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唑醚菌酯在防治福寿螺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29451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6: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吡唑醚菌酯在防治福寿螺中的应用,属于福寿螺防治技术领域,所述吡唑醚菌酯对福寿螺的LC

Application of pyrazolyl ester in the control of snai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吡唑醚菌酯在防治福寿螺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福寿螺防治
,尤其涉及吡唑醚菌酯在防治福寿螺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福寿螺(Pomaceacanaliculata)是一种淡水螺,又叫苹果螺、大瓶螺、雪螺,属软体动物门、前鳃亚纲、瓶螺科。福寿螺摄食普遍且食量大,主食水稻、茭白、芋头等,对水稻的危害尤为严重。福寿螺的适应性和繁殖力极强,可由农作区快速散布至湿地及其它自然淡水环境中,严重威胁入侵地的螺类、水生植物的正常生长,福寿螺的入侵很容易破坏现有生态系统完整性。福寿螺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现已入侵世界各地,被列为世界百大入侵物种之一。福寿螺在我国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2003年,被列入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名单。此外,福寿螺还是卷棘口吸虫和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对人体健康也存在潜在威胁。目前,福寿螺的防治措施有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但化学防治由于其防治效果好、见效快、成本低,仍是防治福寿螺的主要手段。在我国登记的用于防治福寿螺的农药产品有69个,有效成分为杀螺胺乙醇胺盐(33个)、杀螺胺(25个)、四聚乙醛(10个)和氰氨化钙(1个)。目前用于防治福寿螺的登记农药存在品种少、剂型少、重复登记、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因此,研究和开发防治福寿螺的新的药剂,对于控制福寿螺扩散,避免我国农业经济和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吡唑醚菌酯在防治福寿螺中的应用;所述吡唑醚菌酯对福寿螺的LC50(48h)、LC50(72h)和LC50(96h)分别为0.463mg/L、0.422mg/L和0.402mg/L,与杀螺胺乙醇胺盐的杀螺效果相当。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吡唑醚菌酯在作为杀菌剂的同时,可用于防治福寿螺。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吡唑醚菌酯在防治福寿螺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包括所述吡唑醚菌酯的制剂在防治福寿螺中的应用。优选的,所述吡唑醚菌酯的制剂的剂型包括可分散液剂、可湿性粉剂、乳油、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微乳剂和悬浮剂。优选的,所述吡唑醚菌酯对福寿螺的LC50(48h)、LC50(72h)和LC50(96h)分别为0.463mg/L、0.422mg/L和0.402mg/L。优选的,所述应用具体为将所述吡唑醚菌酯施用在水田中。优选的,所述吡唑醚菌酯施用的量为20~40ga.i./亩。优选的,所述吡唑醚菌酯施用的量为25~35ga.i./亩。优选的,所述施用采用喷雾法进行。优选的,将所述吡唑醚菌酯稀释200~500倍后进行喷雾施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吡唑醚菌酯在防治福寿螺中的应用;所述吡唑醚菌酯对福寿螺的LC50(48h)、LC50(72h)和LC50(96h)分别为0.463mg/L、0.422mg/L和0.402mg/L,与杀螺胺乙醇胺盐的杀螺效果相当。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吡唑醚菌酯在作为杀菌剂的同时,可用于防治福寿螺。具体实施方式吡唑醚菌酯是兼具吡唑结构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广谱杀菌剂,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具有保护、治疗和叶片渗透传导的作用,所述吡唑醚菌酯单剂和混剂已在全球60多个国家的150多种作物上登记使用;此外,所述吡唑醚菌酯还是一个植物健康激活剂,是美国环保署、欧盟和中国就“植物健康作用”登记的第一个产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吡唑醚菌酯在防治福寿螺中的应用。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吡唑醚菌酯对福寿螺的LC50(48h)、LC50(72h)和LC50(96h)分别为0.463mg/L、0.422mg/L和0.402mg/L,与杀螺胺乙醇胺盐的杀螺效果相当;能够用于防治福寿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包括所述唑醚菌酯的制剂在在防治福寿螺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对所述唑醚菌酯的制剂的剂型以及有效成分含量等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常规的唑醚菌酯能够制备获得的剂型均可。在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唑醚菌酯的制剂的剂型以乳油为例。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应用具体为将所述吡唑醚菌酯施用在水田中。本专利技术对所述作物的种类没有特殊限定,所有可能有福寿螺侵害的作物均可,包括水稻、茭白、芡实等作物。在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过程中,以茭白为例。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吡唑醚菌酯的施用量优选为20~40g/亩,更优选为25~35g/亩,最优选为30g/亩。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施用优选的采用喷雾法进行;更优选的将所述吡唑醚菌酯稀释200~500倍后进行喷雾施用。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实施例1吡唑醚菌酯的杀螺活性测定采用浸螺法测定。吡唑醚菌酯原药经甲醇溶解定容后配制成浓度为2000mg/L的溶液,再用曝气自来水稀释成一系列浓度(分别为0.100mg/L,0.150mg/L,0.225mg/L,0.338mg/L,0.506mg/L,0.759mg/L和1.139mg/L)的溶液。在2L的烧杯中加入2L上述不同浓度的供试液,每个烧杯放入10只福寿螺,加盖防止逃逸,室温(24±1℃)下培养,分别于24、48、72、96h观察福寿螺的死亡情况,试验期间不喂食。以敲打法观察其活动情况,判断其是否死亡。试验设3个平行,死亡率取其平均值。以曝气自来水处理作为空白对照。采用直线内插法,绘制吡唑醚菌酯浓度对死亡率几率值的曲线,求出50%死亡时的LC50值。结果见表1。表1吡唑醚菌酯原药对福寿螺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的福寿螺死亡率为0%;吡唑醚菌酯对福寿螺的LC50(48h)、LC50(72h)和LC50(96h)分别为0.463mg/L、0.422mg/L和0.402mg/L。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具有良好的杀螺活性。实施例2吡唑醚菌酯对福寿螺的防治效果材料与方法作物和靶标试验作物:茭白;防治对象:福寿螺供试药剂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巴斯夫植物保护(江苏)有限公司);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试验设计设3个处理: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制剂用药量:120mL/亩);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制剂用药量:60g/亩);清水对照(CK)。每个处理3次重复,各小区面积为30m2,小区间筑小田埂,防止串水,并用高60cm的网围好,防止福寿螺逃逸。施药方法于茭白移栽1周后,在每个小区放养30只大小相近的福寿螺(体长2~3cm)。田间保持2-3cm浅水层,并保水7d以上。采用喷雾法,按每亩用水量30L稀释后施药。药效调查于施药后2d、7d分别调查活死螺数,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的计算公式:死亡率(%)=死亡螺数/(总螺数-逃逸螺数)×100%;校正防效(%)=(处理组死亡率-对照区死亡率)/(100-对照组死亡率)×100%。结果分析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吡唑醚菌酯在防治福寿螺中的应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吡唑醚菌酯在防治福寿螺中的应用。


2.包括权利要求1中所述吡唑醚菌酯的制剂在防治福寿螺中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吡唑醚菌酯的制剂的剂型包括可分散液剂、可湿性粉剂、乳油、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微乳剂和悬浮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吡唑醚菌酯对福寿螺的LC50(48h)、LC50(72h)和LC50(96h)分别为0.463mg/L、0.422mg/L和0.402mg/L。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杰王祥云张昌朋苍涛何红梅赵学平张志恒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