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温州商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渔业养殖智能增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292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6:54
一种渔业养殖智能增氧设备,包括第一套筒,第一套筒轴线呈水平,第一套筒内设置第一筒体,第一筒体与套筒同轴,第一筒体侧面通过密封轴承与第一套筒内壁连接,第一筒体一端面位于第一套筒外部,第一套筒内设置第二筒体,第三筒体与第一套筒同轴,第二筒体外侧面通过密封轴承与第一套筒内壁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在给鱼塘进行增氧时使用,通过本装置在鱼塘水面上移动的同时对水进行增氧处理,能够对鱼塘进行大面积的增氧,防止鱼类聚集在增氧机的附近造成浮头现象,该装置在水面上移动对水能够达到搅拌的效果,防止水中厌氧植物生长而阻碍鱼类的生长,可以增加鱼类的产量。

A kind of intelligent oxygen increasing equipment for fishery cul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渔业养殖智能增氧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增氧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渔业养殖智能增氧设备。
技术介绍
现阶段很多的增氧机很多都是通过鼓风机向鱼塘内进行吹空气或通过将鱼塘底部的水喷洒到空中增加含氧量再落回水中,但这类增氧机都是固定在一个地方进行增氧,无法大大面积的进行增氧,导致鱼类聚集在增氧机附近,有碍于鱼类的繁殖和生长,需要大面积增氧时,需要设置多个增氧机,这大大增加的生产成本,使用起来不是太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渔业养殖智能增氧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渔业养殖智能增氧设备,包括第一套筒,第一套筒轴线呈水平,第一套筒内设置第一筒体,第一筒体与套筒同轴,第一筒体侧面通过密封轴承与第一套筒内壁连接,第一筒体一端面位于第一套筒外部,第一套筒内设置第二筒体,第三筒体与第一套筒同轴,第二筒体外侧面通过密封轴承与第一套筒内壁连接,第二筒体一端面位于第一套筒外部,第一套筒内壁固定安装齿环,齿环与第一套筒同轴,齿环位于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第二筒体内端面中心开设第一通孔,第二筒体内部固定安装电机,电机输出轴穿过第一通孔,电机输出轴与第一通孔通过轴承连接,电机输出轴上套装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一套筒同轴,第一齿轮与齿环之间通过第二齿轮相互啮合,第二齿轮中心固定安装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与第二筒体通过轴承连接,第二筒体内固定安装蓄电池和控制器,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外端面靠近底部位置处均固定安装两个斜杆,斜杆轴线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位于同侧的两斜杆的轴线交点位于第一套筒内部,斜杆外端底面均固定安装竖杆,竖杆底部均固定安装浮球,第一套筒外侧面中部沿周向方向设置数个等距的第一连杆,第一连杆一端与第一套筒连接,竖杆另一端均固定安装半球形壳体,蓄电池和电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蓄电池和电机电性连接。