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任意位置都可进线的电力轨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1798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任意位置都可进线的电力轨道,包括电力轨道本体,电力轨道本体左端可拆卸设置有左端盖,电力轨道本体右端可拆卸设置有右端盖,电力轨道本体内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第一布线腔、置物空腔和第二布线腔,第一布线腔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穿线腔,第一布线腔下端设置有第二穿线腔,第二穿线腔的下端面上设置有第一穿线槽,电力轨道本体位于置物空腔正上方位置设置有导向滑槽,第二布线腔的上端设置有第三穿线腔,第三穿线腔的下端设置有第四穿线腔,第四穿线腔的下端面上设置有第二穿线槽,该第二穿线槽与第四穿线腔连通。上述技术方案,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导线布线容易、导线无需辅助件固定、安装效率高、使用方便且实用性好。

A kind of power track which can be accessed at any pos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任意位置都可进线的电力轨道
本技术涉及电力轨道
,具体涉及一种任意位置都可进线的电力轨道。
技术介绍
在家庭和商业环境里,传统的电功率分配系统由受电点(powerpoint)提供,该受电点一般安装在墙身空腔里或者在预定位置的表面。这样的受电点的位置需要事先选择好。然而,人们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受电点安装在了错误的地方,或者受电点的数量不够。因此,人们通常会选择加装电力轨道来增加受电点,但是,现有的电力轨道结构设置不合理,电力轨道安装时,导线没有合适的位置安放,从而导致在安装电力轨道时导线杂乱,导线需要借助卡扣类辅助件才能固定,导线固定操作麻烦,安装效率低,使用不方便,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导线布线容易、导线无需辅助件固定、安装效率高、使用方便且实用性好的任意位置都可进线的电力轨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任意位置都可进线的电力轨道,包括电力轨道本体,所述电力轨道本体左端可拆卸设置有左端盖,电力轨道本体右端可拆卸设置有右端盖,所述电力轨道本体内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第一布线腔、置物空腔和第二布线腔,所述第一布线腔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穿线腔,所述第一穿线腔下端设置有第二穿线腔,所述第二穿线腔的下端面上设置有第一穿线槽,该第一穿线槽与第二穿线腔连通;所述电力轨道本体位于置物空腔正上方位置设置有导向滑槽,所述导向滑槽与置物空腔连通,所述第二布线腔的上端设置有第三穿线腔,所述第三穿线腔的下端设置有第四穿线腔,所述第四穿线腔的下端面上设置有第二穿线槽,该第二穿线槽与第四穿线腔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力轨道安装时导线可以穿设在第一布线腔和第二穿线腔内,且每个布线腔内又分为两个穿线腔,每个布线腔其中一个穿线腔底面设置有穿线槽;导线穿线方便,定位可靠,无需辅助件固定,导线穿线整齐,穿线效率高,能够提高整个电力轨道的安装效率;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导线布线容易、使用方便且实用性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穿线腔和第二穿线腔之间设置有一块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与电力轨道本体一体设置,且第一分隔板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螺孔和若干个第二螺孔,所述第一螺孔的开口对准左端盖设置,第二螺孔的开口对准右端盖设置。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穿线腔和第四穿线腔之间设置有一块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二分隔板与电力轨道本体一体设置,且第二分隔板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三螺孔和若干个第四螺孔,所述第三螺孔的开口对准左端盖设置,第四螺孔的开口对准右端盖设置。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置物空腔内嵌入式设置有夹套定位架,所述夹套定位架中部设置有导电腔,所述夹套定位架位于导电腔的前后两端面位置设置有若干个夹套定位凹槽,每个夹套定位凹槽内均嵌入式设置有一个导电铜夹套。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端盖的左端面对准第一螺孔和第三螺孔位置均设置有一个第一螺钉安装槽,每个第一螺钉安装槽的底面上均设置有一个第一螺钉孔,所述左端盖与电力轨道本体左端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右端盖的右端面对准第二螺孔和第四螺孔位置均设置有一个第二螺钉安装槽,每个第二螺钉安装槽的底面上均设置有一个第二螺钉孔,所述右端盖与电力轨道本体右端面之间设置有接线端子座,所述左端盖、接线端子座和电力轨道本体的右端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本技术的优点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设置更加合理,电力轨道安装时导线可以穿设在第一布线腔和第二穿线腔内,且每个布线腔内又分为两个穿线腔,每个布线腔其中一个穿线腔底面设置有穿线槽;导线穿线方便,定位可靠,无需辅助件固定,导线穿线整齐,穿线效率高,能够提高整个电力轨道的安装效率;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导线布线容易、使用方便且实用性好。