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老年护理翻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1756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老年护理翻身装置,解决了现有翻身装置翻身角度小,翻身安全性低,翻身舒适度低,翻身需多名医护人员协同配合的问题,其包括床体,所述床体底端四角均安装有万向轮,床体中部内侧安装有固定轴,固定轴外部一侧安装有第一翻身板,固定轴外部另一侧安装有第二翻身板,固定轴中部位于第一翻身板和第二翻身板之间位置处安装有便盆,固定轴顶端一侧安装有记忆枕,床体上部外侧安装有安全手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便于优化现有翻身装置,加大了翻身的角度,使病人可以翻身至所需翻身角度,提高了翻身的安全性,增加了翻身的舒适度,避免了翻身需多名医护人员协同配合的问题。

A turning over device for elderly ca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老年护理翻身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护理领域,具体为一种老年护理翻身装置。
技术介绍
翻身床是帮助因病、意外而导致无法翻身的病人使用,可以手按开关进行左右翻身,而且还使病人在住院期间得到及时的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翻身后,护理人员可协助病人调整侧睡姿势,使病人侧翻后能够更舒适的休息,对已有褥疮病的患者,经常使其左右侧翻,用温水擦洗,可治停止褥疮并的恶化并有治疗作用,左右翻身功能是长期卧床病人康复保健所需的翻身床的理想功能,但现有翻身装置仍存在一些不足,现有翻身装置翻身角度小,造成病人无法达到所需翻身角度,翻身安全性低,病人在翻身过程中容易侧翻导致病情加重,翻身舒适度低,翻身需多名医护人员协同配合。所以,如何设计一种老年护理翻身装置,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老年护理翻身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翻身装置翻身角度小,造成病人无法达到所需翻身角度,翻身安全性低,翻身舒适度低,翻身需多名医护人员协同配合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床体,所述床体底端四角均安装有万向轮,床体中部内侧安装有固定轴,固定轴外部一侧安装有第一翻身板,固定轴外部另一侧安装有第二翻身板,固定轴中部位于第一翻身板和第二翻身板之间位置处安装有便盆,固定轴顶端一侧安装有记忆枕,床体上部外侧安装有安全手柄,第一翻身板和第二翻身板底端中部均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底端内侧开设有滑槽,支撑板内部一侧安装有滑板,滑板外部一侧套接有连接杆,连接杆远离滑板一侧套接有拉板,拉板底端安装有拉扣,拉板外部远离拉扣一侧安装有活动杆,第一翻身板底端位于支撑板两侧位置处均安装有液压缸,滑板顶端安装有安全气囊,床体内部一侧安装有气泵,床体外部一侧安装有气囊开关,第一翻身板和第二翻身板顶端一侧均安装有升降开关,气泵和液压缸均与市电电性连接,气囊开关与气泵电性连接,升降开关与液压缸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记忆枕顶端开设有孔。优选的,所述安全气囊外部一侧开设有进气孔,安全气囊外部另一侧开设有出气孔,且进气孔和出气孔均与气泵连接。优选的,所述滑板底端一侧和顶端一侧均开设有滑轮。优选的,所述拉板与活动杆之间通过活动销连接。优选的,所述万向轮中部外侧安装有卡扣,且第一翻身板、第二翻身板和固定轴顶端均安装有海绵垫。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优化现有翻身装置,加大了翻身的角度,使病人可以翻身至所需翻身角度,提高了翻身的安全性,提高了翻身的舒适度,避免了翻身需多名医护人员协同配合的问题。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安全气囊使用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安全气囊使用后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由图1、图2和图3给出,本技术包括床体1,床体1底端四角均安装有万向轮2,便于移动到需要使用装置的病房,床体1中部内侧安装有固定轴3,便于翻身时支撑患者,提高舒适度,固定轴3外部一侧安装有第一翻身板4,固定轴3外部另一侧安装有第二翻身板5,便于患者左翻身和右翻身,固定轴3中部位于第一翻身板4和第二翻身板5之间位置处安装有便盆6,固定轴3顶端一侧安装有记忆枕7,便于记忆患者舒适的睡姿,床体1上部外侧安装有安全手柄8,便于翻身过程中保证患者安全,第一翻身板4和第二翻身板5底端中部均安装有支撑板9,支撑板9底端内侧开设有滑槽10,支撑板9内部一侧安装有滑板11,滑板11外部一侧套接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远离滑板11一侧套接有拉板13,拉板13底端安装有拉扣14,拉板13外部远离拉扣14一侧安装有活动杆15,第一翻身板4底端位于支撑板9两侧位置处均安装有液压缸16,滑板11顶端安装有安全气囊17,便于保护患者更加安全,增加了翻身的角度,床体1内部一侧安装有气泵18,床体1外部一侧安装有气囊开关19,便于患者自行控制,提高患者舒适度,第一翻身板4和第二翻身板5顶端一侧均安装有升降开关20,气泵18和液压缸16均与市电电性连接,气囊开关19与气泵18电性连接,升降开关20与液压缸16电性连接。