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钢登礁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27844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玻璃钢登礁船,涉及船舶领域,甲板边缘外侧覆盖有前甲板,且前甲板外壁前后均嵌入设置有边锁,边锁均通过螺栓与甲板连接,不论是较高还是较低的礁石均可防止登礁船撞上,对登礁船进行有效保护,底护板固定连接在前甲板底端,且底护板左面内侧通过螺栓连接在登礁船右面外壁,底护板右侧前后两端对立焊接有支杆,且支杆内壁上下两端均开有滑槽,加大登礁船的驱动力,不对登礁船的行驶速度造成影响,解决了登礁船会撞击到礁石上,导致登礁船壁损坏,加上因为礁石的高度不一,现有的部分登礁船加装防撞结构无法起到良好的防撞效果,在登礁船行驶时还容易抑制水流的流动性,减缓登礁船行驶速度的问题。

A fiberglass reinforced plastic reef bo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钢登礁船
本技术涉及船舶
,尤其是涉及一种玻璃钢登礁船。
技术介绍
现有的玻璃钢登礁船,当登礁船登岸时,岸边可能会有许多的礁石,而登礁船受到水流推力的影响,会撞击到礁石上,导致登礁船壁损坏,长时间的使用下撞击次数增多,缩短登礁船的使用寿命,加上因为礁石的高度不一,即使现有的部分登礁船加装防撞结构,当礁石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下,仍然无法起到良好的防撞效果,并且在登礁船行驶时还容易抑制水流的流动性,减缓登礁船行驶速度,故而,我们提出不论是较高还是较低的礁石均可防止登礁船撞上,对登礁船进行有效保护,加大登礁船的驱动力,不对登礁船的行驶速度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登礁船会撞击到礁石上,导致登礁船壁损坏,加上因为礁石的高度不一,现有的部分登礁船加装防撞结构无法起到良好的防撞效果,在登礁船行驶时还容易抑制水流的流动性,减缓登礁船行驶速度,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玻璃钢登礁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玻璃钢登礁船,包括:登礁船和甲板,所述甲板固定连接在登礁船顶面右侧,所述甲板边缘外侧覆盖有前甲板,且前甲板外壁前后均嵌入设置有边锁,所述边锁均通过螺栓与甲板连接,且前甲板通过边锁与甲板连接,所述前甲板顶端前后两侧均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护,且前甲板外壁并位于边锁以及支护周围紧密贴合有橡胶层;底护板,所述底护板固定连接在前甲板底端,且底护板左面内侧通过螺栓连接在登礁船右面外壁,所述底护板右侧前后两端对立焊接有支杆,且支杆内壁上下两端均开有滑槽,所述支杆右侧均贯穿设置有套杆,且套杆外壁左侧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分别位于滑槽内部且与滑槽滑动连接,且套杆左侧与支杆内壁左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套杆右末端相对面均焊接有侧盘,且侧盘之间设置有转芯,所述转芯两端分别嵌入设置于侧盘和套杆,且转芯分别与侧盘和套杆转动连接,所述转芯外壁呈环绕均匀固定连接有弹片。优选的,所述登礁船内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发动机,且发动机左侧传动连接有螺旋桨,所述螺旋桨末端中部贯穿设置于登礁船,且螺旋桨末端呈环绕设置有若干片桨叶。优选的,所述前甲板内侧紧密贴合于甲板,且甲板右侧呈凸起状,所述支护之间呈对立排布。优选的,所述底护板左面内侧紧密贴合于登礁船,且套杆与支杆做活塞运动,所述弹簧被套杆压缩。优选的,所述滑块跟随套杆左右移动,且滑块外侧贴合于滑槽。优选的,所述侧盘分别位于弹片左右两侧,且弹片通过转芯与侧盘以及套杆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弹片右侧末端与前甲板右侧末端位于同一垂直面,且弹片左侧与底护板相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前甲板可起到防护的效果,加上橡胶层起到良好的缓冲效果,进一步保护前甲板的外壁,延长前甲板的使用寿命,而弹片就会撞击到位置较低的礁石上,弹片可形变发生弯曲,来起到缓冲的效果,套杆受到弹片的影响向支杆内移动,套杆向内挤压弹簧,通过弹簧起到缓冲的效果,让弹片与礁石接触时有良好的减震性,通过弹片来抵挡位置较低的礁石,不论是较高还是较低的礁石均可防止登礁船撞上,对登礁船进行有效保护。在登礁船行驶时,前端的水流被冲开,通过弹片可扇动水流,并且弹片之间受到水流的冲击力影响会进行转动,以此来加大登礁船的驱动力,不对登礁船的行驶速度造成影响,且能够不另外增加能源的情况下加快登礁船的行驶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装配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登礁船结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前甲板结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支护结构侧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底护板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支杆结构侧视示意图。