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一升专利>正文

一种多火苗打火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3042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打火机,特别是指一种可互相转换火苗的多火苗打火机。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火苗打火机,包括有壳体、气箱组件、点火装置和头盖,在头盖中设置有明火针和明火针支架,明火针固定在明火针支架上,明火针支架与头盖固定连接,明火针通过皮管与气箱组件中的出气针连接,在壳体内的气箱组件和明火针支架之间设置有非明火组件。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打火机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在头盖没有打开或打开的情况下都能点火,而且火苗也可转化的新型打火机。(*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打火机,特别是指可互相转换火苗的多火苗打火机
技术介绍
目前,在市场上和在杂志上关于打火机的介绍很多,特别是我国,在金属打火机的领域中,具有很大的份额。近几年,打火机的发展很快,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得到很大的进步,如专利号为92109388.8的双火苗打火机专利,它包括壳体,储气箱组件,防风火组件,点火装置,供气控制机构和火苗转换机构,它的点火装置与火苗转换机构相接,点火装置压下或松开时,利用罩件来控制防风火组件中的混合室的空气通道的封闭或导通,或者利用扰流元件伸进或抽出来控制防风火组件的混合室中的喷嘴与储气箱之间连通路线的切断和导通,发出防风火或明火。这种结构的打火机,在点火时,都需要打开头盖才可以点火,有时会给用户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打火机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在头盖没有打开或打开的情况下都能点火,而且火苗也可转化的新型打火机。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火苗打火机,包括有壳体、气箱组件、点火装置和头盖,在头盖中设置有明火针和明火针支架,明火针固定在明火针支架上,明火针支架与头盖固定连接,明火针通过皮管与气箱组件中的出气针连接,在壳体内的气箱组件和明火针支架之间设置有非明火组件。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在气箱组件的上端设置有独立的中架,非明火组件中的直冲宝塔或混合室固定在中架上,头盖通过中架与壳体铰接。所述的点火装置中的电子导线设置在非明火组件的直冲宝塔或混合室上,并与非明火组件的直冲宝塔或混合室中出气口对应,在明火支架上设置有导线,该导线的上端与明火针的针孔相对应,在明火针支架的下端设置有定位块,导线下端紧靠在定位块上,并随头盖的打开与设置在非明火组件上直冲宝塔或混合室上的电子导线断开配合。所述的在气箱组件的气箱上设有压合气箱组件中明火皮管的杠杆,该杠杆与气箱铰接,一端随头盖的掀翻与之联动连接,另一端搁置在明火的皮管上。所述的在气箱组件的气箱上设置有容置电池和灯的容腔,在与灯对应位置的壳体上设置有通槽,在壳体的通槽的对应位置设置有透明片。通过在外壳的上端设置有头盖,在头盖中设置有明火针和明火针支架,明火针和明火针支架与头盖固定连接,可以在没有打开头盖的状况下,打火机能够点火,其次在气箱组件的上端设置有中架和非明火组件,非明火组件固定设置在中架中,头盖与中架铰接,点火装置中的电子导线设置在非明火组件的直冲宝塔或混合室上,并与非明火组件中直冲宝塔或混合室的出气口对应,可以在打开头盖的状况下,打火机也能够点火。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明火支架上的导线与电子导线配合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附图对专利技术的本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所示,一种多火苗打火机,包括有外壳1、气箱组件、点火装置,在外壳1的上端设置有头盖2,在头盖2中设置有明火针3和明火针支架4,明火针3固定在明火针支架4上,明火针支架4与头盖2固定连接,在气箱组件的上端设置有独立的中架5和非明火组件,中架5固定设置在气箱6上,本实施例中指的非明火组件为直冲宝塔7及其附件,当然非明火组件也可以是指防风火中的混合室及其附件,直冲宝塔7固定设置在中架5中,头盖2通过中架5与壳体1铰接;其中气箱组件由气箱6、出气针8、皮管9、10和跳板11组成,两条皮管9、10的一端分别接在出气针8的两个出气孔上,另一端分别与明火针3和直冲宝塔7的进气口连接,其中出气针8的上端开口为明火出气,旁侧开口为直冲出气。