腔引流工具,包括内管、外管、针头、支撑件和引流管,内管的一端与针头连接,安装引流管前,先将内管插入外管内,利用针头刺入待引流胸腔或腹腔中,在针头进针时,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沿平行于针头轴线的同一轴线呈一字型收拢贴附于针头外壁;在针头退针时,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的连接部沿针头的径向向外远离,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以相反的转向逐渐翻转至垂直于针头轴线的方向,并且呈叠加状留在待引流胸腔或腹腔中,利用呈叠加设置的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卡在待引流胸腔或腹腔的内壁处,从而实现外管与待引流胸腔或腹腔的导通,外管与支撑件共同构成一通道,而后将针头与内管从外管内撤出,将引流管依次穿过外管、第二滑套和第一滑套所构成的通道后伸入胸腔或腹腔内,进行引流作用。第一滑套、第二滑套、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的表面光滑,相邻两个部件之间可设计为内置铰接结构,也可采用一体成型设计,在连接位置可进行翻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胸腔、腹腔引流工具相较于现有的气囊、固定罩或夹头等固定工具具有安装更为方便、固定结构更稳定,引流效果好的优势。进一步的,所述内管的外壁在第二滑套远离针尖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凸台,所述外管的开口端的内壁设有第二限位凸台,所述第二滑套的内径小于第一限位凸台的外径,所述第二滑套的外径大于第二限位凸台的内径。从上述描述可知,第一限位凸台用以实现内管在推进过程时顶推支撑件的目的,第二限位凸台用以对支撑件起到限位的作用,当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卡在待引流胸腔或腹腔的内壁后,第二限位凸台位于待引流胸腔或腹腔的外壁,从而在待引流胸腔或腹腔的内外两侧进行限位,保证外管的稳定,确保引流管的引流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内管的外壁在第一滑套靠近针尖的一侧设有第三限位凸台,所述第一滑套的内径小于第三限位凸台的外径。从上述描述可知,第三限位凸台用以对第一滑套起到限位的作用,当针头退针时,第三限位凸台用以顶推第一滑套,以使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以相反的转向逐渐翻转至垂直于针头轴线的方向,当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呈叠加状留在待引流胸腔或腹腔的内壁上后,第三限位凸台再穿过第一滑套与第二滑套。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还包括牵拉线,所述牵拉线设置在外管外,所述牵拉线的一端自外管的开口端伸入后与支撑件连接。从上述描述可知,将牵拉线与牵拉臂连接,牵拉线牵拉时牵拉臂逐渐翻转展开,牵拉线的一端自外管的开口端伸入后与支撑件连接,对牵拉线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牵拉线与胃镜管内的其他部件牵扯导致部件损坏。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套和第二滑套上均设有供针头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滑套上朝向第二滑套所在一侧设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的外壁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胸腔、腹腔引流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外管、针头、支撑件和引流管;/n所述内管可移动的设置在外管内,所述内管的一端与针头连接;/n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滑套、第二滑套、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滑套和第二滑套自针头的针尖向针头的针尾依次布置,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一端与第一滑套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臂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套连接,所述第二滑套与外管卡接;/n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在针头进针时沿平行于针头轴线的同一轴线呈一字型收拢于针头外壁,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在针头退针时翻转至垂直于针头轴线的方向并留在胸腔或腹腔内,所述引流管在针头退针后依次穿过外管、第二滑套和第一滑套并伸入胸腔或腹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腔、腹腔引流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外管、针头、支撑件和引流管;
所述内管可移动的设置在外管内,所述内管的一端与针头连接;
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滑套、第二滑套、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滑套和第二滑套自针头的针尖向针头的针尾依次布置,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一端与第一滑套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臂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套连接,所述第二滑套与外管卡接;
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在针头进针时沿平行于针头轴线的同一轴线呈一字型收拢于针头外壁,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在针头退针时翻转至垂直于针头轴线的方向并留在胸腔或腹腔内,所述引流管在针头退针后依次穿过外管、第二滑套和第一滑套并伸入胸腔或腹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腹腔引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外壁在第二滑套远离针尖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凸台,所述外管的开口端的内壁设有第二限位凸台,所述第二滑套的内径小于第一限位凸台的外径,所述第二滑套的外径大于第二限位凸台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腹腔引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外壁在第一滑套靠近针尖的一侧设有第三限位凸台,所述第一滑套的内径小于第三限位凸台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腹腔引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由周
申请(专利权)人:郑由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