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润滑油回收处理用沉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2920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润滑油回收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废润滑油回收处理用沉降装置,其提高对润滑油的除杂效率和除杂效果,提高实用性;包括基座和箱体,箱体安装于基座的顶端,并在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还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加热罐、转盘、筒状过滤网、连通管、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工作腔从左向右依次隔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并在第一隔板的底部和第二隔板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还包括夹套、第一转轴、多组搅拌杆、盖板、加热层、蒸汽加热盘管、多组左导流板、多组右导流板、四组支腿、第二转轴和导出管,转盘的顶端设置有圆形固定槽。

A settling device for the recovery and treatment of waste lubricating 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润滑油回收处理用沉降装置
本技术涉及润滑油回收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废润滑油回收处理用沉降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工厂使用的润滑油,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机械的磨损会产生很多的金属微屑、灰分等,影响润滑油的润滑效果,废润滑油回收处理用沉降装置是一种用于对含有微屑的润滑油进行沉降从而去除润滑油中的金属微屑、灰分等杂质,防止废油生产中堵塞后面的塔器换热器等设备的辅助装置,其在机械加工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废润滑油回收处理用沉降装置包括基座和箱体,箱体安装于基座的顶端,并在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并在工作腔内设置有蒸汽加热盘管,箱体的顶端设置有导入口,箱体的右端中部设置有导出管,并在导出管处设置有阀门;现有的废润滑油回收处理用沉降装置使用时,将废润滑油自导入口导入至工作腔内,蒸汽加热盘管对润滑油进行加热,使润滑油变为流体,润滑油中的金属微屑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沉积在工作腔的底部,润滑油的上清液通过导出管导出;现有的废润滑油回收处理用沉降装置使用中发现,其单纯通过沉降的方式去除润滑油中的杂质,对润滑油除杂的效率较低,除杂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润滑油回收处理用沉降装置,包括基座(1)和箱体(2),箱体(2)安装于基座(1)的顶端,并在箱体(2)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4)、加热罐(5)、转盘(6)、筒状过滤网(7)和连通管(8),所述工作腔内竖向设置有第一隔板(9)和第二隔板(10),所述第一隔板(9)和第二隔板(10)将工作腔从左向右依次隔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并在第一隔板(9)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通孔(11),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孔(11)相通,第二隔板(10)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连通孔(12),所述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孔(12)相通,箱体(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润滑油回收处理用沉降装置,包括基座(1)和箱体(2),箱体(2)安装于基座(1)的顶端,并在箱体(2)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4)、加热罐(5)、转盘(6)、筒状过滤网(7)和连通管(8),所述工作腔内竖向设置有第一隔板(9)和第二隔板(10),所述第一隔板(9)和第二隔板(10)将工作腔从左向右依次隔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并在第一隔板(9)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通孔(11),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孔(11)相通,第二隔板(10)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连通孔(12),所述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孔(12)相通,箱体(2)的外侧设置有夹套(13),并在夹套(13)内设置有导热油,所述加热罐(5)的底端自箱体(2)的顶端穿过箱体(2)的顶壁伸入至第一腔室内,并在加热罐(5)的内部设置有放置腔,所述第一电机(3)安装于加热罐(5)的顶端,并在第一电机(3)的底部输出端设置有第一转轴(14),所述第一转轴(14)的底端自加热罐(5)的顶端伸入至放置腔内,并在第一转轴(14)上设置有多组搅拌杆(15),加热罐(5)的顶端设置有导入口,并在导入口处设置有盖板(16),加热罐(5)的外侧底部设置有多组导出孔(17),放置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加热层(18),加热层(18)与放置腔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加热腔,并在加热腔内设置有蒸汽加热盘管(19),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有多组左导流板(20)和多组右导流板(21),所述多组左导流板(20)的左端均与第二腔室的左侧壁连接,多组左导流板(20)的右端与第二腔室的右侧壁之间均留有空间,所述多组右导流板(21)的右端均与第二腔室的右侧壁连接,多组右导流板(21)的左端与第二腔室的左侧壁之间均留有空间,并且多组左导流板(20)和多组右导流板(21)交错设置,箱体(2)的底端设置有四组支腿(22),四组支腿(22)的底端均与基座(1)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4)安装于箱体(2)的底端右侧,并在第二电机(4)的顶部输出端设置有第二转轴(23),所述第二转轴(23)的顶端自箱体(2)的底端伸入至第三腔室内并与转盘(6)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转盘(6)的顶端设置有圆形固定槽(24),所述筒状过滤网(7)的底端自转盘(6)的顶端插入至圆形固定槽(24)内,所述连通管(8)的一端自第二隔板(10)的右端穿过第二连通孔(12)至第二腔室内,连通管(8)的另一端位于筒状过滤网(7)的正上方,箱体(2)的右端底部设置有导出管(25),并在导出管(25)处设置有阀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一鹏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鑫海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