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生态水资源自动循环补给装置及补给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2846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6: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园林生态水资源自动循环补给装置及补给控制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水循环补给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储水箱,所述第一储水箱的上端外表面靠近一侧的位置固定安装有通水管,且第一储水箱的上端外表面靠近中部的位置固定安装有防变质机构,所述第一储水箱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流通管,且流通管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前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输水管,且输水管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过滤机构,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循环补给,可以使得第一储水箱与第二储水箱内部的储存水不会因为长时间不流动以及难以接触氧气而变质,可以使得设备滤孔能够随着水体内部环境的不同而改变。

The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of garden ecological water resources automatic circulation supp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园林生态水资源自动循环补给装置及补给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园林生态水循环补给
,具体为园林生态水资源自动循环补给装置及补给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园林内部的用水设施较多,一般这些用水设施称之为水体,水体可以使得园林内部的环境更加的优美,还可以优化园林内部的空气。目前,园林内的水体大都是相对独立的,建立一套自动循环的水体体系只能在园林规划初期就进行布局,对于已经成型的园林要进行改动需要十分庞大的工程量,成本十分高昂,所以亟需一套能够实现园林生态水资源自动循环补给装置,使得园林内部用水设施的水资源的补给或者抽放能够更加的方便,为此我们提出了园林生态水资源自动循环补给装置及补给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园林生态水资源自动循环补给装置及补给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园林水体水资源补给问题不够方便的问题,还可以解决现有园林水体补给设施常会出现的设施内部储存水出现变质发臭的问题,最后还解决了现有设备中不能够根据水体环境来改变过滤装置滤孔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园林生态水资源自动循环补给装置,包括第一储水箱,所述第一储水箱的上端外表面靠近一侧的位置固定安装有通水管,且第一储水箱的上端外表面靠近中部的位置固定安装有防变质机构,所述第一储水箱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流通管,且流通管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前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接通管,且输水管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过滤机构,所述接通管的自由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储水箱,所述第一水泵的一侧设置有第四水泵,且第四水泵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水泵。优选的,所述防变质机构包括有底座板、固定安装于底座板上端外表面的第一置物盒、贯穿底座板的第一通氧管、固定安装于第一通氧管一侧外表面的第二通氧管、固定安装于底座板一侧外表面的第二置物盒、活动连接于第二通氧管内表面的第二旋转杆、固定安装于第二旋转杆下端外表面的第二连接盘、固定安装于第二连接盘一侧外表面的第二搅拌杆、固定安装于第一通氧管内部的绕旋底板、活动连接于绕旋底板底端内表面的第一旋转杆、固定安装于第一旋转杆下端外表面的第一连接盘、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盘一侧外表面的第一搅拌杆。优选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有过滤筒、设置于过滤筒一侧内表面的夹定槽、固定连接于夹定槽内部的夹定杆、固定安装于夹定杆一侧外表面的第一架筒、固定安装于第一架筒内部靠近上端位置的第一滤网、固定安装于第一滤网内部靠近中部位置的螺接盘、贯穿螺接盘的旋转柱、固定连接于旋转柱下端外表面的第二架筒、固定安装于第二架筒内部的第二滤网、螺纹连接于旋转柱外表面靠近上端位置的旋移套筒、固定安装于旋移套筒下端外表面的连接套筒。优选的,所述夹定槽与夹定杆的数量均为两组,所述夹定杆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内部设置有定位孔,所述过滤筒的上端内表面设置有连接孔。优选的,所述旋转柱的外表面靠近上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旋移套筒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螺纹,所述连接套筒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三螺纹,所述螺接盘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槽,连接槽的内部设置有第四螺纹。优选的,所述第一架筒的内表面靠近上端的位置设置有卡旋槽,所述第二架筒与卡旋槽的内表面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置物盒与第二置物盒的内部靠近中部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电动马达,电动马达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杆,传动杆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蜗杆、蜗杆的上端外表面啮合有蜗轮。优选的,所述绕旋底板的下端内表面是设置有旋转槽,所述第一旋转杆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卡旋齿轮,卡旋齿轮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盘,旋转槽的上端内表面设置有第二卡旋槽,卡旋齿轮的一侧外表面啮合于蜗轮的一侧外表面。优选的,所述第一储水箱的上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箱,控制箱的内部设置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有信号接收系统、信号处理系统与信号发射系统等,所述第二储水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四水泵与第五水泵,且第二储水箱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第二储水箱通过连接管与第一储水箱固定连接,所述流通管、连接管与接通管的内部均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第三水泵与第二储水箱的连接方式相同于第一水泵与第二储水箱的连接方式,所述第四水泵与第二储水箱的连接方式相同于第一水泵与第二储水箱的连接方式。