如上所述的一种渔业养殖智能增氧设备,所述的第一套筒侧壁开设环形腔体,第一套筒外侧面对应第一连杆的位置处均开设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环形腔体相通,第一连杆穿过对应的第二通孔,第一连杆与对应的第二通孔通过密封轴承连接,第一连杆位于腔体的一端均固定安装第一锥齿轮,相邻的第一锥齿轮之间设置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位于腔体内,且第二锥齿轮的转轴均与环形腔体通过轴承连接,且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与相邻的均啮合,第一套筒内侧面对应其中一个第二锥齿轮位置处开设第三通孔,第三通孔内设置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与第三通孔通过轴承连接,第二转轴内端与第二锥齿轮中心固定连接,第二转轴外端套装第一齿轮,第一套筒内壁固定安装步进电机,步进电机输出轴上套装第二齿轮,且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互啮合,斜杆内端均套装第二套筒,第二套筒与斜杆通过弹簧连接,套筒与对应的筒体通第三连杆固定连接,斜杆与筒体之间均固定安装压力感应器,蓄电池和控制器与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蓄电池和控制器与步进电机电性连接。如上所述的一种渔业养殖智能增氧设备,所述的第一连杆侧面固定安装长板,长板长度方向所在平面与半球形壳体的截面位于同一平面。如上所述的一种渔业养殖智能增氧设备,所述的第一筒体内端面和外端面中心均开设第四通孔,两个第四通孔内均通过同一根横轴,横轴两端面均位于第一筒体外部,横轴与第四通孔均通过密封轴承连接,横轴内端通过数根第二连杆与第一套筒内壁固定连接,横轴外端固定安装数个扇形叶片,第一筒体外端面对应第四通孔的位置处固定安装第三箱体,第三箱体一端面开口,且第四通孔与第三箱体通过开口处相通,扇形叶片位于第三箱体中,且扇形叶片外端面与第三箱体内壁接触配合,且扇形叶片的外端面能覆盖住第五通孔,第三箱体侧面底部开设第五通孔。如上所述的一种渔业养殖智能增氧设备,所述的第一筒体内部固定安装配重块。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在给鱼塘进行增氧时使用,具体使用时,通过将本装置放置在鱼塘的水面上,此时四个浮球支撑本装置呈图1所示状态,此时打开电机,电机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通过第二齿轮带动齿环沿第一齿轮轴线转动,齿环转动带动第一套筒绕自身轴线自转,第一套筒自转带动第一连杆和半球形壳体绕第一套筒轴线转动,此时半球形壳体依次在水面上进行划动,在半球形壳体划动的作用下第一套筒可在水面上进行移动,第一套筒移动带动第一筒体、第二筒体、斜杆、竖杆和浮球移动,在移动的同时,半球形壳体从水中向上转动时,半球形壳体内装满水,当装满水的半球形壳体转动到竖直状态过程中,水从半球形壳体中慢慢流出,流出的水充分接触鱼塘表面的空气,使水中的含氧量增加,并流回鱼塘中,半球形壳体能够带动鱼塘底层含氧量较少的的水层的水,使半球形壳体转动的时候能够将鱼塘表面富含氧气的水和底部的水相互搅拌,形成循环,从而使鱼塘水中的含氧量充足,通过本装置在鱼塘中移动,能够大面积的增加鱼塘的含氧量;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通过本装置在鱼塘水面上移动的同时对水进行增氧处理,能够对鱼塘进行大面积的增氧,防止鱼类聚集在增氧机的附近造成浮头现象,该装置在水面上移动对水能够达到搅拌的效果,防止水中厌氧植物生长而阻碍鱼类的生长,可以增加鱼类的产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A向视图;图4为图1的B向视图;图5为图1的C向视图放大图;图6为图2的Ⅰ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渔业养殖智能增氧设备,如图所示,包括第一套筒1,第一套筒1轴线呈水平,第一套筒1内设置第一筒体2,第一筒体2与套筒同轴,第一筒体2侧面通过密封轴承与第一套筒1内壁连接,第一筒体2一端面位于第一套筒1外部,第一套筒1内设置第二筒体3,第三筒体3与第一套筒1同轴,第二筒体3外侧面通过密封轴承与第一套筒1内壁连接,第二筒体3一端面位于第一套筒1外部,第一套筒1内壁固定安装齿环4,齿环4与第一套筒1同轴,齿环4位于第一筒体2和第二筒体3之间,第二筒体3内端面中心开设第一通孔5,第二筒体3内部固定安装电机6,电机6输出轴穿过第一通孔5,电机6输出轴与第一通孔5通过轴承连接,电机5输出轴上套装第一齿轮7,第一齿轮7与第一套筒1同轴,第一齿轮7与齿环4之间通过第二齿轮8相互啮合,第二齿轮7中心固定安装第一转轴9,第一转轴9与第二筒体3通过轴承连接,第二筒体3内固定安装蓄电池10和控制器33,第一筒体2和第二筒体3外端面靠近底部位置处均固定安装两个斜杆11,斜杆11轴线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位于同侧的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