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调节液体厨余/浆液pH值的生石灰投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3248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用于调节液体厨余/浆液pH值的生石灰投料装置,从下往下依次包括生石灰储料桶、下料桶和生石灰放料桶;生石灰储料桶由上部圆柱形筒体和下部倒圆台形筒体组成,生石灰放料桶为圆台形筒体;在下料桶顶部设有分隔顶板,在分隔顶板上开有下料口,在倒圆台形筒体内设有碗状或圆锥状隔板,在隔板上开有对应于下料口的出料口;在下料桶上部设有可水平移动的第一拉板;在下料桶底部设有带下料孔的分隔底板,在分隔底板下方设有可水平移动的第二拉板,第二拉板与第一拉板的拉伸方向相反。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生石灰均匀分散的落至液体厨余/浆液中完成pH值的调节;投加过程中,没有从敞口容器中溅出液体厨余/浆液,确保了操作安全性。

A quick lime feeding device for adjusting pH value of liquid kitchen residue / slur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调节液体厨余/浆液pH值的生石灰投料装置
本技术属于农业生产
,涉及一种用于调节液体厨余/浆液pH值的生石灰投料装置。
技术介绍
液体厨余垃圾是指厨余垃圾经过分筛,去除废餐具、塑料、纸巾以及大型骨头等垃圾后的厨余垃圾,它们主要来自餐桌残余(剩菜、剩饭等)和厨房、菜场残余(果皮、菜帮菜叶等),其成分以蛋白质、淀粉、动植物脂肪、糖类、盐分为主。近年来,逐渐采用发酵处理液体厨余垃圾,但是液体厨余垃圾含水量高、物料臭味或异味严重,一般为酸性(pH小于3),在该pH条件下,所添加的微生物菌种很难活动来分解厨余,导致液体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时间长达数月之久,且仍然保留特有的臭味和异味,发酵产物浑浊。因此,中和液体厨余垃圾的酸性,提高其pH值是提高厨余处理效率的关键步骤,调节至合适的pH值有利于提高环境微生物的活性,缩短液体厨余垃圾的发酵分解时间。可以采用向液体厨余垃圾中通液氨或用生石灰来中和厨余垃圾酸性。专利技术人研究表明:与通液氨比较,生石灰具备原料简单易得、中和效率好于液氨、中和后的溶液易于被微生物分解、处理企业的生产成本明显降低等特点。但是,由于生石灰遇水放热,如果在液体厨余垃圾池中集中加入生石灰粉末时,一不小心就会溅出液体伤及人脸或身体,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调节液体厨余/浆液pH值的生石灰投料装置。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调节液体厨余/浆液pH值的生石灰投料装置,从上下依次包括生石灰储料桶1、下料桶3和生石灰放料桶2;所述的生石灰储料桶1由上部圆柱形筒体11和下部倒圆台形筒体12组成,所述的生石灰放料桶2为圆台形筒体;在所述的下料桶3顶部设有分隔顶板31,在所述的分隔顶板31上开有下料口6,在所述的倒圆台形筒体12内设有碗状或圆锥状隔板13,隔板13与倒圆台形筒体12等高,在隔板13上开有对应于下料口6的出料口;在所述的下料桶3上部设有可水平移动的第一拉板4用于控制下料口6的开合以控制生石灰的投加量;在所述的下料桶3底部设有分隔底板32,所述的分隔底板分布有圆形下料孔,在所述的分隔底板下方设有可水平移动的第二拉板5。专利技术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生石灰的投加量在3~5kg/1000L液体厨余垃圾时,即可调节液体厨余垃圾的初始pH在5.0~8.2,有利于提高环境微生物的活性。因此,需要确保生石灰储料桶一次性放置3~5kg生石灰即可调节pH值。一般的,所述的圆柱形筒体11的高度和倒圆台形筒体12的高度之比为2:1,所述的生石灰储料桶1的高度和圆柱形筒体11的直径之比为5:8,所述的圆柱形筒体11的直径和倒圆台形筒体12上底面的直径(倒圆台形筒体12上底面的直径=生石灰放料桶1的上底面的直径=下料桶3的直径)之比为5:3。所述的生石灰储料桶1和下料桶3的高度之比为0.8:1。所述的下料口6呈跑道状,下料口6的宽度为下料桶直经的20~25%。优选的,在所述的下料桶3侧壁上部设有槽口,自槽口插入可水平移动的第一拉板4,第一拉板4伸入下料桶3的一端呈弧形便于和下料桶3内壁贴合。第一拉板4的宽度略宽于下料口6的宽度,约为下料桶直经的50%;第一拉板4的长度大于下料桶3的直径确保第一拉板4的另一端露在下料桶外。所述的第一拉板4与分隔顶板31的距离不超过3毫米,优选为1~3毫米,通过控制第一拉板4与分隔顶板31的距离,避免储料时生石灰漏出。优选的,所述的隔板13上沿固定于倒圆台形筒体12顶部内壁,隔板13底端由分隔顶板31支撑;所述的出料口在水平面的投影呈跑道状,从而使得生石灰自下料口落入下料口6,避免生石灰下料时堆积在分隔顶板31上形成死角。进一步考虑到碗状隔板的出料口与下料口6之间的平均距离短于圆锥状隔板的出料口与下料口6之间的平均距离,更利于生石灰落入下料口,避免生石灰的损失,因此,优选在所述的生石灰储料桶1内设有碗状隔板13。所述的隔板13呈碗状时,其轴截面为圆弧,圆弧的高为倒圆台形筒体12的高,圆弧的弦为上部圆柱形筒体11的直径;所述的隔板13呈圆锥状时,其轴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圆锥的高为倒圆台形筒体12的高,圆锥的底面为倒圆台形筒体12的上底面。所述的分隔底板32的开孔率不低于90%,下料孔用于漏下生石灰,提高生石灰的下料均匀性;优选的,所述的下料孔7的直径为1.0~2.0毫米。优选的,在所述的生石灰放料桶2侧壁上部设有槽口,自槽口插入可水平移动的第二拉板5,第二拉板5伸入生石灰放料桶2的一端呈弧形便于和生石灰放料桶内壁贴合。