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萤火虫幼虫诱捕器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昆虫诱捕器具,具体涉及一种萤火虫幼虫诱捕器具。
技术介绍
萤火虫,属鞘翅目萤科昆虫,具有水生、陆生、半水生三种生活类型,其四个虫态(卵、幼虫、蛹、成虫)都能发光,都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其中,穹宇萤幼虫能发光10个月左右,成虫能同步发光,因其尾部能发出美丽的荧光,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还可以应用于很多商业领域,其日趋突显的商业价值使得萤火虫的人工养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萤火虫(尤其是陆生萤火虫)幼虫的高效诱捕,不仅对于科学研究有帮助,而且非常有利于萤火虫产业化过程中幼虫的诱捕售卖。目前,人们对于萤火虫幼虫只能在夜晚跟踪幼虫的荧光采取人工手捉的办法进行捕获,采用这种方式,存在以下的不足之处:1、夜间诱捕极不安全,尤其是萤火虫幼虫常常在田野草丛里,这些地方有很大的风险。2、很难发现萤火虫幼虫,萤火虫幼虫在夜晚发光较为微弱,不易发现幼虫发亮。3、捕捉效率低,就算发现幼虫发光,走近捕捉时又被草叶等物遮蔽,需要费时间去将幼虫翻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萤火虫幼虫诱捕器具,包括一容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1)侧壁设有贯通容器(1)侧壁的若干进虫通道(11),所述进虫通道(11)中至少包括一段防逃通道段(111),所述防逃通道段(111)呈底小口大的斗状结构,所述斗状结构的大进口端(111a)朝外并与容器(1)以外的空间连通,所述斗状结构的出口端(111b)与容器(1)内部空间连通,所述容器(1)底部设置有隐匿台(12),所述隐匿台(12)上设置有供虫体隐匿的凹槽(121),所述凹槽(121)的宽度为6~9mm,所述凹槽(121)的深度为8~12mm,所述凹槽(121)上部放置有湿纸巾或者湿棉巾,所述容器(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萤火虫幼虫诱捕器具,包括一容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1)侧壁设有贯通容器(1)侧壁的若干进虫通道(11),所述进虫通道(11)中至少包括一段防逃通道段(111),所述防逃通道段(111)呈底小口大的斗状结构,所述斗状结构的大进口端(111a)朝外并与容器(1)以外的空间连通,所述斗状结构的出口端(111b)与容器(1)内部空间连通,所述容器(1)底部设置有隐匿台(12),所述隐匿台(12)上设置有供虫体隐匿的凹槽(121),所述凹槽(121)的宽度为6~9mm,所述凹槽(121)的深度为8~12mm,所述凹槽(121)上部放置有湿纸巾或者湿棉巾,所述容器(1)的侧壁设置有一侧向开口(13),所述侧向开口(13)上覆盖一盖板(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萤火虫幼虫诱捕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1)内腔的底部设置一放置架(4),所述放置架(4)通过四个支承柱支承至少两层放置层(41),每层放置层(41)上放置湿纸巾或者湿棉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萤火虫幼虫诱捕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层(41)呈矩形,所述放置层(41)的为长度为120mm、宽度为80mm;所述湿纸巾或湿棉巾的长度为110mm、宽度为7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萤火虫幼虫诱捕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逃通道段(111)为锥孔段,所述锥孔对应的圆锥角度为65~115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萤火虫幼虫诱捕器具,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郑伟,曹成全,童超,陈素芸,李佳豪,陈申芝,张洁,杨亚平,
申请(专利权)人:乐山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