直冲宝塔7的旁侧设有导线容腔71,点火装置中的电子12的电子导线121设置在直冲宝塔7的导线容腔71上,并与直冲宝塔7中的出气口对应,在明火支架4上设置有导线122,该导线122的上端与明火针3的针孔相对应,下端紧靠在明火支架4的定位块41上,并随头盖2的打开和闭合与直冲宝塔7上的电子导线121断开和导通配合,定位块41不仅有定位作用,而且还具有在头盖2闭合时防止电子12的电流打在其它部位;在导线122和电子导线121导通时,并不一定需要导线122与电子导线121接触,只要电子12在工作后,电流能够传到导线122上即可。当然,本实施例中的电子导线121也可以延伸出两条,一条架设在直冲宝塔7的导线容腔71中与直冲宝塔7的出气孔配合,另一条架设在明火针支架4上与明火针3配合。在气箱组件的气箱6上设有压合气箱组件中明火气管9的杠杆13,该杠杆13与气箱6铰接,其杠杆13一端与头盖2的延伸铰接杆21联动连接,另一端搁置在明火皮管9上,在头盖2打开时,通过杠杆13压住明火皮管9,使连接明火针3的皮管9不出气。为了美观,在气箱组件的气箱6上设置有容置电池14和灯15的容腔,把电池14和灯15设置在相应容腔中,在与灯15对应位置的外壳1上设置有通槽11,在外壳1的通槽11的对应位置设置有透明片16。具体工作原理需要明火时,直接按下电子12,则明火针3就出现明火;需要直冲火时,首先,我们打开头盖2,导致头盖2的延伸铰接杆21带动杠杆13压住明火皮管9,使连接明火针3的皮管9不出气,这时电子导线121与明火支架4上的导线122分离,再按下电子12,则直冲宝塔7就出现直冲火。权利要求1.一种多火苗打火机,包括有壳体、气箱组件、点火装置和头盖,其特征在于在头盖中设置有明火针和明火针支架,明火针固定在明火针支架上,明火针支架与头盖固定连接,明火针通过皮管与气箱组件中的出气针连接,在壳体内的气箱组件和明火针支架之间设置有非明火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火苗打火机,其特征在于在气箱组件的上端设置有独立的中架,非明火组件中的直冲宝塔或混合室固定在中架上,头盖通过中架与壳体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火苗打火机,其特征在于点火装置中的电子导线设置在非明火组件的直冲宝塔或混合室上,并与非明火组件的直冲宝塔或混合室中出气口对应,在明火支架上设置有导线,该导线的上端与明火针的针孔相对应,在明火针支架的下端设置有定位块,导线下端紧靠在定位块上,并随头盖的打开与设置在非明火组件上直冲宝塔或混合室上的电子导线断开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火苗打火机,其特征在于在气箱组件的气箱上设有压合气箱组件中明火皮管的杠杆,该杠杆与气箱铰接,一端随头盖的掀翻与之联动连接,另一端搁置在明火的皮管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火苗打火机,其特征在于在气箱组件的气箱上设有压合气箱组件中明火皮管的杠杆,该杠杆与气箱铰接,一端随头盖的掀翻与之联动连接,另一端搁置在明火的皮管上。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所述的一种多火苗打火机,其特征在于在气箱组件的气箱上设置有容置电池和灯的容腔,在与灯对应位置的壳体上设置有通槽,在壳体的通槽的对应位置设置有透明片。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火苗打火机,其特征在于在气箱组件的气箱上设置有容置电池和灯的容腔,在与灯对应位置的壳体上设置有通槽,在壳体的通槽的对应位置设置有透明片。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火苗打火机,其特征在于在气箱组件的气箱上设置有容置电池和灯的容腔,在与灯对应位置的壳体上设置有通槽,在壳体的通槽的对应位置设置有透明片。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打火机,特别是指一种可互相转换火苗的多火苗打火机。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火苗打火机,包括有壳体、气箱组件、点火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火苗打火机,包括有壳体、气箱组件、点火装置和头盖,其特征在于:在头盖中设置有明火针和明火针支架,明火针固定在明火针支架上,明火针支架与头盖固定连接,明火针通过皮管与气箱组件中的出气针连接,在壳体内的气箱组件和明火针支架之间设置有非明火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一升夏炜
申请(专利权)人:黄一升夏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