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自动换水的鱼缸,属于鱼缸领域,包括鱼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箱、水阀和水管;所述的水箱有两个,分别位于鱼缸的上方;每个水箱内各设有浮子、浮子杆、阀门和筒体;浮子固定在浮子杆的一端上,浮子杆的另一端与筒体相铰接;所述的水阀包括两组,每组水阀各包括一号阀和二号阀,一号阀和二号阀上各设有一系列的开口;一号阀包括一号阀体、一号阀芯和一号弹簧;所述的二号阀包括二号阀体、二号阀芯和二号弹簧。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能够自动换水的特点。
A fish tank that can change water automatical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自动换水的鱼缸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鱼缸,特别是一种能够自动换水的鱼缸。
技术介绍
很多人喜欢养鱼,养鱼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同时,也需要为之付出一定的劳动,例如投食、换水等。相对于投食来说换水的过程稍加繁琐:将废水抽出,添加新水。由于自来水用氯消毒,不适合直接养鱼,还需要提前将自来水放置一天将氯挥发掉。天长日久,这些繁琐的工作可能会降低人们养鱼的愉悦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换水的鱼缸。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够自动换水的鱼缸,包括鱼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箱、水阀和水管;所述的水箱有两个,包括一号水箱和二号水箱,两个水箱位于鱼缸的上方;水箱的上壁上设有开孔;每个水箱内各设有浮子、浮子杆、阀门和筒体,所述的阀门连通自来水管和水箱,当打开阀门后可以向水箱内注水,当关闭阀门后停止注水;所述的阀门包括阀杆,通过旋转阀杆控制阀门的启、闭;阀杆的一端露在阀门的外侧,该端与所述的筒体固定连接,筒体的轴心与阀杆的轴心相垂直;所述的浮子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浮子固定在浮子杆的一端上,浮子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的筒体的内部空腔内,并且该端与筒体相铰接;所述的筒体空腔的直径大于浮子杆的直径,当向水箱内注水即将注满时,浮子上升带动筒体旋转,通过阀杆将阀门关闭;当水箱内放水即将放尽时,浮子下降带动筒体旋转,通过阀杆将阀门打开;所述的阀门设有两个出水口,即a口和b口,a口连通水阀,b口连通水箱;其中b口是小口,a口是大口;所述的水阀包括两组,两组水阀结构相同;每组水阀各包括一号阀和二号阀,一号阀和二号阀上各设有一系列的开口,各开口分别通过水管与不同的结构相连接;一号阀包括一号阀体、一号阀芯和一号弹簧,所述的一号阀体为中空的筒状结构,内部为圆柱形空腔;所述的一号阀芯位于一号阀体的空腔内,一号阀芯为柱形结构,一号阀芯沿轴向方向分成五段,包括两个细段和三个粗段,粗段与细段间隔分布;其中粗段处的直径等于一号阀芯空腔的直径,通过粗段能够与一号阀体的空腔相密封;两个细段处的直径小于粗段的直径;所述的一号弹簧位于一号阀体空腔的右端处,一号弹簧的左右两端分别顶在一号阀芯的右端和一号阀体空腔的右端,自然状态时,通过一号弹簧的作用将一号阀芯向左顶;所述的一号阀体上设有c、d、e、f、g、h六个开口,其中c口位于一号阀体的左端处,f口位于一号阀体的右端处,d、e、g、h口位于一号阀体侧壁上,其中d、h和e、g分别组成两对开口,每对开口位于一号阀体的同一横截面上,其中开口d、h