所述的第二拉板5的宽度不小于下料桶3的直径,第二拉板5的长度大于下料桶3的直径,确保第二拉板5伸入生石灰放料桶2内后可以完全覆盖住下料桶,并使第二拉板5的另一端露在放料桶外。所述的第二拉板5和分隔底板32的距离不超过3厘米,优选为1~3毫米。所述的第一拉板4、第二拉板5的拉伸方向相反。生石灰放料桶2呈圆台状,使得生石灰下落时空间更大,确保生石灰分散落入敞口容器的液体中;生石灰放料桶2的下底面直径不小于圆柱形筒体11的直径,不仅便于将生石灰投料装置放置于好氧发酵的敞口容器顶部,有效防止添加生石灰时溅出液体,同时能够确保生石灰投料装置的稳定性,提高使用安全性。所述的生石灰储料桶1、生石灰放料桶2、下料桶3、隔板13、分隔顶板31、分隔底板32、第一拉板4、第二拉板5的材质均为防碱塑料。本技术所述的生石灰投料装置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将生石灰储料桶1、下料桶3和生石灰放料桶2焊接、胶接而成。可以通过焊接或胶接将隔板13上沿固定于倒圆台形筒体12顶部内壁,也可以直接将隔板13放置于倒圆台形筒体12内。所述的分隔顶板31、分隔底板32可以通过焊接或胶接进行固定。可以通过分别在下料桶3上部设置槽口,用于插入可水平移动的第一拉板4;可以通过在生石灰放料桶2上部设置槽口,用于插入可水平移动的第二拉板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的生石灰储料桶1设有盖板,优选为“帽型”盖板,当生石灰储料桶1放入生石灰,盖上盖板,避免生石灰飘出会被污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的用于调节液体厨余/浆液pH值的生石灰投料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的支架放置于好氧发酵的敞口容器顶部,用于支撑生石灰投料装置。采用本技术生石灰投料装置调节液体厨余/浆液pH值,先在好氧发酵的敞口容器顶部安放支架,将生石灰投料装置放于支架上,确保第一拉板4封住下料口,在生石灰储料桶1中填满生石灰。向右水平拉动第一拉板4控制生石灰投加量,生石灰自下料口6下落至分隔底板32上,生石灰经下料孔7散落到第二拉板上,生石灰量从左往右呈减少趋势;待自生石灰储料桶中落下足量生石灰,向左水平拉动第二拉板5,生石灰撒入敞口容器中;同时,在第二拉板5移动过程中,生石灰放料桶2内壁同时推动生石灰往右移动,促使生石灰均匀分散的落至液体厨余/浆液中,解决了生石灰从小料口下落至第二拉板堆积不匀的问题。投加生石灰过程中,没有从敞口容器中溅出液体厨余/浆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调节液体厨余/浆液pH值的生石灰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下依次包括生石灰储料桶(1)、下料桶(3)和生石灰放料桶(2);所述的生石灰储料桶(1)由上部圆柱形筒体(11)和下部倒圆台形筒体(12)组成,所述的生石灰放料桶(2)为圆台形筒体;所述下料桶(3)顶部设有分隔顶板(31),在所述的分隔顶板上开有下料口(6),在所述的倒圆台形筒体(12)内设有碗状或圆锥状隔板(13),隔板(13)与倒圆台形筒体(12)等高,在隔板(13)上开有对应于下料口(6)的出料口;在所述的下料桶(3)上部设有可水平移动的第一拉板(4)用于控制下料口(6)的开合;在所述的下料桶(3)底部设有分隔底板(32),所述的分隔底板分布有圆形下料孔(7),在所述的分隔底板下方设有可水平移动的第二拉板(5)。/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27 CN 20192077220301.一种用于调节液体厨余/浆液pH值的生石灰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下依次包括生石灰储料桶(1)、下料桶(3)和生石灰放料桶(2);所述的生石灰储料桶(1)由上部圆柱形筒体(11)和下部倒圆台形筒体(12)组成,所述的生石灰放料桶(2)为圆台形筒体;所述下料桶(3)顶部设有分隔顶板(31),在所述的分隔顶板上开有下料口(6),在所述的倒圆台形筒体(12)内设有碗状或圆锥状隔板(13),隔板(13)与倒圆台形筒体(12)等高,在隔板(13)上开有对应于下料口(6)的出料口;在所述的下料桶(3)上部设有可水平移动的第一拉板(4)用于控制下料口(6)的开合;在所述的下料桶(3)底部设有分隔底板(32),所述的分隔底板分布有圆形下料孔(7),在所述的分隔底板下方设有可水平移动的第二拉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调节液体厨余/浆液pH值的生石灰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柱形筒体(11)的高度和倒圆台形筒体(12)的高度之比为2:1,所述的生石灰储料桶(1)的高度和圆柱形筒体(11)的直径之比为5:8,所述的圆柱形筒体(11)的直径和倒圆台形筒体(12)上底面的直径之比为5: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调节液体厨余/浆液pH值的生石灰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料口(6)呈跑道状,下料口(6)的宽度为下料桶直经的20~25%;第一拉板(4)的宽度略宽于下料口(6)的宽度;第一拉板(4)的长度大于下料桶(3)的直径;所述的第一拉板(4)与分隔顶板(31)的距离不超过3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调节液体厨余/浆液pH值的生石灰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启为沈其荣余惠兴瞿建东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绿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