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水稻育种大棚
本技术涉及育种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水稻育种大棚。
技术介绍
传统的水稻育种是将种子撒播在土壤中并保持水分、温度等外部环境,等到水稻种子出苗后再通过人工的方式将秧苗插入水田里。这种方式已经使用了千百年,属于粗放型的育种方式,秧苗生长容易受到环境影响,水稻大棚育苗能培育壮秧,插后返青快,而且大棚内空间大,便于人工或机械操作,可在大棚内进行坐床、摆盘、盐水选种、播种、覆土、浇水、施肥、喷药等作业,当现有的大棚在喷洒过程中水往往过多溢出,不能对溢出的水进行重复利用,随着水稻育种大棚的发展,新型水稻育种大棚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水稻育种大棚不能对喷洒溢出的水进行回收利用,便于水的循环使用,节约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新型水稻育种大棚,解决水稻育种大棚不能对喷洒溢出的水进行回收利用,便于水的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问题,达到对大棚育种喷洒溢出的水进行回收利用,便于水的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有益效果。(二)技术方案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水稻育种大棚,包括棚体(1)、辅助架(2)、横梁(3)、开关门(4)、棚顶(5)、弧形架(6)、太阳能板(7)、蓄电池(8)、过道(10)、育种架(11)和支撑架(12),所述棚体(1)左右两侧内侧设置有辅助架(2),所述辅助架(2)顶端与横梁(3)焊接,所述棚体(1)左侧与开关门(4)转动连接,所述棚体(1)顶端设置有棚顶(5),所述棚顶(5)内侧与弧形架(6)嵌合,所述棚顶(5)顶端中部与太阳能板(7)粘接,所述太阳能板(7)底端通过连接线与蓄电池(8)插接,所述棚体(1)内侧右端设置有循环喷洒装置(9),所述棚体(1)内侧中部设置有过道(10),所述棚体(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水稻育种大棚,包括棚体(1)、辅助架(2)、横梁(3)、开关门(4)、棚顶(5)、弧形架(6)、太阳能板(7)、蓄电池(8)、过道(10)、育种架(11)和支撑架(12),所述棚体(1)左右两侧内侧设置有辅助架(2),所述辅助架(2)顶端与横梁(3)焊接,所述棚体(1)左侧与开关门(4)转动连接,所述棚体(1)顶端设置有棚顶(5),所述棚顶(5)内侧与弧形架(6)嵌合,所述棚顶(5)顶端中部与太阳能板(7)粘接,所述太阳能板(7)底端通过连接线与蓄电池(8)插接,所述棚体(1)内侧右端设置有循环喷洒装置(9),所述棚体(1)内侧中部设置有过道(10),所述棚体(1)内侧左右两侧设置有育种架(11),所述育种架(11)底端左右两侧与支撑架(12)焊接,所述太阳能板(7)与蓄电池(8)电连接;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循环喷洒装置(9),所述循环喷洒装置(9)由蓄水箱(91)、过滤机构(92)、导流管(93)、进水管(94)、水泵(95)、抽水管(96)、储水管(97)和喷头(98)组成,所述蓄水箱(91)左侧底部前后两端与过滤机构(92)粘接,所述过滤机构(92)左侧与导流管(93)插接,所述蓄水箱(91)顶端中部右侧与进水管(94)插接,所述蓄水箱(91)顶端前后两侧与水泵(95)螺栓连接,所述水泵(95)上下两侧与抽水管(96)插接,所述抽水管(96)顶部与储水管(97)插接,所述储水管(97)底部与喷头(98)插接,所述蓄水箱(91)底端与棚体(1)垂直插接,所述储水管(97)左右两端与棚体(1)顶部左右两侧粘接,所述导流管(93)外侧与棚体(1)底部嵌合,所述过滤机构(92)由过滤箱(921)、连接管(922)、插口(9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云,李强,李哲馨,张文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文理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