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取电智能驱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1315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驱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自取电智能驱鸟装置包括底壳、上盖和抱箍,上盖固定在底壳上,抱箍设置在上盖上,上盖的上方设有盖板;驱鸟装置还包括磁芯以及设置在底壳内的电源模块、红外检测模块、雷达检测模块、超声波驱鸟模块和控制模块,磁芯自取电后对驱鸟装置进行不间断供电,控制模块控制红外检测模块和雷达检测模块实现全方位扫描检测,超声波驱鸟模块发出不同频率的超声波进行驱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磁芯取电后对电源模块进行供电,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沙尘鸟粪类覆盖太阳能板造成的驱鸟装置使用寿命短的问题,解决了驱鸟装置难取电的问题,提高了驱鸟装置的运行稳定性,保证驱鸟的有效性。

A self powered intelligent bird repellen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取电智能驱鸟装置
本技术属于驱鸟
,具体是一种自取电智能驱鸟装置。
技术介绍
鸟类,是自然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鸟类的活动也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类进入现代文明以后,交通、能源等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飞机、电网等显著的例子。近年来,由于电网的进一步建设与发展,自然环境的进一步变化以及鸟类活动的一些改变,电网安全同样面临鸟类活动所带来的多种危险。鸟类在杆塔上啄食实物,排泄粪便,脏物挂在绝缘子串上易造成绝缘子串闪络事故;大型鸟类停靠或飞翔在绝缘子串附近时,因翼展而极易引起绝缘子串的闪络;鸟类在电力设施上鸟类筑巢,极易导致相间或对地放电,甚至造成跳闸事故。基于对传统驱鸟措施的研究分析,超声波类驱鸟措施最为有效,结合其他防护手段(频闪灯、仿真噪声)。目前,在部分线路中已使用超声波进行驱鸟,但普遍使用太阳能电池板作为电源解决方案,但受限于太阳能电池板的使用寿命、电能转化效率、稳定性等条件制约,无法达到广泛应用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取电智能驱鸟装置,采用磁芯取电后对电源模块进行供电,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沙尘鸟粪类覆盖太阳能板造成的驱鸟装置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提高了驱鸟装置的运行稳定性,保证驱鸟的有效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取电智能驱鸟装置,包括底壳、上盖和抱箍,所述上盖固定在底壳上,所述抱箍设置在所述上盖上,所述上盖的上方设有盖板,所述上盖的上表面设有开口向上的安装槽,所述盖板的底部设有开口向下的固定槽,所述开口向上的安装槽与开口向下的固定槽相配,形成所述驱鸟装置的安装孔;所述驱鸟装置还包括磁芯以及设置在底壳内的电源模块、红外检测模块、雷达检测模块、超声波驱鸟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磁芯卡设在所述上盖上,所述磁芯的上段设置在所述抱箍内,所述磁芯的下段设置在所述上盖内,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磁芯的下端设有铜线,所述铜线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红外检测模块、雷达检测模块和超声波驱鸟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控制红外检测模块和雷达扫描模块同时全方位的检测驱鸟装置周围二十米有无鸟类出现,所述控制模块控制超声波驱鸟模块发出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对鸟类进行驱赶。进一步地,所述底壳为长方体,所述红外检测模块的数量为3个,3个红外检测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壳的长侧面和底面。进一步地,所述超声波驱鸟模块为超声波喇叭,所述超声波喇叭的数量为五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壳的侧面和底面。具体地,所述盖板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抱箍的两侧,所述盖板的一端与所述上盖之间通过旋转轴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盖板的固定槽与所述上盖的安装槽中均设有硅胶垫。优选地,所述底壳、抱箍、上盖和盖板均采用ABS树脂绝缘抗老化材料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自取电智能驱鸟装置安装方便、驱鸟效果好、适用范围广,利用线路上的电流流过磁芯,切割磁力线,磁芯取的线路上的电后传送给电源模块,实现对驱鸟装置不间断供电,同时给驱鸟装置提供了较高的功率,保证驱鸟装置的实时在线稳定运行,保障设备在连续阴雨地区使用的可靠性,挣脱了传统依靠太阳能的驱鸟装置对应用场景的限制,避免了沙尘鸟粪覆盖太阳能板造成的使用寿命短的问题,解决了驱鸟装置难取电的问题,提高了驱鸟装置的使用寿命;驱鸟过程结合红外扫描检测和雷达扫描检测同时进行全方位扫描,再通过超声波喇叭发出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对鸟类进行驱赶,恶化鸟类的生存环境,从而达到全天候有效的驱鸟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底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驱鸟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未安装底壳和上盖);图5是本技术磁芯安装的局部示意图。