在左,开口e、g在右,两对开口之间的间距与一号阀芯上两个细段之间的间距相等;当一号阀芯被一号弹簧顶在一号阀体空腔左端时,一号阀芯的两个细段分别位于所述的两对开口处;其中第一组水阀中一号阀c口连接一号水箱中阀门a口,第二组水阀中一号阀c口连接二号水箱中阀门a口,d口和e口连接鱼缸,g口连接同组的二号阀的l口,h口分别连接同组二号阀的j口和k口;所述的二号阀包括二号阀体、二号阀芯和二号弹簧;所述的二号阀体为中空的筒状结构,内部为圆柱形空腔;所述的二号阀芯位于二号阀体的空腔内,二号阀芯为柱形结构,二号阀芯中间处为细段,两端处为粗段,其中粗段处的直径等于二号阀芯空腔的直径,通过粗段能够与二号阀体的空腔相密封,细段处的直径小于粗段的直径;所述的二号弹簧位于二号阀体空腔的右端处,二号弹簧的左右两端分别顶在二号阀芯的右端和二号阀体空腔的右端,自然状态时,通过二号弹簧的作用将二号阀芯向左顶;所述的二号阀体上设有i、j、k、l、m、n、o七个开口,其中i口位于二号阀体的左端处,i口是小口,其它开口是大口;l口和m口位于二号阀体的右端处或二号阀体侧壁右端处,j、k、n、o口位于二号阀体侧壁上,其中j、o和k、n分别组成两对开口,每对开口位于二号阀体的同一横截面上,其中开口j、o在左,开口k、n在右;当二号阀芯被二号弹簧顶在二号阀体空腔左端时,二号阀芯的右端的粗段位于这两对开口处,通过粗段将两对开口堵住;其中第一组水阀中二号阀i口连接一号水箱中阀门a口,第二组水阀中二号阀i口连接二号水箱中阀门a口,j口和k口连接同组一号阀的h口,l口和m口各连接一个单向阀,即一号单向阀和二号单向阀;l口连接一号单向阀的出水口,m口连接二号单向阀的进水口,一号单向阀的进水口连接同组一号阀的g口,二号单向阀的出水口连接鱼缸;n口连接排水管;第一组水阀中二号阀o口连接二号水箱,第二组水阀中二号阀o口连接一号水箱;水阀的各开口之间、水阀与鱼缸之间、水阀与水箱之间均通过水管相连接;其中一号阀d口与鱼缸相连接的水管为一号水管,一号水管与鱼缸连接的位置位于鱼缸内水面下方;一号阀e口和二号单向阀出水口与鱼缸相连接的水管为二号水管,二号水管与鱼缸的连接处位于一号水管与鱼缸连接处的下方。上述一号水管与鱼缸连接的位置与水面距离为水深的三分之一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能够自动换水,无需人工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水箱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阀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号阀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二号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5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鱼缸4、水箱1、水阀和水管。所述的水箱1有两个,包括一号水箱2和二号水箱3,两个水箱1位于鱼缸4的上方。水箱1的上壁上设有开孔9,通过开孔9实现水箱1内外空气自由流通。每个水箱1内各设有浮子7、浮子杆8、阀门11和筒体10,所述的阀门11连通自来水管和水箱1,当打开阀门11后可以向水箱1内注水,当关闭阀门11后停止注水。所述的阀门11可以使用球阀、蝶阀等常规阀门11结构。所述的阀门11包括阀杆,通过旋转阀杆控制阀门11的启、闭。阀杆的一端露在阀门11的外侧,该端与所述的筒体10固定连接,筒体10的轴心与阀杆的轴心相垂直。所述的浮子7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浮子7固定在浮子杆8的一端上,浮子杆8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的筒体10的内部空腔内,并且该端与筒体10相铰接。