渔业养殖智能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套筒(1),第一套筒(1)轴线呈水平,第一套筒(1)内设置第一筒体(2),第一筒体(2)与套筒同轴,第一筒体(2)侧面通过密封轴承与第一套筒(1)内壁连接,第一筒体(2)一端面位于第一套筒(1)外部,第一套筒(1)内设置第二筒体(3),第三筒体(3)与第一套筒(1)同轴,第二筒体(3)外侧面通过密封轴承与第一套筒(1)内壁连接,第二筒体(3)一端面位于第一套筒(1)外部,第一套筒(1)内壁固定安装齿环(4),齿环(4)与第一套筒(1)同轴,齿环(4)位于第一筒体(2)和第二筒体(3)之间,第二筒体(3)内端面中心开设第一通孔(5),第二筒体(3)内部固定安装电机(6),电机(6)输出轴穿过第一通孔(5),电机(6)输出轴与第一通孔(5)通过轴承连接,电机(5)输出轴上套装第一齿轮(7),第一齿轮(7)与第一套筒(1)同轴,第一齿轮(7)与齿环(4)之间通过第二齿轮(8)相互啮合,第二齿轮(7)中心固定安装第一转轴(9),第一转轴(9)与第二筒体(3)通过轴承连接,第二筒体(3)内固定安装蓄电池(10)和控制器(33),第一筒体(2)和第二筒体(3)外端面靠近底部位置处均固定安装两个斜杆(11),斜杆(11)轴线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位于同侧的两斜杆(11)的轴线交点位于第一套筒(1)内部,斜杆(11)外端底面均固定安装竖杆(12),竖杆(12)底部均固定安装浮球(13),第一套筒(1)外侧面中部沿周向方向设置数个等距的第一连杆(14),第一连杆(14)一端与第一套筒(1)连接,竖杆(14)另一端均固定安装半球形壳体(15),蓄电池(10)和电机(6)与控制器(33)电性连接,蓄电池(10)和电机(6)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渔业养殖智能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套筒(1),第一套筒(1)轴线呈水平,第一套筒(1)内设置第一筒体(2),第一筒体(2)与套筒同轴,第一筒体(2)侧面通过密封轴承与第一套筒(1)内壁连接,第一筒体(2)一端面位于第一套筒(1)外部,第一套筒(1)内设置第二筒体(3),第三筒体(3)与第一套筒(1)同轴,第二筒体(3)外侧面通过密封轴承与第一套筒(1)内壁连接,第二筒体(3)一端面位于第一套筒(1)外部,第一套筒(1)内壁固定安装齿环(4),齿环(4)与第一套筒(1)同轴,齿环(4)位于第一筒体(2)和第二筒体(3)之间,第二筒体(3)内端面中心开设第一通孔(5),第二筒体(3)内部固定安装电机(6),电机(6)输出轴穿过第一通孔(5),电机(6)输出轴与第一通孔(5)通过轴承连接,电机(5)输出轴上套装第一齿轮(7),第一齿轮(7)与第一套筒(1)同轴,第一齿轮(7)与齿环(4)之间通过第二齿轮(8)相互啮合,第二齿轮(7)中心固定安装第一转轴(9),第一转轴(9)与第二筒体(3)通过轴承连接,第二筒体(3)内固定安装蓄电池(10)和控制器(33),第一筒体(2)和第二筒体(3)外端面靠近底部位置处均固定安装两个斜杆(11),斜杆(11)轴线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位于同侧的两斜杆(11)的轴线交点位于第一套筒(1)内部,斜杆(11)外端底面均固定安装竖杆(12),竖杆(12)底部均固定安装浮球(13),第一套筒(1)外侧面中部沿周向方向设置数个等距的第一连杆(14),第一连杆(14)一端与第一套筒(1)连接,竖杆(14)另一端均固定安装半球形壳体(15),蓄电池(10)和电机(6)与控制器(33)电性连接,蓄电池(10)和电机(6)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渔业养殖智能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套筒(1)侧壁开设环形腔体(16),第一套筒(1)外侧面对应第一连杆(14)的位置处均开设第二通孔(17),第二通孔(17)与环形腔体(16)相通,第一连杆(14)穿过对应的第二通孔(17),第一连杆(14)与对应的第二通孔(17)通过密封轴承连接,第一连杆(14)位于腔体(16)的一端均固定安装第一锥齿轮(18),相邻的第一锥齿轮(18)之间设置第二锥齿轮(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治霞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