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防跌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3165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7: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穿戴防跌倒装置,属于防跌倒装置领域。一种可穿戴防跌倒装置,包括:腰带、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支撑杆、引燃器、气体发生器、处理器与软管;所述腰带固定于穿戴者的腰部,所述腰带上固定安装有若干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与所述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包括第一杆体、第一伸缩气囊与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与所述腰带转动连接,另一端开设有沉孔;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沉孔内,并与所述第一杆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气囊设置于沉孔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可穿戴防跌倒装置可在穿戴者倒地前,支撑住穿戴者的身体。

A wearable fall preven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穿戴防跌倒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跌倒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穿戴防跌倒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老人防护设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其中,防摔气囊是一种可穿戴式的老年人防摔设备,通过设置多个传感器检测穿戴者的姿态,在摔倒时,气囊快速充气,缓冲与地面接触时冲击。目前,市场上已存在多种防跌倒装置,但现有的防跌倒装置大都是通过快速充气,提供一种缓冲防护的效果,不具有支撑功能,因此穿戴者仍然需要自行站起,这对一些体力衰的穿戴者来说很不方便。另一方面,现有的防跌倒装置大都是肢体与地面发生冲击时起到防护的作用,并不能真正地防止跌倒与磕碰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可穿戴防跌倒装置,在穿戴者倒地之前支撑穿戴者的身体,解决现有技术中仅具有防护作用、不能有效避免发生跌倒的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穿戴防跌倒装置,包括:腰带、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支撑杆、引燃器、气体发生器、处理器与软管;所述腰带固定于穿戴者的腰部,所述腰带上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穿戴防跌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腰带(1)、第一伸缩杆(2)、第二伸缩杆(3)、支撑杆(4)、引燃器(5)、气体发生器(12)、处理器(6)与软管(7);/n所述腰带(1)固定于穿戴者的腰部,所述腰带(1)上固定安装有若干角度传感器(8),所述角度传感器(8)、姿态传感器(13)与所述处理器(6)电性连接;/n所述第一伸缩杆(2)包括第一杆体(21)、第一伸缩气囊(23)与第二杆体(22),所述第一杆体(21)的一端与所述腰带(1)转动连接,另一端开设有沉孔;所述第二杆体(22)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沉孔内,并与所述第一杆体(2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气囊(23)设置于沉孔内,且位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戴防跌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腰带(1)、第一伸缩杆(2)、第二伸缩杆(3)、支撑杆(4)、引燃器(5)、气体发生器(12)、处理器(6)与软管(7);
所述腰带(1)固定于穿戴者的腰部,所述腰带(1)上固定安装有若干角度传感器(8),所述角度传感器(8)、姿态传感器(13)与所述处理器(6)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伸缩杆(2)包括第一杆体(21)、第一伸缩气囊(23)与第二杆体(22),所述第一杆体(21)的一端与所述腰带(1)转动连接,另一端开设有沉孔;所述第二杆体(22)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沉孔内,并与所述第一杆体(2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气囊(23)设置于沉孔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杆体(21)与第二杆体(22)之间;
所述支撑杆(4)设置于所述第二杆体(22)下方,所述支撑杆(4)上端开设有转接槽(41),所述第二杆体(22)远离所述第一杆体(21)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转接槽(41)上方或转接槽(41)内;
所述软管(7)设置于所述第一伸缩杆(2)与支撑杆(4)之间,所述一端套装在所述第二杆体(22)外周,并与第二杆体(22)活动连接,另一端固定套接在所述支撑杆(4)上,并连通所述转接槽(41);
所述第二伸缩杆(3)包括多个活动杆(32)与固定杆(31),所述固定杆(31)与所述脚部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32)与所述固定杆(31)远离所述穿戴者脚部的一端均开设有第一滑槽,多个所述活动杆(32)沿水平方向排布;任意两个相邻所述活动杆(32)中,远离所述脚部的活动杆(32)设置于在靠近所述脚部的活动杆(32)的第一滑槽内;且所述第一滑槽内设有第二伸缩气囊(33),所述第二伸缩气囊(33)设置于所述两个相邻的所述活动杆(32)之间;所述支撑杆(4)与距离所述脚部最远的活动杆(32)铰接;
所述第一滑槽外端设有挡块,使位于所述第一滑槽内的活动杆(32)不得脱出;
所述引燃器(5)设置于所述气体发生器(12)内,所述引燃器(5)与所述处理器(6)电性连接,所述气体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愿王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