当向水箱1内注水或放水时通过浮力和重力的作用浮子7随水面上下移动。所述的筒体10空腔的直径大于浮子杆8的直径,从而当浮子杆8在一定范围内小角度的上下运动时不会带动筒体10旋转,当浮子杆8运动的幅度较大时,会带动筒体10随之旋转,同时筒体10带动阀杆旋转从而控制阀门11的启、闭,具体为:当向水箱1内注水即将注满时,浮子7上升带动筒体10旋转,通过阀杆将阀门11关闭;当水箱1内放水即将放尽时,浮子7下降带动筒体10旋转,通过阀杆将阀门11打开。所述的阀门11设有两个出水口,即a口和b口,a口连通水阀,b口连通水箱1。其中b口是小口,即开口直径非常细小,水流只能够非常缓慢的流速流动,通过b口向水箱1内缓慢注水,使水箱1在一天或数天的时间内注满,b口直径大小需要根据水箱1的大小和换水的周期确定,使其在一个换水周期内将水箱1注满;a口是大口,水流速度相对较快。所述的水阀包括两组,两组水阀结构相同。每组水阀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自动换水的鱼缸,包括鱼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箱、水阀和水管;所述的水箱有两个,包括一号水箱和二号水箱,两个水箱位于鱼缸的上方;水箱的上壁上设有开孔;每个水箱内各设有浮子、浮子杆、阀门和筒体,所述的阀门连通自来水管和水箱,当打开阀门后可以向水箱内注水,当关闭阀门后停止注水;所述的阀门包括阀杆,通过旋转阀杆控制阀门的启、闭;阀杆的一端露在阀门的外侧,该端与所述的筒体固定连接,筒体的轴心与阀杆的轴心相垂直;所述的浮子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浮子固定在浮子杆的一端上,浮子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的筒体的内部空腔内,并且该端与筒体相铰接;所述的筒体空腔的直径大于浮子杆的直径,当向水箱内注水即将注满时,浮子上升带动筒体旋转,通过阀杆将阀门关闭;当水箱内放水即将放尽时,浮子下降带动筒体旋转,通过阀杆将阀门打开;所述的阀门设有两个出水口,即a口和b口,a口连通水阀,b口连通水箱;其中b口是小口,a口是大口;所述的水阀包括两组,两组水阀结构相同;每组水阀各包括一号阀和二号阀,一号阀和二号阀上各设有一系列的开口,各开口分别通过水管与不同的结构相连接;一号阀包括一号阀体、一号阀芯和一号弹簧,所述的一号阀体为中空的筒状结构,内部为圆柱形空腔;所述的一号阀芯位于一号阀体的空腔内,一号阀芯为柱形结构,一号阀芯沿轴向方向分成五段,包括两个细段和三个粗段,粗段与细段间隔分布;其中粗段处的直径等于一号阀芯空腔的直径,通过粗段能够与一号阀体的空腔相密封;两个细段处的直径小于粗段的直径;所述的一号弹簧位于一号阀体空腔的右端处,一号弹簧的左右两端分别顶在一号阀芯的右端和一号阀体空腔的右端,自然状态时,通过一号弹簧的作用将一号阀芯向左顶;所述的一号阀体上设有c、d、e、f、g、h六个开口,其中c口位于一号阀体的左端处,f口位于一号阀体的右端处,d、e、g、h口位于一号阀体侧壁上,其中d、h和e、g分别组成两对开口,每对开口位于一号阀体的同一横截面上,其中开口d、h在左,开口e、g在右,两对开口之间的间距与一号阀芯上两个细段之间的间距相等;当一号阀芯被一号弹簧顶在一号阀体空腔左端时,一号阀芯的两个细段分别位于所述的两对开口处;其中第一组水阀中一号阀c口连接一号水箱中阀门a口,第二组水阀中一号阀c口连接二号水箱中阀门a口,d口和e口连接鱼缸,g口连接同组的二号阀的l口,h口分别连接同组二号阀的j口和k口;所述的二号阀包括二号阀体、二号阀芯和二号弹簧;所述的二号阀体为中空的筒状结构,内部为圆柱形空腔;所述的二号阀芯位于二号阀体的空腔内,二号阀芯为柱形结构,二号阀芯中间处为细段,两端处为粗段,其中粗段处的直径等于二号阀芯空腔的直径,通过粗段能够与二号阀体的空腔相密封,细段处的直径小于粗段的直径;所述的二号弹簧位于二号阀体空腔的右端处,二号弹簧的左右两端分别顶在二号阀芯的右端和二号阀体空腔的右端,自