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电力轨道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前”、“后”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公开的一种任意位置都可进线的电力轨道,包括电力轨道本体1,所述电力轨道本体1左端可拆卸设置有左端盖2,电力轨道本体1右端可拆卸设置有右端盖3,所述电力轨道本体1内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第一布线腔、置物空腔和第二布线腔,所述第一布线腔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穿线腔11,所述第一穿线腔11下端设置有第二穿线腔12,所述第二穿线腔12的下端面上设置有第一穿线槽121,该第一穿线槽121与第二穿线腔12连通;所述电力轨道本体1位于置物空腔正上方位置设置有导向滑槽13,所述导向滑槽13与置物空腔连通,所述第二布线腔的上端设置有第三穿线腔14,所述第三穿线腔14的下端设置有第四穿线腔15,所述第四穿线腔15的下端面上设置有第二穿线槽151,该第二穿线槽151与第四穿线腔15连通。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穿线腔11和第二穿线腔12之间设置有一块第一分隔板16,所述第一分隔板16与电力轨道本体1一体设置,且第一分隔板16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螺孔和若干个第二螺孔,所述第一螺孔的开口对准左端盖2设置,第二螺孔的开口对准右端盖3设置。所述第三穿线腔14和第四穿线腔15之间设置有一块第二分隔板17,所述第二分隔板17与电力轨道本体1一体设置,且第二分隔板17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三螺孔和若干个第四螺孔,所述第三螺孔的开口对准左端盖2设置,第四螺孔的开口对准右端盖3设置。为使本技术结构设置更加合理,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所述置物空腔内嵌入式设置有夹套定位架4,所述夹套定位架4中部设置有导电腔41,所述夹套定位架4位于导电腔41的前后两端面位置设置有若干个夹套定位凹槽42,每个夹套定位凹槽42内均嵌入式设置有一个导电铜夹套5。所述左端盖2的左端面对准第一螺孔和第三螺孔位置均设置有一个第一螺钉安装槽21,每个第一螺钉安装槽21的底面上均设置有一个第一螺钉孔211,所述左端盖2与电力轨道本体1左端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所述右端盖3的右端面对准第二螺孔和第四螺孔位置均设置有一个第二螺钉安装槽31,每个第二螺钉安装槽31的底面上均设置有一个第二螺钉孔311,所述右端盖3与电力轨道本体1右端面之间设置有接线端子座6,所述左端盖2、接线端子座6和电力轨道本体1的右端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实际应用时,电力轨道安装时导线可以穿设在第一布线腔和第二穿线腔内,且每个布线腔内又分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任意位置都可进线的电力轨道,包括电力轨道本体(1),所述电力轨道本体(1)左端可拆卸设置有左端盖(2),电力轨道本体(1)右端可拆卸设置有右端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轨道本体(1)内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第一布线腔、置物空腔和第二布线腔,所述第一布线腔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穿线腔(11),所述第一穿线腔(11)下端设置有第二穿线腔(12),所述第二穿线腔(12)的下端面上设置有第一穿线槽(121),该第一穿线槽(121)与第二穿线腔(12)连通;所述电力轨道本体(1)位于置物空腔正上方位置设置有导向滑槽(13),所述导向滑槽(13)与置物空腔连通,所述第二布线腔的上端设置有第三穿线腔(14),所述第三穿线腔(14)的下端设置有第四穿线腔(15),所述第四穿线腔(15)的下端面上设置有第二穿线槽(151),该第二穿线槽(151)与第四穿线腔(15)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任意位置都可进线的电力轨道,包括电力轨道本体(1),所述电力轨道本体(1)左端可拆卸设置有左端盖(2),电力轨道本体(1)右端可拆卸设置有右端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轨道本体(1)内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第一布线腔、置物空腔和第二布线腔,所述第一布线腔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穿线腔(11),所述第一穿线腔(11)下端设置有第二穿线腔(12),所述第二穿线腔(12)的下端面上设置有第一穿线槽(121),该第一穿线槽(121)与第二穿线腔(12)连通;所述电力轨道本体(1)位于置物空腔正上方位置设置有导向滑槽(13),所述导向滑槽(13)与置物空腔连通,所述第二布线腔的上端设置有第三穿线腔(14),所述第三穿线腔(14)的下端设置有第四穿线腔(15),所述第四穿线腔(15)的下端面上设置有第二穿线槽(151),该第二穿线槽(151)与第四穿线腔(1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任意位置都可进线的电力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线腔(11)和第二穿线腔(12)之间设置有一块第一分隔板(16),所述第一分隔板(16)与电力轨道本体(1)一体设置,且第一分隔板(16)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螺孔和若干个第二螺孔,所述第一螺孔的开口对准左端盖(2)设置,第二螺孔的开口对准右端盖(3)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任意位置都可进线的电力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穿线腔(14)和第四穿线腔(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龙进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新可兰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