图中标记:1登礁船;101发动机;102螺旋桨;2甲板;3前甲板;301橡胶层;302边锁;4支护;5底护板;501支杆;502滑槽;6套杆;601滑块;602弹簧;603侧盘;7辊筒;701转芯;702弹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4所示,一种玻璃钢登礁船,玻璃钢登礁船包括:登礁船1和甲板2,甲板2固定连接在登礁船1顶面右侧,甲板2边缘外侧覆盖有前甲板3,且前甲板3外壁前后均嵌入设置有边锁302,边锁302均通过螺栓与甲板2连接,且前甲板3通过边锁302与甲板2连接,前甲板3顶端前后两侧均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护4,且前甲板3外壁并位于边锁302以及支护4周围紧密贴合有橡胶层301,登礁船1在水上行驶时,登礁船1内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发动机101,且发动机101左侧传动连接有螺旋桨102,螺旋桨102末端中部贯穿设置于登礁船1,且螺旋桨102末端呈环绕设置有若干片桨叶,通过发动机101驱动螺旋桨102,本技术中,发动机101结构优选采用6RC型号,螺旋桨102进行高速的旋转,登礁船1被驱动,在水上行驶,登礁船1由玻璃钢材质制成,玻璃钢具有耐腐蚀和轻质而硬的特质,在水上行驶时能够抵御海水的腐蚀,相比传统的船舶材质使用寿命更长,且当登礁船1登岸时,前甲板3内侧紧密贴合于甲板2,且甲板2右侧呈凸起状,支护4之间呈对立排布,登礁船1右侧朝前行驶,由于甲板2右侧凸起,所以甲板2会首先撞击到礁石,这时通过前甲板3可起到防护的效果,避免甲板2直接与礁石形成撞击导致甲板2损坏,加上前甲板3外壁包覆有橡胶层301,橡胶层301的厚度为1cm-3cm,可起到良好的缓冲效果,进一步保护前甲板3的外壁,延长前甲板3的使用寿命,并且通过前甲板3延长登礁船1右侧的长度,减短岸边与登礁船1之间相隔的距离,使用者在上船或下船的过程中行走在支护4之间,并通过支护4作为护栏使用;如图1、图4、图5和图6所示,底护板5,底护板5固定连接在前甲板3底端,且底护板5左面内侧通过螺栓连接在登礁船1右面外壁,底护板5右侧前后两端对立焊接有支杆501,且支杆501内壁上下两端均开有滑槽502,支杆501右侧均贯穿设置有套杆6,且套杆6外壁左侧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601,滑块601分别位于滑槽502内部且与滑槽502滑动连接,且套杆6左侧与支杆501内壁左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602,套杆6右末端相对面均焊接有侧盘603,且侧盘603之间设置有转芯701,转芯701两端分别嵌入设置于侧盘603和套杆6,且转芯701分别与侧盘603和套杆6转动连接,转芯701外壁呈环绕均匀固定连接有弹片702,当登礁船1登岸位置的礁石高度不一时,由前甲板3挡住位置较高的礁石,弹片702右侧末端与前甲板3右侧末端位于同一垂直面,且弹片702左侧与底护板5相接触,而弹片702就会撞击到位置较低的礁石上,多块弹片702之间相隔有呈扇形的空间,并且弹片702与辊筒7的连接端呈弯曲状态,弹片702可形变发生弯曲,右侧距离礁石最近的两块弹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璃钢登礁船,玻璃钢登礁船,其特征在于,包括:/n登礁船(1)和甲板(2),所述甲板(2)固定连接在登礁船(1)顶面右侧,所述甲板(2)边缘外侧覆盖有前甲板(3),且前甲板(3)外壁前后均嵌入设置有边锁(302),所述边锁(302)均通过螺栓与甲板(2)连接,且前甲板(3)通过边锁(302)与甲板(2)连接,所述前甲板(3)顶端前后两侧均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护(4),且前甲板(3)外壁并位于边锁(302)以及支护(4)周围紧密贴合有橡胶层(301);/n底护板(5),所述底护板(5)固定连接在前甲板(3)底端,且底护板(5)左面内侧通过螺栓连接在登礁船(1)右面外壁,所述底护板(5)右侧前后两端对立焊接有支杆(501),且支杆(501)内壁上下两端均开有滑槽(502),所述支杆(501)右侧均贯穿设置有套杆(6),且套杆(6)外壁左侧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601),所述滑块(601)分别位于滑槽(502)内部且与滑槽(502)滑动连接,且套杆(6)左侧与支杆(501)内壁左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602),所述套杆(6)右末端相对面均焊接有侧盘(603),且侧盘(603)之间设置有转芯(701),所述转芯(701)两端分别嵌入设置于侧盘(603)和套杆(6),且转芯(701)分别与侧盘(603)和套杆(6)转动连接,所述转芯(701)外壁呈环绕均匀固定连接有弹片(7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钢登礁船,玻璃钢登礁船,其特征在于,包括:
登礁船(1)和甲板(2),所述甲板(2)固定连接在登礁船(1)顶面右侧,所述甲板(2)边缘外侧覆盖有前甲板(3),且前甲板(3)外壁前后均嵌入设置有边锁(302),所述边锁(302)均通过螺栓与甲板(2)连接,且前甲板(3)通过边锁(302)与甲板(2)连接,所述前甲板(3)顶端前后两侧均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护(4),且前甲板(3)外壁并位于边锁(302)以及支护(4)周围紧密贴合有橡胶层(301);
底护板(5),所述底护板(5)固定连接在前甲板(3)底端,且底护板(5)左面内侧通过螺栓连接在登礁船(1)右面外壁,所述底护板(5)右侧前后两端对立焊接有支杆(501),且支杆(501)内壁上下两端均开有滑槽(502),所述支杆(501)右侧均贯穿设置有套杆(6),且套杆(6)外壁左侧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601),所述滑块(601)分别位于滑槽(502)内部且与滑槽(502)滑动连接,且套杆(6)左侧与支杆(501)内壁左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602),所述套杆(6)右末端相对面均焊接有侧盘(603),且侧盘(603)之间设置有转芯(701),所述转芯(701)两端分别嵌入设置于侧盘(603)和套杆(6),且转芯(701)分别与侧盘(603)和套杆(6)转动连接,所述转芯(701)外壁呈环绕均匀固定连接有弹片(7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晓勇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鸿业船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