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佩戴带体及腕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1425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佩戴带体及腕戴设备,佩戴带体包括有第一带体,在其上方设置有插装件,在所述插装件内嵌装有第一磁性件;第二带体,在其内部形成有插装孔,在所述第二带体上设置有第二磁性件;其中,所述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扣合时,所述插装件插装到所述插装孔内且通过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吸合固定。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佩戴带体在佩戴或取下时操作不便、易损坏的问题。

A wearable body and wrist wear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佩戴带体及腕戴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佩戴带体,具体涉及一种通过磁吸闭合的佩戴带体及腕戴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佩戴带体结构主要包括有内带体和外带体,在内带体上设置有卡扣孔,在外带体上对应设置带体卡扣,在内带体和外带体扣合固定时,通过外带体上的带体卡扣扣入到卡扣孔内部实现内带体和外带体之间的卡紧固定,具体的,在外带体的带体卡扣端部设置有蘑菇头,通过带体卡扣端部的蘑菇头实现带体卡扣与卡扣孔之间的过盈配合,此种佩戴带体结构在从腕部取下或者佩戴到腕带时由于蘑菇头的限位在取下或佩戴时均需要克服蘑菇头阻挡力,因此拿取或佩戴比较费力不便,并且佩戴带体卡扣端部的蘑菇头与卡扣孔在经过数千次、甚至数万次的插拔后,“蘑菇头”必然会造成卡扣孔的磨损,造成佩戴带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佩戴带体在佩戴或取下时操作不便、易损坏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佩戴带体,可方便快捷的佩戴到腕部或从腕部取下且不会损坏佩戴带体。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佩戴带体,包括:第一带体,其上设置有插装件,在所述插装件上设置有第一磁性件;第二带体,在其内部形成有插装孔,所述第二带体上设置有第二磁性件;其中,所述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扣合时,所述插装件插装到所述插装孔内且通过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吸合固定。进一步的,所述插装孔的孔径大于所述插装件的外径。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磁性件为磁性带,所述第二带体包括有硅胶带和磁性带,所述磁性带至少部分粘结固定在硅胶带端部位置处,所述插装孔开设在所述硅胶带上且贯穿所述硅胶带到所述磁性带。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带体为软胶带,其内部包裹有所述第二磁性件,所述插装孔开设在所述软胶带靠近第一带体的侧面上且贯穿所述第二带体到所述第二磁性件。进一步的,在所述插装件内部设置嵌装槽,所述第一磁性件嵌装在所述嵌装槽内。进一步的,所述插装件可拆的装配在所述第一带体内或与所述第一带体一体成型。进一步的,所述插装件包括有插装件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插装件本体上的至少一个插装柱;所述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扣合时,所述插装柱插装在所述插装孔内。进一步的,所述插装孔设置有多个,沿所述第二带体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所述插装柱设置多个,相邻所述插装孔之间的间距与相邻所述插装柱之间的间距相同。进一步的,所述插装件插装在插装孔内时其端部与所述第二磁性件接触。一种腕戴设备,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佩戴带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提出的佩戴带体,在佩戴时只需用很小作用力将插装件快速的插装到插装孔内,然后通过在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上相互配合的磁性件将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的吸合固定即可,佩戴简单方便,在取下时,只需克服磁性件之间的磁吸合力将第一带体上的插装件从插装孔中抽出即可,可实现方便快捷的取下佩戴带体,且无论佩戴或取下,都不会对插装孔造成磨损,进而也不会对佩戴带体造成损坏。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本技术一种佩戴带体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技术提出一种佩戴带体的实施例,参照图1-图2所示,包括有第一带体100,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带体100相当于佩戴带体的外带体;在其上方设置有插装件110,所述插装件110为可拆的装配在所述第一带体100内或与所述第一带体100一体成型,若插装件110可拆卸的装配在第一带体100内时,则对应在第一带体100上开设安装孔,插装件110过盈装配在所述安装孔内且垂直于第一带体100。当然,插装件110也可以为与第一带体100一起注塑成型件,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在所述插装件110内嵌装有第一磁性件200,第一磁性件200可以为嵌装在插装件110内部的磁铁或磁石等磁性元件;第二带体300,相当于佩戴带体的内带体,在其内部形成有插装孔310,所述插装孔310的孔径大于所述插装件110的外径,确保在插装件110和插装孔310之间存在有间隙,在进行配合时,可方便快捷的进行插装配合,同时在所述第二带体300上还设置有第二磁性件400,第二磁性件400可以为磁铁或磁石等磁性件,在此不做具体限制。所述第一带体100和第二带体300通过插装件110插装到插装孔310内实现两者扣合固定,并且在插装件110插装到插装孔310内时通过第一磁性件200和第二磁性件400吸合固定,优选的,所述插装件110插装在插装孔内时其端部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00接触通过其内部的第一磁性件200对应和第二磁性件400磁吸固定。在进行佩戴时,将第一带体100上的插装件110插装到插装孔310内,由于插装件110和插装孔310之间存在有间隙,两者不是过盈配合,在佩戴时无需施加很大的作用力即可将插装件110插装到插装孔310内并通过第一磁性件200和第二磁性件400之间的磁性吸合力吸合固定,佩戴更加简单方便,并且通过插装件110和插装孔310的配合,还可通过插装孔310对插装件110限位,防止第一带体100和第二带体300之间因仅仅存在磁性作用力而发生相互脱离的问题发生。在取下佩戴带体时,只需要克服第一磁性件200和第二磁性件400之间的磁性力将插装件110从插装孔310中抽离出来即可,并且由于插装件110和插装孔310之间有间距且不存在有蘑菇头结构,无论打开或闭合多少次,都不会对插装孔310产生磨损,也不会损坏到佩戴带体的结构。作为本实施例中第二磁性件400的一种设置方式为:所述第二磁性件400为磁性带,所述第二带体300包括有硅胶带320和磁性带,磁性带至少部分粘结固定在硅胶带320端部位置处,所述插装孔310开设在所述硅胶带320上且贯穿所述硅胶带320到所述磁性带。作为本实施例中第二磁性件400的另一种设置方式为:所述第二带体300为软胶带,其内部包裹有所述第二磁性件400,所述插装孔310开设在所述软胶带靠近第一带体100的侧面上且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佩戴带体,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带体,其上设置有插装件,在所述插装件上设置有第一磁性件;/n第二带体,在其内部形成有插装孔,在所述第二带体上设置有第二磁性件;/n其中,所述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扣合时,所述插装件插装到所述插装孔内且通过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吸合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佩戴带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带体,其上设置有插装件,在所述插装件上设置有第一磁性件;
第二带体,在其内部形成有插装孔,在所述第二带体上设置有第二磁性件;
其中,所述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扣合时,所述插装件插装到所述插装孔内且通过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吸合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佩戴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装孔的孔径大于所述插装件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佩戴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性件为磁性带,所述第二带体包括有硅胶带和磁性带,所述磁性带至少部分粘结固定在硅胶带端部位置处,所述插装孔开设在所述硅胶带上且贯穿所述硅胶带到所述磁性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佩戴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带体为软胶带,其内部包裹有所述第二磁性件,所述插装孔开设在所述软胶带靠近第一带体的侧面上且贯穿所述第二带体到所述第二磁性件。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承谦梁海松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