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袁志专利>正文

一种煲汤桶的提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1598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煲汤桶结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煲汤桶的提料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球壳、第一网状体和第二网状体,所述球壳内沿直径方向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固定有半圆截面状的第一网状体于球壳内;所述固定杆还可活动连接有半圆截面状的第二网状体;还包括小链轮与大链轮,所述大链轮带动所述第二网状体绕所述固定杆转动,所述小链轮链传动于所述大链轮。可以使需要使用汤料时不再需要用汤勺在煲汤桶内大海捞针,而且用本装置可以将全部的汤料一次提起,不会有残渣留在煲汤桶内。在汤料提起过程中,整个过程中在煲汤锅内进行,不会被煮沸的汤水溅出而弄伤。

A kind of material extracting structure of soup p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煲汤桶的提料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煲汤桶结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煲汤桶的提料结构。
技术介绍
汤类在中国有数千年历史,特别在广州的大街小巷中,老广们对汤类情有独钟,因为汤鲜甜美味,又能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汤类,滋润不同的部位,例如滋润肺部和胃部,还能祛湿等。现代人大多因为生活过于忙碌,而去选择外卖快餐的方式去解决一顿温饱,所以更加不会去在家里煲汤了,所以现在很多快餐店都会配有汤给顾客享用。像很多的那种湛江鸡、雷州鸭、廉江鹅等,都会先将鸡鸭鹅先放入汤锅中煮熟,但是煮的时间不会太久,需要拿出来做成一碟碟的美食,这样既有汤又有美食,一举两得。还有很多的汤,都是有一大堆的食材丢下汤锅里熬制,很多快餐店都会选择将汤锅的汤料熬汤后拿去做菜,但是现在都是手动拿勺子一直在汤锅里翻滚勺出汤料,像大海捞针一样,一般会遗漏很多的汤料在汤锅底部,而且汤锅里面温度很高,人手操作十分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煲汤桶的提料结构,具有安全、快速和高效将汤料取出汤锅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球壳、第一网状体和第二网状体,所述球壳内沿直径方向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固定有半圆截面状的第一网状体于球壳内;所述固定杆还可活动连接有半圆截面状的第二网状体;还包括小链轮与大链轮,所述大链轮带动所述第二网状体绕所述固定杆转动,所述小链轮链传动于所述大链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汤料可以通过第二网状体的转动带动第一网状体的表面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网状体与第二网状体的直径与所述球壳的直径一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一网状体与第二网状体与球壳之间没有缝隙,在提起第二网状体时,可以将全部汤料提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煲汤桶,所述球壳固定设置于所述煲汤桶内,所述第一网状体平置于所述煲汤桶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偏心轴,所述偏心轴固定连接于所述小链轮,所述偏心轴的其中一条轴心与所述小链轮的轴心重叠。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很少的力即可将第二网状体带动汤料提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球壳为半球状球壳,所述球壳的开口朝向煲汤桶的开口。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球壳、所述第一网状体和所述第二网状体设置为筛网状。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可以使需要使用汤料时不再需要用汤勺在煲汤桶内大海捞针,而且用本装置可以将全部的汤料一次提起,不会有残渣留在煲汤桶内。其二,在汤料提起过程中,整个过程中在煲汤锅内进行,不会被煮沸的汤水溅出而弄伤。其三,结构简单,可以适用于所有型号的煲汤锅。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球壳与方形煲汤桶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小链轮与大链轮连接关系示意图;图4是煲汤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煲汤桶的示意图。