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怀军专利>正文

高效节能燃气燃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1655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效节能燃气燃烧装置,由燃气灶台[6]和燃气燃烧灶头[5]组成,所述燃气燃烧灶头[5]设置在燃气灶台[6]的通孔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燃气灶台[6]位于燃气燃烧灶头[5]周边的部位,设置有由导热管沿螺旋线方向盘绕而成的螺线管状的气化部件[1],其轴心线与所述燃气燃烧灶头[5]的中心线是同一条直线,所述气化部件[1]将所述燃气燃烧灶头[5]围在其中,所述气化部件[1]的导热管腔内装填有促使水分子中氢、氧相互分离的填充物料[9],所述气化部件[1]的底部管端头处设置有进水口[2],其顶部管的末端连通有助燃气体排放管[3],所述助燃气体排放管[3]的末端口通向所述燃气燃烧灶头[5]的火焰燃烧表面处,或者与所述燃气燃烧灶头[5]上的燃气进口[4]相连通。(*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烧装置,特别是一种高效节能燃气燃烧装置。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气燃烧装置,由燃气灶台及灶头组成,其灶头大都采用带蜂窝孔的远红外燃气盘,以便使其均匀供气,促使燃气充分燃烧,达到节省燃气的目的。也有些燃气燃烧装置的灶头处设置有阻止火焰向四周散开的筒圈,以便使火焰对锅、水壶等做饭、烧水器具进行集中加热,防止热量散失。由于上述措施只是使燃气充分燃烧的辅助性措施,因此,燃气节省量十分有限,且采用远红外燃气盘后,点燃燃烧时燃气盘烧红速度较慢,加热速度较慢。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快速、燃气燃烧充分、可大幅度节约燃气的高效节能燃气燃烧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解决方案是,它由燃气灶台和设置在其上面通孔处的燃气燃烧灶头组成,其特点是,在上述燃气灶台位于燃气燃烧灶头周边或周边附近的部位,设置有由导热管(如铜管、铁管及导热的非金属管)沿螺旋线方向盘绕而成的螺线管状的气化部件,该气化部件的轴心线与燃气燃烧灶头的中心线是同一条直线,气化部件的螺线管的内部空腔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燃气燃烧灶头的直径,即气化部件将燃气燃烧灶头围在其中,两者同轴心设置。在上述气化部件的导热管腔内装填有促使水分子中氢、氧相互分离的填充物料。在气化部件的底部管端头处(即盘绕管的首端)设置有进水口,在气化部件的顶部管的末端(即盘绕管的末端)连通有助燃气体排放管,这个助燃气体排放管的末端口通向燃气燃烧灶头的火焰燃烧表面处,或者与燃气燃烧灶头上的燃气进口相连通。从上述进水口处进入的水可以从装填有填充物料的管路中流过,水在填充物料和灶头燃烧热量的作用下,达到500℃以上时水中的氢、氧分离开,形成氢气、氧气和过热水蒸气的助燃混合气体,助燃混合气体汇集至上述助燃气体排放管处,被输送至燃气燃烧灶头的火焰燃烧表面或燃气进入口处,使氧气进行助燃、氢气和助燃混合气体参与燃烧,此时消耗的燃气如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或煤气很少,从而达到大幅度节约燃气、节省能源的目的。为了充分利用其燃烧产生的热量,防止热量散失,最好在上述螺线管状的气化部件的外围,套装有一个水套,该水套采用筒状夹层结构,气化部件的进水口与上述水套的夹层空腔相连通,在该水套上设置有进水管,用以供水。上述水套设置在燃气灶台上。上述填充物料可以为铁屑、钢屑、铁的化合物等,也可为上述各物料混合而成的组合物,当然还可以为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它填充物料,如其它金属化合物,此处不再详述其成分。由于本技术采用了上述结构,燃气燃烧灶头周边处设置了将水气化成助燃混合气体的气化部件,助燃混合气体可助燃并参与燃烧,火焰燃烧热值高,因此燃气消耗很少,可以节省75%左右的燃气,且燃气可充分燃烧,未燃气体几乎没有,节能效果和环境保护效果显著。又由于它设置有水套,火焰余热可以被其充分吸收,用于对水预加热,从而有效地防止了火焰散开和余热散失,因此它还具有火焰集中加热快速的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所述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实施例2所述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3所述本技术的气化部件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助燃气体排放管的供气结构示意图。