然状态时,通过二号弹簧的作用将二号阀芯向左顶;所述的二号阀体上设有i、j、k、l、m、n、o七个开口,其中i口位于二号阀体的左端处,i口是小口,其它开口是大口;l口和m口位于二号阀体的右端处或二号阀体侧壁右端处,j、k、n、o口位于二号阀体侧壁上,其中j、o和k、n分别组成两对开口,每对开口位于二号阀体的同一横截面上,其中开口j、o在左,开口k、n在右;当二号阀芯被二号弹簧顶在二号阀体空腔左端时,二号阀芯的右端的粗段位于这两对开口处,通过粗段将两对开口堵住;其中第一组水阀中二号阀i口连接一号水箱中阀门a口,第二组水阀中二号阀i口连接二号水箱中阀门a口,j口和k口连接同组一号阀的h口,l口和m口各连接一个单向阀,即一号单向阀和二号单向阀;l口连接一号单向阀的出水口,m口连接二号单向阀的进水口,一号单向阀的进水口连接同组一号阀的g口,二号单向阀的出水口连接鱼缸;n口连接排水管;第一组水阀中二号阀o口连接二号水箱,第二组水阀中二号阀o口连接一号水箱;水阀的各开口之间、水阀与鱼缸之间、水阀与水箱之间均通过水管相连接;其中一号阀d口与鱼缸相连接的水管为一号水管,一号水管与鱼缸连接的位置位于鱼缸内水面下方;一号阀e口和二号单向阀出水口与鱼缸相连接的水管为二号水管,二号水管与鱼缸的连接处位于一号水管与鱼缸连接处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自动换水的鱼缸,包括鱼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箱、水阀和水管;所述的水箱有两个,包括一号水箱和二号水箱,两个水箱位于鱼缸的上方;水箱的上壁上设有开孔;每个水箱内各设有浮子、浮子杆、阀门和筒体,所述的阀门连通自来水管和水箱,当打开阀门后可以向水箱内注水,当关闭阀门后停止注水;所述的阀门包括阀杆,通过旋转阀杆控制阀门的启、闭;阀杆的一端露在阀门的外侧,该端与所述的筒体固定连接,筒体的轴心与阀杆的轴心相垂直;所述的浮子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浮子固定在浮子杆的一端上,浮子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的筒体的内部空腔内,并且该端与筒体相铰接;所述的筒体空腔的直径大于浮子杆的直径,当向水箱内注水即将注满时,浮子上升带动筒体旋转,通过阀杆将阀门关闭;当水箱内放水即将放尽时,浮子下降带动筒体旋转,通过阀杆将阀门打开;所述的阀门设有两个出水口,即a口和b口,a口连通水阀,b口连通水箱;其中b口是小口,a口是大口;所述的水阀包括两组,两组水阀结构相同;每组水阀各包括一号阀和二号阀,一号阀和二号阀上各设有一系列的开口,各开口分别通过水管与不同的结构相连接;一号阀包括一号阀体、一号阀芯和一号弹簧,所述的一号阀体为中空的筒状结构,内部为圆柱形空腔;所述的一号阀芯位于一号阀体的空腔内,一号阀芯为柱形结构,一号阀芯沿轴向方向分成五段,包括两个细段和三个粗段,粗段与细段间隔分布;其中粗段处的直径等于一号阀芯空腔的直径,通过粗段能够与一号阀体的空腔相密封;两个细段处的直径小于粗段的直径;所述的一号弹簧位于一号阀体空腔的右端处,一号弹簧的左右两端分别顶在一号阀芯的右端和一号阀体空腔的右端,自然状态时,通过一号弹簧的作用将一号阀芯向左顶;所述的一号阀体上设有c、d、e、f、g、h六个开口,其中c口位于一号阀体的左端处,f口位于一号阀体的右端处,d、e、g、h口位于一号阀体侧壁上,其中d、h和e、g分别组成两对开口,每对开口位于一号阀体的同一横截面上,其中开口d、h在左,开口e、g在右,两对开口之间的间距与一号阀芯上两个细段之间的间距相等;当一号阀芯被一号弹簧顶在一号阀体空腔左端时,一号阀芯的两个细段分别位于所述的两对开口处;其中第一组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炳海,许正,
申请(专利权)人:赵炳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