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儿童的安全打火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3140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防儿童的安全打火机,包括外壳、位于外壳内的压电装置、燃气室及其气阀组件和挡风罩,在外壳上端设有与压电装置中压电帽相抵的揿手,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邻近揿手的位置还设置有一限位件,其与揿手之间相互配合,使得揿手在点火使用后无法完全向上复位。本发明专利技术开创性地提出阻止揿手完全复位的原理,使得既使按下揿手也无法打火,而正常点火时,必须先进行一预操作,解除对揿手的限位,使揿手和压电装置完全向上复位后才可正常点火,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点火动作需要一先一后地完成,因此对于协调能力较弱的儿童来说,难以模仿点火,且儿童在多次以常规动作直接下压揿手而始终无法点火后,因失去兴趣而不再玩耍,从而有效地防止意外打火的发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打火机,尤其指一种带有保险装置、可防止儿童误点火的压电式打火机。原有的打火机大多没有保险装置,即揿手的操作不受限制,因而无法防止在运输和随身携带过程中因意外碰击揿手而打火,也无法阻止儿童因玩耍而误打火,其结果都容易造成火灾等意外事故。所以为了提高打火机的安全性,人们设计出各种各样的保险装置,其原理主要有二种第一种是保险装置在自然状态阻挡揿手而使之无法被按下,打火时,则先动作于保险装置,使其解除对揿手的阻碍,再按下揿手即可打火,如专利号为96245667.5的中国技术《带保险装置的压电式打火机》、专利号为00264032.5的中国技术《设有锁定键的打火机》公开的就是这样的方案,这类打火机在实际使用时,使用者必须在操作保险装置的同时按下揿手,且二个动作须用一个手指来完成,不仅需要较好的协同能力,而且必须用较大的力操作,从而较好地防止了儿童的误点火,然而,这同时也给正常打火设置了障碍,另一方面,由于受打火机体积的限制,保险装置的部件体积较小、重量轻,不可能具有足够的强度,使用者往往会急于打火而忘记了先操作保险装置,在这种情况下直接用力按压揿手,极有可能对打火机造成损坏,而且,这种情形也容易发生在儿童身上,由于在正常操作时为单指操作,因此在儿童看来似乎是直接按下揿手就能点火的(许多没有保险装置的打火机就是如此点火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有可能加大力度直接按下揿手以期打火,从而对打火机造成损坏;第二种是保险装置并未直接阻挡揿手的被按下,而是阻止其下压至点火行程,即使压电装置因压电帽的行程不足而以无法点火,如专利号为97210601.4的中国技术专利《安全电子打火机》就是这样一种方案,它“在机体内点火装置安装槽中装有一条具有弹性的安全锁杆,安全锁杆头部端面与操作件导槽顶部端面相对应,两者之间的距离h小于点火装置的点火行程,在打火时,将点火装置操作件压下,安全锁杆的上部就会在操作件的导槽中相对滑动,当下压距离达到h,接近但未达到点火行程,操作件导槽顶部和安全锁杆头部两个相对应的端面相接触,产生一个适当阻力,阻止操作件继续向下运动。此时点火装置还不可能激发高压电火花将火机点燃,只有在此时有意识地继续给操作件施加更大的压力,操作件导槽顶部端面作用于安全锁杆头部端面,在其水平方向上的分力就会迫使安全锁杆产生弹性变形,操作件便能继续下压到点火装置激发高压电火花所需的点火行程,点燃气阀已释放的可燃气体”。它较好地克服了上述第一种打火机的操作缺陷,即当儿童在模仿打火时,揿手能被按下,但会由于点火行程不够而无法打火,多次尝试后,儿童就会失去兴趣不再玩耍,而打火机也不致因此损坏。但由于该方案的正常点火动作仍然与常规一致,只是需要加大下压力度,因而无法防止指力较大的儿童误打火,另一方面,其安全锁杆头部端面与操作件导槽顶部在多次操作后,二者之间的接触表面会因磨损而变得光滑,因而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安全锁杆头部对操作件导槽顶部的阻力会逐渐变小,最终使操作者无须施加更大的力就可轻而易举的点火,从而失去了保险作用。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防儿童的安全打火机包括外壳、位于外壳内的压电装置、燃气室及其气阀组件,在外壳上端设有与压电装置中压电帽相抵的揿手,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邻近揿手的位置还设置有一限位件,其与揿手之间相互配合,使得揿手在点火使用后无法完全向上复位。