实施例1,在图1所示示意图和图2所示俯视图中,本技术由燃气灶台6和设置在其通孔处的燃气燃烧灶头5组成,在燃气灶台6位于燃气燃烧灶头5周边的部位,设置有由导热管沿螺旋线方向盘绕而成的螺线管状的气化部件1。此处导热管为铜管或铁管,为非金属导热管(如陶瓷管等)则不用盘绕,可直接成型为上述形状。气化部件1的轴心线与燃气燃烧灶头5的中心线是同一条直线,气化部件1将燃气燃烧灶头5围在其中。气化部件1的导热管腔内装填有促使水分子中氢、氧相互分离有填充物料9,此处填充物料9为铁屑、钢屑和铁的化合物(如FeO、Fe3O4等)混合而成的组合物,此处,填充物料9是松散地填充在导热管腔内的,以便使水或助燃混合气体通过。气化部件1的底部管端头处设置有进水口2,气化部件1顶部管的末端连通有助燃气体排放管3,助燃气体排放管3的末端口与燃气燃烧灶头5上的燃气进口4相连通,使助燃混合气体与燃气混合,用于助燃和参与燃烧。此时做饭锅和烧水壶即可架放在气化部件1顶端。上述燃气燃烧灶头5可为普通灶头,也可为带蜂窝孔的远红外燃气盘,在本实施例中为带蜂窝孔的远红外燃气盘。实施例2,本技术除增加了外围的水套以外,其它结构均与实施例1所述相同。在图3所示示意图中,本技术的气化部件1的导热管中装填有填充物料9,气化部件1底部管端头和顶部管的末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口2和助燃气体排放管3。在气化部件1的外围,套装有水套8。上述进水口2与水套8的夹层空腔10相连通。在水套8上设置有进水管7,用于加入水,水经夹层空腔10、进水口2进入到气化部件1的导热管中,在500℃以上高温和填充物料9的作用下,迅速产生过热水蒸汽和助燃混合气体,用于助燃。实施例3,本技术除了气化部件结构有所改变外,其它结构均与实施例1所述相同。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所述的气化部件1,是由导热管沿螺旋线方向盘绕而成的无缝隙的螺线管状部件,即各圈盘绕管的外壁之间相互贴紧,没有缝隙。在图4所示示意图中,本实施例与上述各实施例不同的是,气化部件1是由导热管沿螺旋线方向盘绕而成的周边有进气缝隙的螺线管状部件,即各圈盘绕管的外壁之间留有可进入空气的缝隙。其上面同样设置有进水口2和助燃气体排放管3。在实施例1、实施例2中,本技术的助燃气体排放管3的末端口均与燃气燃烧灶头5的燃气进口4相连通,当然也可直接通向燃气燃烧灶头5的火焰燃烧表面即上表面。在图5所示示意图中,助燃气体排放管3的末端口通过与之相连通的环形输气管11和该环形输气管11上的各喷气孔,通向燃气燃烧灶头5的火焰燃烧表面,使助燃混合气体排放出,用以助燃。喷气孔12即为其中之一。当然助燃气体排放管3的末端口也可直接指向燃气燃烧灶头5的燃烧表面,此处不再给出图示。在新制作燃气灶具时,本技术可直接按上述结构制作出来,在与旧的燃气灶具装配时,可先制作气化部件1等,然后再将其装配在原有的旧燃气灶具上,则在制作时略去燃气灶台6和燃气燃烧灶头5的结构也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节能燃气燃烧装置,由燃气灶台和燃气燃烧灶头组成,所述燃气燃烧灶头设置在燃气灶台的通孔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燃气灶台位于燃气燃烧灶头周边的部位,设置有由导热管沿螺旋线方向盘绕而成的螺线管状的气化部件,其轴心线与所述燃气燃烧灶头的中心线是同一条直线,所述气化部件将所述燃气燃烧灶头围在其中,所述气化部件的导热管腔内装填有促使水分子中氢、氧相互分离的填充物料,所述气化部件的底部管端头处设置有进水口,其顶部管的末端连通有助燃气体排放管,所述助燃气体排放管的末端口通向所述燃气燃烧灶头的火焰燃烧表面处,或者与所述燃气燃烧灶头上的燃气进口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燃气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线管状的气化部件的外围,套装有水套,所述气化部件的进水口与所述水套的夹层空腔相连通,在所述水套上设置有进水管,所述水套设置在所述燃气灶台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燃气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怀军
申请(专利权)人:李怀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