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记忆枕7顶端开设有孔,便于透气的同时避免患者翻身时耳朵被压迫。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安全气囊17外部一侧开设有进气孔,安全气囊17外部另一侧开设有出气孔,且进气孔和出气孔均与气泵18连接,便于患者自行控制安全气囊17的近气和出气,增加患者翻身角度。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滑板11底端一侧和顶端一侧均开设有滑轮,便于滑板11带动安全气囊17滑动。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拉板13与活动杆15之间通过活动销连接,便于支撑拉板13向下拉动。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万向轮2中部外侧安装有卡扣,且第一翻身板4、第二翻身板5和固定轴3顶端均安装有海绵垫,便于固定装置,同时也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在本实施例中:气泵13采用12G2气泵,液压缸16采用MOB8050液压缸。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将床体1推至有需要的病房,将万向轮2锁死,使病人躺在固定轴3位置处,病人长期躺在病床上容易生褥疮,所以应根据病人需要对病人不定时进行翻身,当病人需要向左侧翻身时,打开第一翻身板4上的升降开关20,同时拉下第二翻身板5底端的拉扣14,拉板13会随着拉扣向下,拉板13两侧的连接杆12也会随拉板13移动,此时连接杆12会带动滑板11在支撑板9的滑槽10上移动,安全气囊17会随滑板11移动到第二翻身板5底端中部,打开气囊开关19上的进气开关,安全气囊会随之鼓起,同时第一翻身板4会随着液压缸16上升,到达所需翻身角度时,关闭升降开关20,翻身过程中,病人可手扶床体1上部两侧的安全手柄8,安全气囊17也会帮助病人缓冲及固定,防止病人翻身过度侧翻加重病情,若病人需要俯卧,则打开气囊开关19上的出气开关,安全气囊17会慢慢放气,使病人更加舒适安全的翻身,同时固定轴3中部安装有便盆6,可以供病人在需要时使用,若需要向右侧翻身时,打开第二翻身板5上的升降开关20重复上述操作,在翻身过程中,记忆枕7上部开设有孔,可供病人放置耳朵,更加舒适。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益处:便于优化现有翻身装置,液压缸和安全气囊的配合加大了患者翻身的角度,使病人可以翻身至所需翻身角度,并且安全气囊有缓冲作用,提高了患者翻身的安全性,增加了患者翻身的舒适度,避免了翻身需多名医护人员协同配合的问题,更加的方便。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老年护理翻身装置,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底端四角均安装有万向轮(2),床体(1)中部内侧安装有固定轴(3),固定轴(3)外部一侧安装有第一翻身板(4),固定轴(3)外部另一侧安装有第二翻身板(5),固定轴(3)中部位于第一翻身板(4)和第二翻身板(5)之间位置处安装有便盆(6),固定轴(3)顶端一侧安装有记忆枕(7),床体(1)上部外侧安装有安全手柄(8),第一翻身板(4)和第二翻身板(5)底端中部均安装有支撑板(9),支撑板(9)底端内侧开设有滑槽(10),支撑板(9)内部一侧安装有滑板(11),滑板(11)外部一侧套接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远离滑板(11)一侧套接有拉板(13),拉板(13)底端安装有拉扣(14),拉板(13)外部远离拉扣(14)一侧安装有活动杆(15),第一翻身板(4)底端位于支撑板(9)两侧位置处均安装有液压缸(16),滑板(11)顶端安装有安全气囊(17),床体(1)内部一侧安装有气泵(18),床体(1)外部一侧安装有气囊开关(19),第一翻身板(4)和第二翻身板(5)顶端一侧均安装有升降开关(20),气泵(18)和液压缸(16)均与市电电性连接,气囊开关(19)与气泵(18)电性连接,升降开关(20)与液压缸(16)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老年护理翻身装置,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底端四角均安装有万向轮(2),床体(1)中部内侧安装有固定轴(3),固定轴(3)外部一侧安装有第一翻身板(4),固定轴(3)外部另一侧安装有第二翻身板(5),固定轴(3)中部位于第一翻身板(4)和第二翻身板(5)之间位置处安装有便盆(6),固定轴(3)顶端一侧安装有记忆枕(7),床体(1)上部外侧安装有安全手柄(8),第一翻身板(4)和第二翻身板(5)底端中部均安装有支撑板(9),支撑板(9)底端内侧开设有滑槽(10),支撑板(9)内部一侧安装有滑板(11),滑板(11)外部一侧套接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远离滑板(11)一侧套接有拉板(13),拉板(13)底端安装有拉扣(14),拉板(13)外部远离拉扣(14)一侧安装有活动杆(15),第一翻身板(4)底端位于支撑板(9)两侧位置处均安装有液压缸(16),滑板(11)顶端安装有安全气囊(17),床体(1)内部一侧安装有气泵(18),床体(1)外部一侧安装有气囊开关(19),第一翻身板(4)和第二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娟王慧颖王艳灵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