所述的限位件可以为一设置在压电装置旁的锁杆,该锁杆的上部设计有一穿过揿手上对应的导槽而外端露于外壳之外的上折边,并且该上折边在弯折处具有一台阶,当点火使用结束后揿手随着压电装置的复位而向上复位时,即揿手的导槽底部受到锁杆上的台阶阻挡而无法完全向上复位;或者,所述的限位件为一设置在压电装置旁的锁杆,该锁杆的上部设计有一穿过揿手上对应的导槽而外端露于外壳之外的上折边,而所述的揿手导槽底部较窄,并在与其上部的交界处形成一台阶,且所述的锁杆装配成具有始终朝向台阶一侧的趋势,当点火使用结束后揿手随着压电装置的复位而向上复位时,所述的锁杆上折边卡在揿手导槽的台阶之上,而使揿手无法完全向上复位。所述的限位件可以是一设置在揿手之上的推板,它在竖直方向上与揿手相对限位,而在水平方向可相对揿手移动,并设有一弹簧使推板保持向挡风罩方向复位的趋势,所述的推板在与挡风罩相对的一侧具有凸出的沿边,当揿手在点火使用后在压电装置的复位机构作用下向上复位时,所述的推板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其沿边插入挡风罩顶边之下,而使揿手无法完全向上复位。所述的推板以在其沿边处呈台阶状为佳。所述揿手的上端面上可以设有一凹槽,而所述的推板下端面设有一挡板,所述的复位弹簧位于上述挡板与凹槽壁之间,使得推板具有向挡风罩侧移动的趋势。所述的挡风罩可以为全包式,覆盖机体的整个头部,而所述的限位件可以为开在挡风罩侧面的狭槽,狭槽的顶部比其下部更窄,并在交界处形成一台阶,所述的揿手为杠杆式,其一端铰接在外壳内,其另一端穿过所述的狭槽露于壳体之外作为操作部位,其中部具有一支点并压在压电帽之上,并且该揿手装配成具有始终偏向狭槽的台阶一侧的趋势,当点火使用结束后揿手随着压电装置的复位而向上复位时,揿手卡在长槽的台阶之下,而使其无法完全向上复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突破了原有设计中阻止揿手下压或是阻止揿手下压至点火行程的原理,开创性地提出阻止揿手完全复位的原理,使得揿手在下一次被按下时就无法达到点火行程,随之被压缩的压电装置之压电帽也就自然地达不到点火行程,无法打火,从而有效地防止意外打火的发生。而要实现正常点火,则在按下揿手之前,必须先进行一步预操作,解除对揿手的限位,使揿手和压电装置完全向上回复到位,此时再下压揿手到底,压电装置之压电帽的压缩行程就会像现有技术那样具有足够的点火行程,从而使压电装置正常点火。由于本专利技术的点火动作需要一先一后地完成两个不同动作,因此对于协调能力较弱的儿童来说,难以模仿点火,而且儿童在多次以常规动作直接下压揿手而始终无法点火后,会对此失去兴趣,不再玩耍;同时,一旦成人在使用时即使在未解除对揿手限位的情形下直接按下揿手,也不会对打火机造成损坏。附图说明图11为图6中推动锁杆,并按下揿手时的剖视示意图;图12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的推板在自然状态下的剖视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2中推动推板后、未按下揿手时,揿手和压电帽复位的剖视示意图;图15为图12中推动推板后、并按下揿手的剖视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中揿手在自然状态下的剖视示意图;图17为图16中C-C向局部示意图;图18为图16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9为图16中横向推动揿手、未按下揿手时,揿手和压电帽复位的剖视示意图;图20为图19中D-D向局部示意图;图21为图16中横向推动揿手、并按下揿手的剖视示意图。第一实施例见图1至图3所示,其包括外壳4、位于外壳4内的压电装置2、燃气室8及其气阀组件5,其中气阀组件包括出气针51和与出气针51相连的金属材质跷板52,压电装置2包括压电帽21、压电体22,在外壳4上端设有与压电装置2中压电帽21相抵的揿手1,并在揿手1侧面设有纵向导槽11;为了防止打火时受风的影响,在出气针上方还设有挡风罩6,并在外壳4的侧壁设有调节火焰大小的调节环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儿童的安全打火机,包括外壳、位于外壳内的压电装置、燃气室及其气阀组件和挡风罩,在外壳上端设有与压电装置中压电帽相抵的揿手,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邻近揿手的位置还设置有一限位件,其与揿手之间相互配合,使得揿手在点火使用后无法完全向上复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谷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舜虹火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