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园林生态水资源自动循环补给装置的补给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第一水泵通过输水管与过滤机构可以连接一组不同的园林用水设施,若是用水设施内部的水位低于正常值,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控制手机或者电脑向控制箱输出指令,控制箱在接受到指令后将会打开流通管内部电磁阀,接通管内部的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并且控制第一水泵开始运作,第一水泵将第一储水箱内部的水输送到输水管的内部,最终通过过滤机构输入到园林用水设施的内部;S2、若是遇到雨季用水设施内部水位超过规定值过多,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机与电脑向控制箱的内部输出指令,控制箱将会打开接通管内部的电磁阀,同时流通管内部的电磁阀依旧处于关闭状态,控制系统再控制第二储水箱内部的第四水泵通电运作,然后第四水泵将会通过过滤机构将用水设施内部的水抽至第二储水箱的内部储存,当需要使用第二储水箱内部储存水时工作人员通过控制箱控制连接管内部的电磁阀打开,并且控制第一储水箱内部的第五水泵将第二储水箱内部的水抽至第一储水箱的内部,再通过第一储水箱输入到各原料用水设施;S3、第一储水箱与第二储水箱内部的储存水若是处于长时间不使用的状态,那么第一储水箱与第二储水箱内部的水便会处于既不流动又难以接触氧气的状态,而且由于储存水并不是化学意义纯水,所以储存水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将会变质发臭,可以使得两组电动马达通电,电动马达带动蜗杆进行旋转从而带动蜗轮进行旋转,旋转的蜗轮可以带动卡旋齿轮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旋转杆进行旋转,最终使得第一搅拌杆能够在第一储水箱的内部旋转,旋转的第一搅拌杆可以搅动第一储水箱内部储存的水,又因为第一通氧管可以与外界空气连接,所以可以将氧气输入到第一储水箱的内部,第二储水箱内部的水通过相同方式输氧,通过相同的方式使得第二搅拌杆在第二储水箱的内部转动;S4、将原本螺纹连接于连接槽内部的连接套筒拧出,具体方法为,旋转旋移套筒,通过第二螺纹与第一螺纹的配合使用使得旋移套筒能够在旋转柱的外表面旋转与移动,从而带动连接套筒的旋转,通过第三螺纹与第四螺纹的配合使用可以使得连接套筒能够从连接槽的内部拧出,此时旋转柱的旋转将不会受到限制,然后旋转旋转柱带动第二架筒进行旋转,从而使得第一架筒的位置能够被改变,第一架筒与第一滤网距离较短,所以第一架筒与第一滤网内部网孔的错位放置可以使得过滤筒整体的网孔尺寸得以改变,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园林用水设施内部的生态环境与污染状况来决定过滤筒整体的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园林生态水资源自动循环补给装置,包括第一储水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水箱(1)的上端外表面靠近一侧的位置固定安装有通水管(2),且第一储水箱(1)的上端外表面靠近中部的位置固定安装有防变质机构(3),所述第一储水箱(1)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流通管(10),且流通管(10)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11),所述第一水泵(11)的前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输水管(8),所述输水管(8)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接通管(7),且输水管(8)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过滤机构(9),所述接通管(7)的自由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储水箱(4),所述第一水泵(11)的一侧设置有第四水泵(6),且第四水泵(6)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水泵(5)。/n

【技术特征摘要】
1.园林生态水资源自动循环补给装置,包括第一储水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水箱(1)的上端外表面靠近一侧的位置固定安装有通水管(2),且第一储水箱(1)的上端外表面靠近中部的位置固定安装有防变质机构(3),所述第一储水箱(1)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流通管(10),且流通管(10)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11),所述第一水泵(11)的前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输水管(8),所述输水管(8)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接通管(7),且输水管(8)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过滤机构(9),所述接通管(7)的自由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储水箱(4),所述第一水泵(11)的一侧设置有第四水泵(6),且第四水泵(6)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水泵(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林生态水资源自动循环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变质机构(3)包括有底座板(301)、固定安装于底座板(301)上端外表面的第一置物盒(302)、贯穿底座板(301)的第一通氧管(303)、固定安装于第一通氧管(303)一侧外表面的第二通氧管(304)、固定安装于底座板(301)一侧外表面的第二置物盒(305)、活动连接于第二通氧管(304)内表面的第二旋转杆(306)、固定安装于第二旋转杆(306)下端外表面的第二连接盘(307)、固定安装于第二连接盘(307)一侧外表面的第二搅拌杆(308)、固定安装于第一通氧管(303)内部的绕旋底板(312)、活动连接于绕旋底板(312)底端内表面的第一旋转杆(311)、固定安装于第一旋转杆(311)下端外表面的第一连接盘(310)、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盘(310)一侧外表面的第一搅拌杆(30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林生态水资源自动循环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9)包括有过滤筒(901)、设置于过滤筒(901)一侧内表面的夹定槽(905)、固定连接于夹定槽(905)内部的夹定杆(904)、固定安装于夹定杆(904)一侧外表面的第一架筒(906)、固定安装于第一架筒(906)内部靠近上端位置的第一滤网(902)、固定安装于第一滤网(902)内部靠近中部位置的螺接盘(909)、贯穿螺接盘(909)的旋转柱(903)、固定连接于旋转柱(903)下端外表面的第二架筒(907)、固定安装于第二架筒(907)内部的第二滤网(908)、螺纹连接于旋转柱(903)外表面靠近上端位置的旋移套筒(910)、固定安装于旋移套筒(910)下端外表面的连接套筒(9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园林生态水资源自动循环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定槽(905)与夹定杆(904)的数量均为两组,所述夹定杆(904)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内部设置有定位孔,所述过滤筒(901)的上端内表面设置有连接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园林生态水资源自动循环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柱(903)的外表面靠近上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旋移套筒(910)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螺纹,所述连接套筒(911)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三螺纹,所述螺接盘(909)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槽,连接槽的内部设置有第四螺纹。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园林生态水资源自动循环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筒(906)的内表面靠近上端的位置设置有卡旋槽,所述第二架筒(907)与卡旋槽的内表面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园林生态水资源自动循环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置物盒(302)与第二置物盒(305)的内部靠近中部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电动马达,电动马达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杆,传动杆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蜗杆、蜗杆的上端外表面啮合有蜗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园林生态水资源自动循环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旋底板(312)的下端内表面是设置有旋转槽,所述第一旋转杆(311)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卡旋齿轮,卡旋齿轮的上端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扬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城建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