图中:1-底壳,2-上盖,3-抱箍,4-盖板,5-磁芯,6-电源模块,7-控制模块,8-红外检测模块,9-雷达扫描模块,10-超声波驱鸟模块,11-硅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具体公开了一种自取电智能驱鸟装置,包括底壳1、上盖2和抱箍3,所述底壳1为长方体,所述上盖2固定在底壳1上,所述抱箍3为圆弧把手形,所述抱箍3设置在所述上盖2上,所述上盖2的上方设有盖板4,所述盖板4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抱箍3的两侧,所述盖板4的一端与所述上盖之间通过旋转轴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所述上盖2的上表面设有开口向上的安装槽,所述盖板4的底部设有开口向下的固定槽,所述开口向上的安装槽与开口向下的固定槽相配,形成所述驱鸟装置的安装孔,所述盖板的固定槽与所述上盖的安装槽中均设有硅胶垫11,所述硅胶垫11对电力线起到保护的作用。所述驱鸟装置还包括磁芯5以及设置在底壳1内的电源模块6、控制模块7、红外检测模块8、雷达检测模块9和超声波驱鸟模块10,所述磁芯5卡设在所述上盖2上,所述磁芯5的上段设置在所述抱箍3内,所述磁芯5的下段设置在所述上盖2内,所述电源模块6与所述控制模块7连接,所述磁芯5的下端设有铜线,所述铜线与所述控制模块7之间通过航空接头连接,在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中,所述磁芯5为中空结构的圆盘,上半圆设置在抱箍3内,下半圆卡设在所述上盖2内,安装后上半圆的横截面和下半圆的横截面贴合,中空结构的圆盘环抱在电力线的外侧,电力线上通过电流时,电流流过磁芯,切割磁力线磁芯取电,磁芯取电后通过磁芯下半段上的铜线传送到电源模块,实现对电源模块不间断供电。所述红外检测模块8、雷达检测模块9和超声波驱鸟模块10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7连接,所述红外检测模块8的数量为3个,3个红外检测模块8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壳1的长侧面和底面,用于对前后和底部进行扫描,探测有没有鸟类经过,所述雷达检测模块9设置在所述底壳1的底部内侧,所述控制模块7控制所述雷达检测模块9对驱鸟装置周围二十米实现全方位扫描。所述超声波驱鸟模块10为超声波喇叭,所述超声波喇叭的数量为五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壳的侧面和底面,所述控制模块7通过程序控制所述超声波喇叭发出不同频率的超声波。优选地,所述底壳1、抱箍3、上盖2和盖板4的材料所述底壳、抱箍、上盖和盖板均采用ABS树脂绝缘抗老化材料制成。本技术驱鸟装置的具体工作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取电智能驱鸟装置,包括底壳、上盖和抱箍,所述上盖固定在底壳上,所述抱箍设置在所述上盖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上方设有盖板,所述上盖的上表面设有开口向上的安装槽,所述盖板的底部设有开口向下的固定槽,所述开口向上的安装槽与开口向下的固定槽相配,形成所述驱鸟装置的安装孔;所述驱鸟装置还包括磁芯以及设置在底壳内的电源模块、红外检测模块、雷达检测模块、超声波驱鸟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磁芯卡设在所述上盖上,所述磁芯的上段设置在所述抱箍内,所述磁芯的下段设置在所述上盖内,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磁芯的下端设有铜线,所述铜线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红外检测模块、雷达检测模块和超声波驱鸟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取电智能驱鸟装置,包括底壳、上盖和抱箍,所述上盖固定在底壳上,所述抱箍设置在所述上盖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上方设有盖板,所述上盖的上表面设有开口向上的安装槽,所述盖板的底部设有开口向下的固定槽,所述开口向上的安装槽与开口向下的固定槽相配,形成所述驱鸟装置的安装孔;所述驱鸟装置还包括磁芯以及设置在底壳内的电源模块、红外检测模块、雷达检测模块、超声波驱鸟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磁芯卡设在所述上盖上,所述磁芯的上段设置在所述抱箍内,所述磁芯的下段设置在所述上盖内,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磁芯的下端设有铜线,所述铜线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红外检测模块、雷达检测模块和超声波驱鸟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取电智能驱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为长方体,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引拓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