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16099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动力电池顶盖,包括顶盖片、第一极柱、第二极柱、下绝缘件、电阻构件和绝缘构件;所述顶盖片包括第一极柱穿孔、第二极柱穿孔、注液孔并装配有防爆阀结构,所述下绝缘件设置于所述顶盖片下方,所述第一极柱包括第一上导电夹板和第一下导电夹板,所述第二极柱包括第二上导电夹板和第二下导电夹板,所述上导电夹板在顶盖片上部,所述下导电夹板在顶盖片下部,所述第一上、下导电夹板在第一极柱穿孔中结合、所述第二上、下导电夹板在第二极柱穿孔中结合,再通过焊接或铆接货粘结加以固定。该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省略了铆接快和陶瓷防转角,减轻了重量,降低了成本,简化工艺,提高了能量密度,而且装配简单易于实现。

Power battery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电池顶盖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力电池顶盖。
技术介绍
应大规模储能和电动汽车快速发展需求,高比能量、高功率、长寿命和低成本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是锂离子电池发展的重要方向,能量密度、寿命、成本、安全性各方面指标需要统筹兼顾到。随着人们对新能源汽车长续航里程的追求,提升单体电池比能量十分重要,因此,发展高能量密度、低成本锂电池是动力电池企业的主要技术竞争力,而高比能将一直是锂电行业的不懈追求。目前,锂电池通常包括顶盖片、极柱、防爆阀和注液孔,极柱穿过顶盖片的极柱穿孔,再利用铆接块铆接固定,铆接块具有一定厚度的铝块,重量重,不利于轻量化设计,通常来说正极极柱的铆接块上还要设两个陶瓷防转角,而且陶瓷具有脆性大、耐冲击能力低、易碎、不易加工、不能回收利用的缺点,无疑会增加成本并会影响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包括顶盖片、第一极柱、第二极柱、下绝缘件、电阻构件和绝缘构件;所述顶盖片包括第一极柱穿孔、第二极柱穿孔、注液孔并装配有防爆阀结构所述下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动力电池顶盖,包括顶盖片、第一极柱、第二极柱、下绝缘件、电阻构件和绝缘构件;所述顶盖片包括第一极柱穿孔、第二极柱穿孔、注液孔并装配有防爆阀结构,所述下绝缘件设置于所述顶盖片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包括第一上导电夹板和第一下导电夹板,所述第二极柱包括第二上导电夹板和第二下导电夹板,所述第一上导电夹板、第二上导电夹板在所述顶盖片上部,所述第一下导电夹板和第二下导电夹板在所述顶盖片下部,所述第一上导电夹板和第一下导电夹板在所述第一极柱穿孔中相结合、所述第二上导电夹板和第二下导电夹板在所述第二极柱穿孔中相结合,再通过焊接或铆接或粘结加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动力电池顶盖,包括顶盖片、第一极柱、第二极柱、下绝缘件、电阻构件和绝缘构件;所述顶盖片包括第一极柱穿孔、第二极柱穿孔、注液孔并装配有防爆阀结构,所述下绝缘件设置于所述顶盖片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包括第一上导电夹板和第一下导电夹板,所述第二极柱包括第二上导电夹板和第二下导电夹板,所述第一上导电夹板、第二上导电夹板在所述顶盖片上部,所述第一下导电夹板和第二下导电夹板在所述顶盖片下部,所述第一上导电夹板和第一下导电夹板在所述第一极柱穿孔中相结合、所述第二上导电夹板和第二下导电夹板在所述第二极柱穿孔中相结合,再通过焊接或铆接或粘结加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导电夹板、所述第一下导电夹板可以呈“T”形,也可以其中任意一个呈“T”形、一个呈“一”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导电夹板、所述第二下导电夹板可以呈“T”形,也可以其中任意一个呈“T”形、一个呈“一”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上导电夹板与所述顶盖片之间;所述绝缘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上导电夹板与所述顶盖片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亨伟代玉博王翠陈明星李升高张耀
申请(专利权)人: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