图中:1、球壳;2、第一网状体;3、第二网状体;4、固定杆;5、小链轮;6、大链轮;7、偏心轴;8、煲汤桶;9、转动轴;10、进水阀;11、出汤阀;12、调节脚;13、风道;14、机芯;15、底板;16、线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一种煲汤桶的提料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球壳1、煲汤桶8、第一网状体2和第二网状体3,所述球壳1为半球状球壳1,所述球壳1的开口朝向与所述煲汤桶8的开口朝向一致。所述球壳1内沿直径方向设置有固定杆4,所述固定杆4固定有截面为半圆的第一网状体2于球壳1内。所述球壳1固定设置于所述煲汤桶8内,一般的煲汤桶8都是圆柱筒或方柱筒,球壳1的直径被设置为与圆柱煲汤筒的直径一致,球壳1的直径被设置为与方柱筒的边长一致。球壳1通过焊接或其他方式固定于煲汤桶8内,所述第一网状体2平置于所述煲汤桶8内,且第一网状体2平行于煲汤桶8的锅底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网状体2还可以略倾斜于平行状态,平置包括上述的情况。所述固定杆4还与截面为半圆的第二网状体3可活动连接,固定杆4内设置一转动轴9,转动轴9连接于所述第二网状体3,转动轴9与第二网状体3同轴设置,使第二网状体3可以绕固定杆4转动,且第二网状体3可以绕固定杆4三百六十度旋转。所述球壳1、所述第一网状体2和所述第二网状体3设置为筛网状,所述球壳1、所述第一网状体2和所述第二网状体3的作用为将汤料隔开,将其做成筛网状,可以使水可以通过球壳1、所述第一网状体2和所述第二网状体3,在不影响煲汤桶8里的水对汤料进行熬制的情况下,将汤料隔开,且汤水不受球壳1、所述第一网状体2和所述第二网状体3的限制在煲汤桶8内翻滚。所述第一网状体2与第二网状体3的直径与所述球壳1的直径一致,使第二网状体3在绕固定杆4转动时,可以将所有的汤料都可以带到第一网状体2表面上。还包括小链轮5、大链轮6和偏心轴7,通过将与第二网状体3固定连接的转动轴9固定在大链轮6的中心孔中,使所述大链轮6带动所述第二网状体3绕所述固定杆4转动,所述小链轮5链传动于所述大链轮6,为了食用安全问题,大链轮6和小链轮5设置在煲汤桶8的外部。所述偏心轴7固定连接于所述小链轮5,所述偏心轴7的其中一条轴心与所述小链轮5的轴心重叠且固定设置,所述偏心轴7用于带动小链轮5转动。因为煲汤桶8里的汤料在大多情况下都会很多,且一锅汤需要比较多的汤料才能出味道,在汤料较重的情况下,第二网状体3很难转动,所以根据链传动的原理,通过大链轮6固定连接第二网状体3的转动杆,用小链轮5带动大链轮6,则使用者在转动汤锅的小链轮5偏心轴7时仅需要付出较小的力即可带动第二网状体3转动。使用流程:初始状态的第二网状体3旋转到第一网状体3的下方,开启煲汤锅,将需要熬制的汤料加入球壳1内,熬制完成后,需要清理汤料,通过偏心轴7转动,从而带动小链轮5转动,小链轮5带动大链轮6转动,大链轮6带动第二网状体3的转动轴9转动,从而带动第二网状体3将汤料从球壳1底部一直提升,最后第二网状体3将汤料落到第一网状体2的表面上,使用者可以将第一网状体2上的汤料取出。整个过程在汤锅里进行,不会有热汤水飞溅出来,十分安全。煲汤桶8一般都包括有进水阀10、出汤阀11、调节脚12、风道13、线盘16、机芯14和底板15,将球壳1设置成球状,而且是筛网状,所以不会影响到煲汤桶8的其他功能,而且筛网还能将汤料都归类到球壳1内,所以本案的产品可以适用于所有的煲汤桶8。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煲汤桶的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球壳、第一网状体和第二网状体,所述球壳内沿直径方向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固定有半圆截面状的第一网状体于球壳内;/n所述固定杆还可活动连接有半圆截面状的第二网状体;/n还包括小链轮与大链轮,所述大链轮带动所述第二网状体绕所述固定杆转动,所述小链轮链传动于所述大链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煲汤桶的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球壳、第一网状体和第二网状体,所述球壳内沿直径方向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固定有半圆截面状的第一网状体于球壳内;
所述固定杆还可活动连接有半圆截面状的第二网状体;
还包括小链轮与大链轮,所述大链轮带动所述第二网状体绕所述固定杆转动,所述小链轮链传动于所述大链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煲汤桶的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状体与第二网状体的直径与所述球壳的直径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煲汤桶的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志
申请(专利权)人:袁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