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涉及但不限于一种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目前定时提前(TimingAdvance,TA)的操作机制也难以满足希望综合接入回传(IntegratedAccessandBackhaul,IAB)能够同时进行回传链路(BackhaulLink,BHLink)和接入链路(AccessLink,ACLink)的发送和接收要求。目前的多TA的机制是通过TA信息更新和每个载波配置多个TA的方式进行操作的。TA信息更新,会根据UE上行发送信号的情况,对TA进行更新,而更新的生效时间为4至5毫秒(ms)。难以匹配当前某一个时隙(slot)需要调整,随后发起信号的情况。而多载波情况下的多个TA,是针对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CA)不同载波的情况下进行的,而对于单载波的情况,是基于单载波的不同时刻配置1个TA的方式进行操作的,而不是不同的分量载波(ComponentCarrier,CC)在不同的时频资源上配置多个TA的方式进行操作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第一传输节点在第二时频资源按照第二定时或第一调整量,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传输节点在第二时频资源按照第二定时或第一调整量,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传输节点在第一时频资源上按照第一定时,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一传输节点与第二传输节点传输信号所需的第一定时提前量确定第一定时。
4.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定时与第一调整量的运算确定第二定时;
或者,根据所述第一定时提前与第一调整量的运算确定第二定时;
或者,根据接收到的第二定时提前量确定所述第二定时。
5.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节点和所述第二传输节点分别为终端UE和综合接入回传IAB,第三传输节点为所述综合接入回传IAB的上一级IAB节点或者基站;或者所述第一传输节点为IAB节点,所述第二传输节点为第一传输节点的上一级IAB节点,第三传输节点为上述第二传输节点上一级IAB节点或者基站。
6.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整量为当第一传输节点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时,根据所述第三传输节点配置给第二传输节点的定时提前量来确定;或者,
所述第一调整量根据所述第三传输节点与所述第二传输节点传输信号时的传播时延来确定;或者,
所述第一调整量根据三传输节点配置给第二传输节点的用于上行传输的调整量来确定。
7.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系统广播、高层信令、物理层信令的配置或指示,确定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和所述第二时频资源。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第一传输节点和第二传输节点之间的接入链路与第二传输节点和第三传输节点之间进行回传链路采用时分复用TDM的传输方式时使用的资源,确定为第一时频资源;
将第二传输节点和第一传输节点之间的接入链路与第三传输节点和第二传输节点之间的回传链路采用频分复用FDM或者空分复用SDM的传输方式时使用的资源,确定为第二时频资源。
9.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接收到第一传输模式指令,第一传输节点按照所述第一定时,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模式指令,用于指示第一传输节点在所述第一定时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
如果接收到第二传输模式指令,第一传输节点按照所述第二定时,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其中,所述第二传输模式指令,用于指示第一传输节点在所述第二定时向第二传输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毅,吴丹,董静,侯雪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