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铰线理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1722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铰线理直机,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杆,每个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垫块,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两侧关于所述工作台的竖直中线对称固定有第一电机;在箱体的内部贯穿两个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运行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转轴的外侧壁安装第一转辊,这两个第一转辊相互平行,在箱体的内部还贯穿第二转轴,同理,第二转轴的外侧壁设置第二转辊,这两个第二转辊还处在第一转辊的上方,在两个第二转辊相对转动,两个第一转辊相对转动,绞线可以放在转辊之间,在转辊转动时可以把绞线挤压理直,操作方便,效率高。

A kind of straighten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铰线理直机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
,具体为一种铰线理直机。
技术介绍
绞线是以绞合单线绕绞线轴等角速度旋转和绞线匀速前进运动实现的。常用的有铜、铝两种,铜、铝线可以绞制成各种不同规格截面以及不同种类的电线电缆的导线电芯。适用于工作频率较高,单股线材的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损耗过大的场合。使用绞线可以使运行温度降低,相比同截面积的单股线,绞线拥有更高的机械性、柔韧性。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有些绞线在使用的过程中,有时需要将绞合的线分开、理直,例如将芯线插接到电话头之前,需要将芯线分开、整直后才能插进电话头内进行压接,传统通过人工进行分线理直,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2)、绞线应用在不同的领域,对于使用场所不同,绞线理直的长度也不同,人工操作较麻烦,有待于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铰线理直机,解决了传统通过人工进行分线理直,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还解决了对于使用场所不同,绞线理直的长度也不同,人工操作较麻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铰线理直机,包括工作台(14),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杆(9),每个所述支撑杆(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垫块(10),所述工作台(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箱体(6),所述箱体(6)的两侧关于所述工作台(14)的竖直中线对称固定有第一电机(7),每个所述第一电机(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8),所述底座(8)固定于所述工作台(14)的上表面两侧,所述第一电机(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18),所述箱体(6)的内侧壁嵌设有轴承(19),所述轴承(19)与所述箱体(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8)贯穿于所述轴承(19)的内侧壁,且与所述轴承(19)转动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铰线理直机,包括工作台(14),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杆(9),每个所述支撑杆(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垫块(10),所述工作台(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箱体(6),所述箱体(6)的两侧关于所述工作台(14)的竖直中线对称固定有第一电机(7),每个所述第一电机(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8),所述底座(8)固定于所述工作台(14)的上表面两侧,所述第一电机(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18),所述箱体(6)的内侧壁嵌设有轴承(19),所述轴承(19)与所述箱体(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8)贯穿于所述轴承(19)的内侧壁,且与所述轴承(19)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8)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辊(17),所述工作台(14)的上表面靠近所述箱体(6)的前方固定连接有立板(12),所述立板(12)的顶部焊接连接有底板(13),所述底板(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电机(11),每个所述第二电机(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15),所述第二转轴(15)位于所述箱体(6)的内部,且与所述箱体(6)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5)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辊(16),所述箱体(6)的顶部连通有进线管(1),所述进线管(1)的内部贯穿有绞线(3),所述绞线(3)与所述进线管(1)滑动连接,所述进线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岳西县宁远线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